概述 病因 预防 症状 检查 治疗

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是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之间的分离。原发性视网膜脱离为临床常见病,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约为3∶2,多数为30岁以上成年人,10岁以下的儿童少见,左右眼之间差异,双眼发病率约为患者总数的15%。好发于近视眼。特别是高度近视。 胚胎学上,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分别由视杯的内层和外层发育而成。正常时,两层之间除在视盘边缘与锯齿缘处有紧密连接外,其余部分需依赖色素上皮细胞微丝状突触(villi of the pigment epithelial cell)包绕感光细胞外节,以及黏多糖物质的黏合而疏松地附着在一起,视网膜才能发挥其生理功能。

病因

视网膜变性(30%):

由于视网膜构造复杂,血供独特,易于因种种原因引起变性。周边部与黄斑部为变性好好部位。视网膜变性是视网膜裂孔形成的基础。

裂孔形成(25%):

在裂孔发生之前,常见下列改变(1)格子样变性;(2)囊样变性;(3)霜样变性;(4)铺路石样变性;(5)视网膜加压发白和不加压发白;(6)干性视网膜纵向皱襞。

玻璃体变性(20%):

正常情况下,玻璃体为一透明胶状结构,充填于眼球内后部4/5的空腔内,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贴着于色素上皮层有支撑作用。除在睫状体扁平部到锯齿缘以及在视盘周围和视网膜有粘连外,其他部位仅和视网膜内界膜紧紧相附,但并无粘连。

视网膜脱离发生前(15%):

常见的玻璃体变性改变有(1)玻璃体脱离;(2)玻璃体液化;(3)玻璃体混浊和浓缩;(4)玻璃体膜形成。

危险因素(10%):

(1)与近视眼的关系;(2)眼外肌运动的影响;(3)与眼外伤的关系;(4)与遗传的关系。

展开
预防

发现于周边部的裂孔,在相应巩膜面施加冷凝。倘若裂孔及其附近无视网膜脱离(即所谓干性裂孔),可行激光光凝。黄斑裂孔,只要玻璃体无明显异常,或虽有玻璃体后脱离,但在裂孔缘未见有粘连,仍保持有较好视力者,无论手术治疗或激光光凝均宜慎重。

1.用眼不宜过度疲劳。

2.少提重物。

3.预防近视眼的发生。

4.少做剧烈活动。

5.患近视眼的病人应定期到医院检查,尤其是眼底不好的近视眼患者。

6.防止眼外伤。

展开
症状

眼前黑影,视网膜脱离,视力障碍,视物变形,视野缺损,水肿,色素斑,脱水,幻觉,葡萄膜炎


症状: 多数病例突然发病,有视力下降或眼前黑影遮挡,不少病例曾有飞蚊和闪光感等前驱症状。

视网膜脱离是神经上皮层的脱离,因营养供应问题视细胞首先损害,视细胞损害,首先影响蓝色觉。正常眼的蓝色视野大于红色视野,在视网膜脱离眼用白、蓝、红三种视标检查视野,脱离相应区不仅有形视野缺损,还以发现蓝色、红色视野交叉。

(1)飞蚊:见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玻璃体混浊。当飞蚊症突然加重时,应注意是否为视网膜脱离的前驱症状。患者诉眼前有黑影飘动,黑影呈烟雾状或点、片状,形态常变换,很似小虫飞舞。飞蚊为玻璃体后脱离的体征,它可能是围绕视盘的神经胶质组织,在玻璃体后脱离时被撕下悬浮于玻璃体后皮质上而产生,也可能后脱离时撕破了视网膜血管,或撕破了与玻璃体有生理或病理粘连的视网膜组织,发生出血所致。近视眼患者突然出现这种飞蚊症状时,应扩大瞳孔,用间接检眼镜或三面镜仔细检查眼底尤其周边部,以期发现视网膜裂孔或早期的视网膜脱离。

(2)闪光感:玻璃体发生后脱离,在玻璃体与视网膜粘连处,可牵拉激惹视网膜,产生闪光感;或脱离的玻璃体在眼球运动时,击拍视网膜而引起。这一症状,可能随着玻璃体完全从视网膜脱离后会消失。闪光感也可能是视网膜脱离的先兆,应与飞蚊症一样给予足够的重视。是视网膜脱离最重要的症状,可为脱离的先兆,玻璃体变性与视网膜有病理性粘连者,在眼球转动玻璃体牵引激惹视细胞而产生闪光感。如闪光感持续存在并固定于视野中的某一部位时,应警惕视网膜脱离于近期内发生。闪光感也可出现于已有视网膜脱离的患者,是由液化了的玻璃体自裂孔进入神经上皮层下刺激视网膜细胞所引起。

(3)视力障碍:不少视网膜脱离可以无任何先兆,视力下降是首发症状。视力改变因脱离的部位及范围而不同,后极部视网膜脱离有突然发生的视力显著下降。黄斑部的浅脱离除视力减退外,还有视物变形及小视症。周边部视网膜脱离时可以无自觉症状,只在脱离范围逐渐扩展,波及后极部时始觉视力障碍。

(4)视野改变:与视网膜脱离范围相对应的部位有视野缺损。视网膜脱离后有的患者觉察到黑影自某一方向如幕布状逐渐扩展。颞侧视网膜开始脱离的病例比较常见,它引起的鼻侧视野缺损区恰好在双眼视野范围内,有时不易察觉,常在遮盖一眼时始被发现。又如下方视网膜脱离时,上方视野出现缺损,但一般人向上看的机会较少,还因上方视野被上眼睑遮盖,故上方视野缺损也可被忽略。

