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病因 预防 症状 检查 治疗

脑源性晕厥是指供血于脑部的血管(包括颈动脉系统、椎-基动脉系统、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如锁骨下动脉、无名动脉等)发生一时性广泛性缺血所出现的晕厥,注意与癫失神发作(小发作)、眩晕发作和癔症发作等相鉴别。

病因

1﹒脑血管病性晕厥

多见于老年人,常伴有其他脑干症状,如眩晕、单侧肢体及面部麻木、视野改变、共济失调等,常反复发作,是脑血管意外的前兆。

2﹒延髓性晕厥

由于病变累及延髓心血管中枢导致调节障碍所致。常见于延髓型脊髓灰质炎、狂犬病。

3.管病:脑动脉弥漫性硬化,短暂性缺血发作等、脑血管痉挛、大动脉炎,锁骨下动脉盗血、延髓心血管中枢病变、偏头痛。

展开
预防

晕厥患者治疗的主要目的应包括预防晕厥再发和相关的损伤,降低晕厥致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大多数晕厥呈自限性,为良性过程。但在处理一名晕倒的患者时,医师应首先想到需急诊抢救的情况如脑出血、大量内出血、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老年人不明原因晕厥即使检查未发现异常也应怀疑完全性心脏阻滞和心动过速。发现晕厥患者后应置头低位(卧位时使头下垂,坐位时将头置于两腿之间)保证脑部血供,解松衣扣,头转向一侧避免舌阻塞气道。向面部喷少量凉水和额头上置湿凉毛巾刺激可以帮助清醒。注意保暖,不喂食物。

清醒后不马上站起。待全身无力好转后逐渐起立行走。老年人晕厥发作有时危险不在于原发疾病,而在于晕倒后的头外伤和肢体骨折。因此建议厕所和浴室地板上覆盖橡皮布,卧室铺地毯,室外活动宜在草地或土地上进行,避免站立过久。

展开
症状

晕厥,头晕,情景性晕厥,直立性脱虚,吞咽时发生晕厥,中度昏迷,以头昏为主的眩晕,意识短暂中断,排尿过程中发生晕厥


自主神经症状明显,突然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上腹不适,瞳孔扩大,疲乏,头晕,意识丧失及全身肌张力消失而倒下。患者脉搏细微,血压常降低,呼吸变浅,瞳孔散大及对光反射消失,腱反射消失,肢端冷,可有尿失禁,此期经时数秒至几分钟,意识逐渐恢复而进入下一期.脑源性晕厥患者多有失语、偏瘫等神经系统受损体征。

展开
检查

对晕厥患者应立即测量脉搏、心率、血压,同时注意有无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周围静脉曲张。尤其应注意体位性低血压,双上肢血压和心脑系统体征的检查。立位血压应在患者平卧5分钟后站起3分钟后测定。

一些特殊的病史、症状或体征往往提示某种类型晕厥的可能。

此外可行头颅CT、脑血管造影、颈动脉和椎动脉血管B超等。

展开
治疗

脑源性晕厥和精神疾病所致晕厥可由专科医师协助治疗。低血糖、贫血等可按常规处理。

1.针灸疗法

1)体针:肝阳眩晕急性发作可针刺太冲穴,泻法。气血虚眩晕,可选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等穴,取补法或灸之。肝阳上亢者,可选用风池、行间、侠溪等穴,取泻法。兼肝肾阴亏者,加刺肝俞、肾俞用补法。痰浊中阻者,可选内关、丰隆、解溪等穴,用泻法。各种虚证眩晕急性发作均可艾灸百会穴。

2)耳针:选用肾、神门、枕、内耳、皮质下。每次取2。3穴,中、强刺激,留针30分钟,间歇捻针。每日1次,5—7日为1个疗程。

3)头针:选双侧晕听区,每日1次,5~10日为1个疗程。

2.中药液体疗法

现在一般都采用片剂。丸剂和一些西药 治疗.而恰恰最利于吸收的是合剂.基于中老年人不利于吸收.采用合剂治疗是最好的。如:天麻眩晕宁合剂。

 

展开
护理

鼓励患者保持心情舒畅,有乐观、豁达的精神、坚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避免紧张情绪。

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注意生活的规律性。

合理饮食,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展开
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多吃纤维素多的食物; 2.多吃菌类食物; 3.宜食热量高的食物。

忌吃食物

1.慎重服用咖啡等食物; 2.禁烟酒及刺激性饮料。


食疗

1.大蒜5~10克,去皮捣烂,加凉开水500亳升,泡水取汁,放适量白糖,分2~3次服用,连有5~7天。可以防治流脑。

2.银耳30克,红枣10枚,加冰糖炖,每日1剂。

3.核桃仁00克,红枣12枚,加冰糖炖服,每日1剂,直至病情全部好转止。

4.山楂15枚泡水饮服,有利于疾病的缓解和治愈。

5.豆浆500毫升,蜂蜜2汤匙,分两次服用。

6.绿豆50克,红枣10枚,加水煮至豆烂,放白糖

据病史和表现,不难。是有经窦道及经窦道排出过死骨,更易。摄X线片证实有无死骨,了解形状、数量、大小和部位。以及附近包壳生长。病例不需要作CT。因骨质浓白难以显示死骨者可作CT。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CopyRight 2025医疗网站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