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淋病是由淋病奈瑟菌(简称淋菌)引起的以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感染为主要表现的性传播疾病。近直其发病率居我国性传播性疾病首位。淋菌为革兰染色阴性双球菌,肾形成双排列,对腺上皮有亲和力极易侵犯,常隐匿于女性泌尿生殖道引起感染。 约20%—80%的淋病病人无明显症状,多数孕妇也无症状。孕妇淋病最常见的发病部位仍是宫颈炎,其他尚有尿道炎、尿道旁腺炎及前庭大腺炎,但约7%—10%的孕妇只有直肠携带淋菌。淋菌性宫颈炎如不及时治疗,可继续传播给性伴侣,分娩时又可传播给胎儿。韩玉昆(1996)报道淋菌性宫颈炎可致宫颈粘连而使分娩受阻。因此,对高危孕妇,包括单亲、少女、多性伴侣、吸毒、卖淫与伴其他性传染病者,应在妊娠早期或首次产前检查时及妊娠晚期作淋菌筛查。
直接性接触传播是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淋病大多会发生在有多性伴侣、淫乱史等人群身上。
间接接触传播主要是指通过接触到淋病患者使用过的日常生活用品,如:浴巾、坐盆、内衣物等,因为在这些日常用品上会存在有患者遗留下的淋球菌,接触这些用品很容易导致淋病的出现。
当淋病患者自身疾病没有完全治愈时,这个时候发生性生活、生育等都会将病菌传染给对方以及腹中胎儿。
在淋病高发地区,孕妇应于产前常规筛查淋菌,最好在妊娠早、中、晚期各作一次宫颈分泌物涂片镜检淋菌,推荐进行淋菌培养,以便及早确诊并得到彻底治疗。淋病孕妇娩出的新生儿,应预防用药,青霉素10万u,每8小时一次静脉滴注,红霉素眼膏涂双跟,每日至少2次。值得注意的是,新生儿可以发生播散性淋病,于生后不久出现淋菌关节炎、脑膜炎、败血症等,治疗不及时可致死亡。
阴道分泌物增多,阴道口局部红肿热痛,发烧,工作倦怠,寒战
约20%—80%的淋病病人无明显症状,多数孕妇也无症状。孕妇淋病最常见的发病部位仍是宫颈炎,其他尚有尿道炎、尿道旁腺炎及前庭大腺炎,但约7%—10%的孕妇只有直肠携带淋菌。淋菌性宫颈炎如不及时治疗,可继续传播给性伴侣,分娩时又可传播给胎儿。韩玉昆(1996)报道淋菌性宫颈炎可致宫颈粘连而使分娩受阻。因此,对高危孕妇,包括单亲、少女、多性伴侣、吸毒、卖淫与伴其他性传染病者,应在妊娠早期或首次产前检查时及妊娠晚期作淋菌筛查。
其他如急性输卵管炎或急性盆腔炎在妊娠期较少见,但在妊12周内,因宫腔尚未被胎囊充满前,宫颈的淋菌可上行至输卵管致急性感染。在诊断妊娠期急性输卵管炎前,一定要除外急性阑尾炎,附件肿物扭转或输卵管妊娠。
妊娠期播散性淋病远较非妊娠期多见,约占所有淋菌性败血症的40%—50%。淋菌进入血循环后,首先表现为发热、寒战、倦怠等,约半数在指端远侧起脓疮。此外,有游走性关节痛,随之发展成关节炎或滑膜炎。上肢关节受损较下肢多见,其中以腕与手关节最常见。可同时并急性淋菌性心内膜炎。
此外,妊娠期淋病中,非下生殖道淋病较非妊娠期多见,如淋菌性咽炎与直肠炎,可能和妊娠期性行为方式改变有关。
1.取尿道口、宫颈管等处分泌物涂片行革兰染色,在多核白细胞内见到多个革兰阴性双球菌,可作出初步诊断。
2.分泌物培养是目前筛查淋病的金标准方法,可见圆形、凸起的潮湿、光滑、半透明菌落,边缘呈花瓣状。取菌落做涂片,见典型双球菌可确诊。
治疗原则为尽早彻底治疗。遵循及时、足量、规则用药原则。淋病孕妇主要选用抗生素治疗。鉴于我国产青霉素酶淋菌已超过5%,故目前基本不将青霉素列作为首选药物。通常苜选头孢曲松钠1g,每日一次肌内注射,并加用红霉素0.5g,每日4次口服,连用7-10日为一疗程。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者,改用大观霉素2g,每日一次肌内注射,并加用红霉素,剂量、用法同上,7-10日为一疗程。孕期禁用喹诺酮类药物。性伴侣应同时进行治疗。疗程治疗结束后,需复查淋菌是否存在,连续进行3次宫颈分泌物涂片及淋菌培养均为阴性始属治愈。若治疗一个疗程后淋菌仍为阳性,则应按耐药菌株感染对待,及时更换药物。
(一)避免不洁性交及不正当的性关系。
(二)治疗期间禁行房事,必要时配偶亦要进行检查。
(三)对局部损害的护理,应注意保持清洁和干燥,防止继发感染。
(四)治愈后或有复发者,要注意预防感冒,受凉,劳累等诱发因素,以减少复发。
(五)平时多运动,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
宜吃食物
1、宜清淡饮食; 2、宜食用富含蛋白质食物; 3、宜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4、宜多饮水。
忌吃食物
1、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2、少吃燥热动火食物。
饮食宜清淡,多饮水,忌食辛辣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