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病因 预防 症状 检查 治疗

马尔堡病毒病是在欧洲新认识的病毒性出血病,其贮存宿主不明。马尔堡病毒病1967年首先在欧洲发生,并分离到病毒。

病因

病因:

马尔堡病毒归类于丝状病毒科,形态学特征相似,为多形性并有许多奇异的形状,大多呈杆状,由50~80nm直径的中央核包含着病毒的基因组,都含单股RNA基因组。

发病机制:

马尔堡病毒病产生持续病毒血症,但致病变的确切机制不清,病理学改变包括皮肤,黏膜,软组织,内脏器官和肠出血,灶性坏死,以肝脏,淋巴系统,睾丸和卵巢损害最广泛,肝细胞坏死是其显著特征,呈散在性和局灶性;多见小包涵体和康斯曼样小体,肾小球可有纤维蛋白血栓,脑内可有弥漫性炎症和间质水肿。

展开
预防

此病危害较大,目前也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应当重视预防工作。一般可采取:

1、远离传染源

主要是对患者进行严格的隔离。

2、阻断传播途径

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防护措施,切断有可能会传播的途径。

展开
症状

寒战,恶心,惊厥,胃肠道出血,食欲减退,腹泻,嗜睡,关节疼痛,背痛,昏迷


马尔堡病毒病潜伏期3~9天,起病急,有寒战,体温迅速升高,伴有严重头痛,背痛,全身肌肉关节疼痛并感不适,可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腹泻,大便呈水样并可带有黏液和血,发病3~8天后,常在躯干部出现红色斑丘疹并迅速波及全身,最后融合成片,3~4天体温达高峰,持续1~2周渐退,部分病人有第二次发热,通常在发病4~5天内病人进入危险期,极度嗜睡和精神改变,惊厥最后昏迷。

马尔堡病毒病患者约半数有自发性出血,特别是呼吸道和胃肠道出血,原因尚不明。

 

展开
检查

白细胞数明显降低,血涂片中可见不典型的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并伴有获得性Pelger Huet细胞核异常,血小板减少,血沉降低,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和淀粉酶可升高,尿素氮升高,蛋白和钾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可用细胞培养和动物接种分离马尔堡病毒,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特异性抗体。

也有用双抗夹心法检测病毒抗原和PCR技术检测病毒核酸,但这些检查必须在P4级实验室进行,以防止感染扩散。

展开
治疗

1、远离传染源   

主要是对患者进行严格的隔离。   

2、阻断传播途径   

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防护措施,切断有可能会传播的途径。

3、主要是对症治疗,目的是减轻症状,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控制出血。   

4、使用干扰素和恢复期血清来治疗也可能有效,不过这种疗效还未得到确定与肯定。

展开
护理

1.注意适当休息,勿过劳掌握动静结合,休息好,有利于疲劳的恢复;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抗病能力,两者相结合,可更好的恢复。

2.继续服用药物,做好护理。
展开
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宜吃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 2.宜吃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食物; 3.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油腻难消化食物; 2.忌吃油炸、熏制、烧烤、生冷、刺激食物; 3.忌吃高盐高脂肪食物。


1、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

2、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饮食。

3、该疾病对饮食并没有太大的禁忌,合理饮食即可。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CopyRight 2025医疗网站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