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发于面神经鞘膜的肿瘤,又称为神经鞘膜瘤或雪旺鞘膜瘤。可发生在全程面神经的一段纤维上,但以膝状节周围出现较多。1930年Schmidt首次报告,迄今世界文献上不足300例,国内报道者仅20余例。据Saito(1972年)检查600例颞骨标本中发现5例,发病率为0.8%。肿瘤生长很慢,长期可无症状。原发在水平段者因骨管狭窄受压比垂直段者早且重,面瘫出现也早且重,可以反复发作,40%的病人早期表现面肌痉挛,尔后转为面瘫。原发在鼓室段者,除面瘫外还可有耳鸣、耳聋,如原发在内听道内,则易和听神经瘤相混淆。
面神经鞘瘤来源于神经外胚叶的Schwann细胞,肿瘤组织与周围边界明显,有完整包膜,面神经纤维可被推挤至周边而未被破坏。面神经纤维瘤则来源于中胚叶的神经内膜,可单发或多发,多发者即神经纤维瘤病。
临床上本病少见的原因为:
①肿瘤生长慢,早期无症状。
②出现面瘫时易被误诊为贝尔面瘫和慢性中耳炎。
③手术中肉芽性肿瘤很少送病理检查。患者多为,文献报告年龄最小者为4岁小儿。
本病无特殊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关键。
由于面神经瘤临床表现为多种多样,发展慢,因此常易忽视或误诊,许多被误为贝尔氏麻痹,往往肿瘤较大或向颅外扩展时才被发现,故凡有进行性面瘫,除非已确诊为其他原因所致,均应考虑此瘤的可能性,特别是伴有面部抽搐或痉挛者,突发性面瘫经全程探查减压后无改善时,也应考虑本瘤。
耳聋,耳鸣,面神经瘫痪,面部肌肉痉挛,神经纤维过度生长
肿瘤生长很慢,长期无症状。原发在水平段者因骨管狭窄受压比垂直段者早且重,面瘫出现也早且重,可以反复发作,40%的病人早期表现面肌痉挛,尔后转为面瘫。原发在鼓室段者,除面瘫外还可有耳鸣、耳聋,如原发在内听道内,则易和听神经瘤相混淆。
全面进行面神经功能检查,如泪腺,颌下腺分泌,镫骨肌反射及舌味觉试验等,颅底及乳突X线摄片,可见面神经管道有骨质破坏,CT乳突和颅底扫描诊断意义更大。颞骨高分辨CT静脉造影是显示面神经瘤最准确的方法,多轨迹断层片也有用,可以描绘出面神经管的细微骨质变化。
本病的治疗是经乳突、颅中窝、颅后窝手术。若无听力也可经迷路径路,或数者的联合径路。一般根据肿瘤的大小及位置,小者可行鼓室切开去除,大者可经耳后乳突进路切除,发生于颅底者,可经颞部颅中窝进路切除。手术切除肿瘤及受累的神经段,肿瘤切除时要有一定长度的安全缘,面神经的远端和近端边界应送冰冻切片,在保留的神经尚未证实有无残留的肿瘤细胞前,切不可行神经移植。切除的神经干用耳大神经、腓肠神经进行移植,以恢复面神经的连续性。周围神经可采用神经吻合修复。
①、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宜吃食物
1.宜吃含有维生素c,b的蔬菜; 2.宜吃安神,养气,健脾的坚果粥; 3.宜吃含有铁,钙丰富的水果。
忌吃食物
1.忌吃辛辣,刺激性的蔬菜; 2.忌吃发性的肉食; 3.忌吃海鲜。
根据不同的症状有不同情况的饮食要求,具体询问医生,针对具体的病症制定不同的饮食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