(5)中心视力损害:因视网膜脱离的部位及范围而异。后极部脱离时视力突然显著下降,周边部脱离初时对中心视力无影响或影响甚小。只有脱离范围扩展到后极部时,才出现中心视力障碍。

(6)变视症:发生于或周边部脱离波及后极部而发生浅脱离时,除中心视力下降外,还有视物变形、变小等症状。

展开
检查

在充分散瞳下,以间接检眼镜结合巩膜压陷或用裂隙灯和接触镜可检查出现网膜周边的情况。眼底检查可见脱离区的视网膜失去了正常的红色反光而呈灰色或青灰色,轻微震颤,表面有暗红色的血管爬行。隆起的视网膜宛如山岗起伏,隆起度而范围广者可遮蔽视盘,并有皱襞。扁平的脱离,如果不详细检查常易漏诊。黄斑区脱离时,黄斑中心凹呈一红点,与附近灰白色脱离的视网膜形成鲜明对比。

在视网膜脱离中常可发现裂孔。

展开
治疗

(一)治疗 

迄今为止,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仍以手术治疗为惟一手段。

长期坚持内服中药杞菊地黄丸(成药)、驻景丸(成药)等具有一定作用。

(二)预后

视网膜脱离范围越小、裂孔数越少、裂孔面积越小、玻璃体膜形成程度越轻,手术成功率也越大。反之则小。术前或术中未能找到裂孔、玻璃体与视网膜有广泛粘连术中未能给予解除、病理性近视视网膜与玻璃体均有严重退行性变性、高年患者,手术成功率小。先天性脉络膜缺损成功的机会也少。脱离时间在2个月之内的成功率高,时间拖得越长,成功率也就越低。

手术之成败以视网膜是否复位为标准。但视网膜复位,并不一定有相应的视功能恢复。例如病程超过6个月的陈旧性脱离,因感光细胞已发生不可逆性损害,即使视网膜术后得到复位,视功能亦不能改善,视野的绝对性缺损依然存在。中心视力的预后,主要因黄斑中心凹是否受害(脱离、囊样水肿、囊样变性、星芒状固定皱褶等)及受损害时间的长短而异。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能自行复位者非常少见。原脱离区内或其边缘(脱离与未脱离视网膜的交界处)出现黄白色线条,线条位于神经上皮层之下,视网膜血管跨越其上,称为线状视网膜病变。此种线条可能是神经上皮层下纤维蛋白液体机化的结果。自行复位区内有时还能见到色素斑及脱色斑。该区的整个色泽也和未脱离区不同。由于自行复位均在脱离后经过了一个较长时期,所以与该区相应的视野缺损不可能恢复。如果线条横跨黄斑,则中心视力永久性损害多焦点视网膜电图(mERG)可以显示视网膜脱离范围及手术前后视网膜功能变化。 

展开
护理

1、出院以后,半年内视网膜脱落患者应该避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防止复位的视网膜再次脱离。还要注意定期复查。出现眼前黑影、复视、闪光感、视力下降、视物变形,说明视网膜仍未完全复位或出现了新的破孔,应到医院就诊。

2、消除忧郁、焦虑、悲观心理,保持乐观情绪是视网膜脱离患者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由于视网膜脱离后视力突然下降,病人一时难以接受这一事实;且担心手术复位后,视力无明显提高而产生上述这些不良的心理反应。因此,病人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视网膜脱离手术复位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提高患眼视力,而更重要的是为了防止视网膜全脱离,引起继发性青光眼、眼球萎缩等并发症而导致失明,病人必须抛开思想顾虑,主动配合手术。

展开
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宜吃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 2、宜吃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食物 ;3、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油腻难消化食物;2、忌吃油炸、熏制、烧烤、生冷、刺激食物; 3、忌吃高盐高脂肪食物。


视网膜脱落食疗方:(资料仅供参考,具体请询问医生)

胡萝卜鸡蛋汤

用料:胡萝卜100克,鸡蛋1个,盐少许。

做法:先将胡萝卜切片放入锅中加清水煮沸。鸡蛋去壳,放入煮熟,吃时加盐调味,饮汤吃蛋。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

功效:可预防视力模糊,养眼护眼。  菠菜羊肝汤  用料:鲜菠菜200克,羊肝200克,盐、香油、味精各适量。

做法:将锅中的水烧沸后倒入羊肝,稍滚后下入菠菜加盐、香油调味再次烧滚后,加味精,即可出锅食用。

功效:此汤具有养肝明目的功效。可缓解视力模糊、两目干涩的症状。

火锅菊花鱼片

用料:鲤鱼500克,菊花100克,鸡蛋1个,鸡汤、盐、料酒、醋、姜、胡椒粉、香油各适量。

做法:鸡汤、盐、料酒、醋、姜、胡椒粉一同倒入火锅中煮沸,鲜鲤鱼片成片用鸡蛋液拌匀,一片片下入火锅中,将鲜菊花也放入火锅中,熟后鱼片和菊花蘸香油食用,喝汤。

功效:有祛风明目的作用。适用于头昏、目干涩、高血压、视物模糊等症。

视网膜脱落饮食宜忌

视网膜脱落术后应增加粗纤维食物的摄入量,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适量的猪肝、羊肝。

忌吸烟,禁饮酒,少吃或不吃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等。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CopyRight 2025医疗网站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