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病因 预防 症状 检查 治疗

Morton跖头痛亦称Morton病,是指位于两跖骨头之间的趾底总神经被卡压所引起的临床症状和体征,1845年,Durfacher首先对趾底总神经神经瘤的临床表现作了描述,但当时未能被大家接受,直到1867年,Morton报道了15个病例并提出了产生这一临床表现的原因和手术治疗的方法,才引起人们的注意,因而将趾底总神经瘤称为Morton跖头痛。此病最多发生于第3、4趾间隙,其次为第2、3趾间隙,其他趾间隙较为少见。

病因

(一)发病原因

由多种因素造成趾底总神经卡压而致本病。

(二)发病机制

1.穿高跟鞋 为最常见的发病原因,穿高跟鞋可使前足负重增加,跖趾关节过度背伸,前足跖骨间深横韧带松弛,横弓塌陷,第2,3,4跖骨头下沉,正好对位于此处的趾底总神经过度压迫,产生趾底总神经神经瘤,另外,由于足横弓的塌陷,跖骨头的下沉,可压迫跖骨头处与趾底总神经相邻的趾总动脉,引起动脉阻塞,趾神经缺血,缺氧,纤维化。

2. 踇外翻 可致足横弓增宽,塌陷,跖骨头下沉,引起趾间总神经卡压。

3.外伤 跖骨颈骨折,跖趾关节脱位等可压迫刺激相应的中间总神经。

4.先天性因素 如平底足,横弓变浅或消失,先天性第1跖骨缩短,可使第1跖骨头受压面积增大,压迫第1,2趾底总神经产生症状。

展开
预防

注意不要穿穿高跟鞋穿,因为高跟鞋可使前足负重增加,跖趾关节过度背伸,前足跖骨间深横韧带松弛,横弓塌陷,第2、3、4跖骨头下沉,正好对位于此处的趾底总神经过度压迫,产生趾底总神经神经瘤。另外,由于足横弓的塌陷,跖骨头的下沉,可压迫跖骨头处与趾底总神经相邻的趾总动脉,引起动脉阻塞,趾神经缺血、缺氧、纤维化。注意走路时间不要太长注意休息。

展开
症状

钝痛,趾蹼间隙麻木


多发于女性,常为单侧发病,患者主诉足趾的疼痛及相应的趾蹼间隙麻木,站立,行走时加重,休息后脱去鞋子轻轻活动前足可减轻,疼痛的部位通常在受累的跖骨头区域,疼痛的性质可为钝痛,刺痛或烧灼痛,检查时,侧向挤压诸跖骨头,或从背侧和跖侧挤压疑有趾底总神经瘤的相邻跖骨头间隙可产生疼痛,并向相邻的两足趾放射,最常受累的部位为第3趾蹼间隙,因为此处位置最低,趾底总神经最易被卡压,检查者用拇指和食指分别置于疑有神经瘤的趾蹼间隙背侧和跖侧,前后来回按压有时可触及神经瘤在跖骨间深横韧带上来回滑动,若存在一个增大的跖骨间滑囊或一个异常增大的趾底总神经瘤,受累的两足趾间隙可变宽,检查感觉时可发现受累的趾蹼间隙感觉减退或消失。

展开
检查

1.诊断性局部封闭 用0.5%利多卡因1ml注射至受累的趾间隙,如疼痛消失则为阳性。

2.EMG检查 对诊断此病无多大帮助。

3.X线检查 可发现足部骨质改变,如第1跖骨缩短,第2跖骨颈疲劳骨折等。

展开
治疗

治疗

1.保守治疗 穿宽松舒适的平底鞋,以便跖趾关节能充分屈曲,足趾能充分活动。把跖骨头垫高可缓解症状,但放置的位置必须准确,太靠前则加重疼痛,太靠后则没有效果。另外,局部类固醇激素如泼尼松龙等封闭亦可缓解疼痛。  

2.手术治疗 如保守治疗无效则需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神经瘤的疗效比较肯定,可采用背侧切口或跖侧切口,以背侧切口常用,如神经瘤存在,可发现其位于趾底总神经分为两趾底固有神经的分叉处。神经瘤的近侧切除一定要充分,以免残端与跖间深横韧带发生瘢痕粘连。有人喜欢跖侧切口,但此切口易损伤趾固有动脉,应予注意。神经瘤切除后足趾相邻两侧的皮肤感觉丧失,但对足趾的运动没有影响。

预后

预后良好。 药疗是根本,而食疗能辅助药物的治疗,那么Morton跖头痛的食疗和饮食又是怎么样的。

展开
护理

1.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2.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展开
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多吃高钙食物; 2、多吃高蛋白食物; 3、多吃蔬菜水果。

忌吃食物

1、忌吃油腻的食物; 2、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Morton跖头痛饮食多吃菊花脑,因为菊花脑除含有蛋白质、脂肪、纤维素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外,还含有黄酮类和挥发油,有特殊芳香味,食之凉爽清口。可以炒食、凉拌或煮汤。其茎、叶性苦、辛、凉,夏季食用有清热凉血、调中开胃和降血压之功效。可治疗便秘、高血压、头痛和目赤等疾病。忌烟、酒。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葱、蒜、姜、花椒、辣椒、桂皮等,忌肥腻食物。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CopyRight 2025医疗网站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