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别的口炎性腹泻的病人经给予免谷胶食品后,症状得以改善,但以后发展为慢性溃疡性非肉芽肿性空肠回肠炎时,再给予免谷胶食品则不能再使症状缓解。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水样大便,慢性持续性顽固腹泻为本病特征。全身症状有发热、体重下降和明显消瘦。体检病人呈恶病质状态,腹部胀满,肠鸣亢进,可见肠型,腹部有轻压痛。
(一)发病原因
病因未明,个别的口炎性腹泻的病人经给以免谷胶食品后,症状得以改善,但以后发展为慢性溃疡性空肠炎时,再给以免谷胶食品则不再能使症状缓解,两者的关系尚不清楚。
(二)发病机制
手术标本或尸解中可见空肠回肠有多发性溃疡,溃疡与溃疡之间为平坦或正常黏膜,镜下溃疡处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多核细胞浸润,也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肠壁可有斑状增厚,无肉芽肿,炎症浸润和溃疡可扩展到肠壁的全层。
性生活过度对溃疡性非肉芽肿性空肠回结肠炎的康复不利,因为疲劳是诱发该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处于进展期的病人最好不要怀孕,有研究证实怀孕可激发或加重病情。有感染、遗传、精神因素及过敏等发病学说,但都不能完全解释溃疡性结肠炎的全貌。
发烧,腹泻,脂肪泻,腹痛,肠鸣,肠穿孔,稀便,消瘦,肠出血,水肿
主要症状为腹泻,水样大便,病程绵长,追溯病史往往在幼年期即已有腹泻,病程中可有数天至数月的缓解阶段,缓解期健康良好,无症状,但最终发展为慢性持续性顽固腹泻,有的病人一开始即为脂肪泻或以后发展为脂肪泻,腹痛也是常见的症状,多为绞痛,若发生低蛋白血症,常伴有四肢水肿,本病也容易发生肠出血和肠梗阻,往往成为第1次就诊的原因,全身症状有发热,体重下降和明显消瘦,体检病人呈恶病质状态,腹部胀满,肠鸣亢进,可见肠型,腹部有轻压痛,如发生溃疡穿孔,则出现反跳痛等急性腹膜炎体征。
血常规血红蛋白下降,表现缺铁性贫血;白细胞正常也可轻度升高或降低,分类正常;血清白蛋白和球蛋白均降低;血钙减低,大便脂肪含量增高,每24小时 50g以上;大便呈血性或仅潜血阳性,小肠吸收功能试验如木糖吸收试验,维生素B12吸收试验皆可呈现不正常。
1.X线钡剂检查:小肠呈现分节现象;不一定能发现溃疡;肠管狭窄和扩张;节段性皱襞不规则或变粗。
2.小肠镜检查:可见空肠回肠有多发性溃疡,溃疡之间的黏膜变平或正常。
3.黏膜活检:黏膜变平,与口炎性腹泻无区别,对鉴别诊断帮助不大。
(一)治疗
免谷胶食物无效,抗生素无效。据报道,泼尼松(prednisone)每天40~80mg,可使某些病人病情缓解,但长期效果尚待今后评价。
(二)预后
预后不佳,大多数在发病(持续性顽固性腹泻)后1~5年死亡。死亡原因为肠穿孔及腹膜炎、多发性脓肿及败血症、不能控制的肠出血及慢性衰竭等。
①、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②、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③、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对预防此病也很有帮助。
宜吃食物
1.宜吃增加胃肠道蠕动功能的食物; 2.宜吃具有清理肠道垃圾的食物; 3.宜吃具有改善肠道菌群的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对腹膜有刺激性的食物; 2.忌吃酒精类食物; 3.忌吃辛辣的食物; 4.忌吃干燥的食物。
饮食上应食含有丰富蛋白质类等食品,如瘦肉、牛肉、蘑菇、大枣、芝麻。另外,虚证防治食品还有木耳、山药、香菜、韭菜、茄子、芡实、菱、藕、茴香、荔枝、鸡、羊肉、无花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