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病因 预防 症状 检查 治疗

胎膜在临产前破裂称胎膜早破,发生率约占分娩总数的6~12%。胎膜早破常致早产、围产儿死亡,宫内及产后感染率升高。

病因

1、创伤。

2、宫颈内口松弛。

3、妊娠后期性交产生机械性刺激或引起胎膜炎。

4、下生殖道感染,可由细菌、病毒或弓形体等引起。

5、羊膜腔内压力升高(如多胎妊娠、羊水过多);胎儿先露部与骨盆入口未能很好衔接(如头盆不称,胎位异常等)。

6、胎膜发育不良至菲薄脆弱等。

展开
预防

1.坚持定期做产前检查,4-6个月每个月去检查1次;7-9个月每半个月检查1次;9个月以上每周检查1次;有特殊情况随时去做检查。

2.孕中晚期不要进行剧烈活动,生活和工作都不宜过于劳累,每天保持愉快的心情,适当地到外面散步。

3.不宜走长路或跑步,走路要当心以免摔倒,特别是上下楼梯时,切勿提重东西以及长时间在路途颠簸。

4..孕期减少性生活,特别是怀孕晚期3个月,怀孕最后1个月禁止性生活,以免刺激子宫造成羊水早破。

展开
症状

深痱,妊娠晚期或临产时无痛性反复阴道流血,妊娠时伴有腹痛的阴道流血,假临产


孕妇突感较多液体自阴道流出,继而少量间断性排出。

对母儿影响 胎膜早破可带来产妇精神负担,可诱发早产及增加宫内感染和产褥感染。破膜48小时后分娩者,产妇感染率为5%~20%,败血症率为1∶145,产妇死亡率约为1∶5500。胎儿吸入感染的羊水可发生胎儿性肺炎、胎儿宫内窘迫;无症状者,分娩后也可发生先天性新生儿肺炎;脐带脱垂发生机会增加。有报道早期破膜矫正的新生儿死亡率为1.7%。越临近妊娠足月,破膜后产兆发动率越高。破膜一般不影响产程进展。

展开
检查

1、阴道分泌物PH值测定,可用试纸法测定,如PH>7,多已破膜,因阴道PH值为4.5~5.5,而羊水为7~7.5。

2、阴道液体涂片,待干后镜检,查见羊齿状结晶,用0.5‰美兰染色查见淡兰色或不着色的胎儿上皮及毳毛;用0.1~0.5%硫酸尼罗兰染色,查见桔黄色胎儿上皮细胞,均可诊断胎膜早破。

3、经腹羊膜腔穿刺注入靛胭脂如由阴道流出,诊断可确定。

展开
治疗

1.胎膜早破孕妇应住院待产,密切注意胎心音变化,胎先露部未衔接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以侧卧为宜,防止脐带脱垂。已临产者,均不阻止产程继续进行。

2.若有羊膜炎,应设法及早结束分娩,不考虑孕龄。妊娠近足月或感染明显,考虑剖宫产。

3.若未临产,又无感染征象,胎儿已达妊娠足月(孕37周,胎儿体重已达2500g),可观察12~18小时。若产程仍未发动,则开始引产或根据情况行剖宫产。

4.若孕龄未达37周,无产兆,无感染征象,应保持外阴清洁,严密观察,以争取适当延长孕龄。

5.妊娠不足月,产程已发动,为头先露,可给予阴道分娩的机会。

6.妊娠不足月,但孕龄在30周以上,臀位已临产,应考虑行剖宫产,但产妇不同意则不必勉强,小于妊娠30周者最好经阴道分娩。

7.分娩结束,应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

展开
护理

1、预防感染,破水12小时后用抗菌素,每天外阴清洁二次,用消毒换药巾垫外阴。

2、防止脐带脱垂,产妇卧床休息,破水后即作肛查,听胎心,发现胎心变化查明原因以排除脐带脱垂。

3、破水24小时未临产,用催产素静脉点滴引产。

4、未足月而胎膜已破者,采取安胎措施,延缓分娩时间,视产妇孕周,血象,体温等具体情况决定引产时间,孕周<37周者,估计分娩前三天用地塞米松促肺成熟。

展开
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宜吃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 2.宜吃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食物; 3.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油腻难消化食物; 2.忌吃油炸、熏制、烧烤、生冷、刺激食物; 3.忌吃高盐高脂肪食物。


1、饮食清淡,注意膳食平衡。

2、忌辛辣刺激食物。

3、根据病情询问医生,制定饮食标准。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CopyRight 2025医疗网站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