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病因 预防 症状 检查 治疗

气性坏疽 (梭菌性肌坏死)由梭菌外毒素引起的严重感染,以肌坏死和全身毒性为特点,起病急,进展快,主要致病菌为产气荚膜梭菌(80%左右)。其他尚有败毒梭菌、诺维梭菌,溶组织梭菌、双酶梭菌和谲诈梭菌等。可合并一种以上梭菌或其他细菌感染,感染的病菌多来自土壤,内源性者多来自肠道或胆道。梭菌产生的外毒素至少达12种,7种毒素经腹膜注射小鼠后可致其死亡。

病因

病菌感染(45%):

梭状芽胞杆菌为革兰阳性厌氧杆菌,以产气荚膜杆菌(魏氏杆菌)、水肿杆菌和腐败杆菌为主要,其次为产芽胞杆菌和溶组织杆菌等,临床上见到的气性坏疽,常是两种以上致病菌的混合感染。梭状芽胞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和人畜粪便中,所以易进入伤口,但并不一定致病。气性坏疽的发生,并不单纯地决定于气性坏疽杆菌的存在,而更决定于人体抵抗力和伤口的情况,即需要一个利于气性坏疽杆菌生长繁殖的缺氧环境。因此,失水、大量失血或休克,而又有伤口大片组织坏死、深层肌肉损毁,尤其是大腿和臀部损伤,弹片存留、开放性骨折或伴有主要血管损伤,使用止血带时间过长等情况,容易发生气性坏疽。

 

展开
预防

严重挤压伤和高速导弹伤等最易受染,最重要的预防措施为迅速进行彻底扩创,清除所有异物和无活力的组织,细微的止血也很重要,深在的不规则创伤必须保持开放,创伤部位不应作过紧的包扎,应充分注意保留血供,不恰当的应用止血带或绷紧的石膏等可能会造成不良后果,应予避免,抗毒素和高压氧舱治疗并无预防价值,相反,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有肯定效果,青霉素为首选,应尽可能在受伤后即刻使用应将病人隔离,病人用过的一切衣物,敷料、器材均应单独收集,进行消毒,煮沸消毒应在1h以上,最好用高压蒸气灭菌,换下的敷料应行销毁,以防交叉感染。 

展开
症状

血压下降,烦躁不安,高热,谵妄,出冷汗,肌肉坏死,捻发音,表情淡漠,黄疸,头晕


局部表现: 病人自觉患部沉重,有包扎过紧感,以后,突然出现患部“胀裂样”剧痛,不能用一般止痛剂缓解,患部肿胀明显,压痛剧烈,伤口周围皮肤水肿,紧张,苍白,发亮,很快变为紫红色,进而变为紫黑色,并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伤口内肌肉由于坏死,呈暗红色或土灰色,失去弹性,刀割时不收缩,也不出血,犹如煮熟的肉,伤口周围常扪到捻发音,表示组织间有气体存在,轻轻挤压患部,常有气泡从伤口逸出,并有稀薄,恶臭的浆液样血性分泌物流出。

全身症状: 早期病人表情淡漠,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出冷汗、烦躁不安、高热、脉搏快速(100~120次/min)、呼吸迫促并有进行性贫血,晚期有严重中毒症状,血压下降,最后出现黄疸,谵妄和昏迷。

 

展开
检查

渗出液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可见革兰阳性短粗大杆菌,单独或成双排列,同时白细胞很少或变形,破碎,也可用荧光抗体,酶标抗体和酶标SPA等染色法进行快速鉴定,值得注意的是,从细菌学角度而言,Cp为革兰阳性杆菌,但是,从感染部位检得的Cp经染色后,可为革兰阴性或阳性。

 

展开
治疗

1.紧急手术处理: 在抢救严重休克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同时,须紧急进行局部手术处理,术前、术中和术后肌肉或静滴大剂量抗生素往往以青酶素G为首选,毒血症和局部情况好转后减量应用,如青酶素过敏可改用红酶素,必要时可选用先锋酶素,先锋必等头孢类抗生素。通过药敏选择抗生素。同时认真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及酸碱平衡,大量维生素,能量合剂。每次输入新鲜血,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加强支援疗法。

2.抗生素 :为控制化脓性感染,减少伤处因其他细菌繁殖消耗氧气所造成的缺氧环境,可使用四环素(2g/d) 和青霉素(1000万U/d)。待毒血症状和局部情况好转后,即可减少剂量或停用。红霉素,1.5~1.8g/d,静脉滴注适用于青霉素过敏者。   

 

展开
护理

应给予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多食蛋、牛奶、以及含胶原蛋白丰富的食物如浓鸡汤等,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多吃水果蔬菜等高纤维食物,忌食辛辣刺激之物,辛辣食物包括煎炸食品、辣椒、花椒、大蒜、芥末、胡椒、生姜、辣椒等,禁止喝酒。以免引起疾病反复发作。

展开
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宜吃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 2.宜吃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食物; 3.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油腻难消化食物; 2.忌吃油炸、熏制、烧烤、生冷、刺激食物; 3.忌吃高盐高脂肪食物。


食疗总体原则是高蛋白、高热量、低脂肪、高维生素食物,以改善创口的血液循环,增加供氧,减少致残率。高蛋白食物包括牛肉、鱼肉、羊肉,高热量的饮食主要是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包括稀饭、面条等,高维生素的食物,主要是水果、蔬菜,如西红柿、黄瓜、生菜、胡萝卜、柠檬、猕猴桃等。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CopyRight 2025医疗网站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