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病因 预防 症状 检查 治疗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是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延续,一般症状限于局部,往往顽固难治,甚至数年或十数年仍不能痊愈。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治疗,一般采用手术、药物的综合疗法,即改善全身情况,控制感染与手术处理。由于重病长期卧床,尤其在血源性急性发作后,极需改善全身情况。除用抗菌约物控制感染外,应增进营养,必要时输血,手术引流及其他治疗。

病因

抵抗力下降(35%)

疾病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一旦身体抵抗力低下,炎症化脓仍可发展,再引起急性发作。病变可迁延数年,十数年甚至数十年,局部广泛疤痕组织及窦道形成,循环不佳,利于细菌生长,而抗菌药物又不能达到。局部窦道流脓,时好时坏,窦道长期不愈合。

疾病因素(25%)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是急性骨髓炎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导致引流不畅,有大量死骨再机体内形成,在骨内遗留下感染病变。

外伤(15%)

粉碎性骨折或有严重外伤导致有异物进入体内又未能及时去除,导致产生包裹死腔,有死骨或弹片等异物和死腔的存在。

展开
预防

(一)外伤后早期应用抗生素

全身应用抗生素的主要目的是预防感染的扩散及败血症,而早期局部用药在防止伤口感染上有肯定的作用,有资料表明,二次世界大战中,袭击珍珠港的日本士兵,伤后感染率很低,原因就是及时地进行了清创术和局部应用了磺胺剂;越南战争中,有统计资料显示总的外伤感染率为40%,而伤后及时局部喷洒100mg土霉素的伤员中,感染率仅为17%,实验研究也表明在挫灭污染的创口内,伤后5分钟以上内应用了土霉素的,比4小时以至4小时以后才应用的预防感染的效果明显得多,因此,火器伤清创前,应尽可能早地局部应用抗生素,有人提倡用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

(二)清创术的注意点

应争取早期的彻底清创,如果早期应用了抗生素,24~48小时无明显的感染征象也应进行清创,已感染的伤口,则只宜引流,用简单的方法清除明显的异物及坏死组织等,手术时应考虑到火器伤的特点,不能只看到原发伤道,应扩大切口,充分切除原发伤道及周围的组织挫灭区,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取出异物,骨折应尽可能复位,大的骨片不宜取出,骨折不宜作一期内固定,彻底止血,修复大的血管损伤,肌腱神经损伤可行二期修复,因为在野战条件下很难作到彻底清创,伤口一般不作一期缝合,可酌情进行延期一期缝合或二期缝合,延期一期缝合是在伤后4~7天,伤口无感染表现,局部未见肉芽组织增生前进行缝合,愈合无瘢痕,具有一期缝合的优点,也比较安全,还有主要是重视个人卫生,勤洗澡,防止皮肤疮疖的发生。

展开
症状

肌肉萎缩,关节挛缩,骨髓损害,死骨


临床上进入慢性炎症期时,有局部肿胀,骨质增厚,表面粗糙,有压痛,如有窦道,伤口长期不愈,偶有小块死骨排出,有时伤口暂时愈合,但由于存在感染病灶,炎症扩散,可引起急性发作,有全身发冷发热,局部红肿,经切开引流,或自行穿破,或药物控制后,全身症状消失,局部炎症也逐渐消退,伤口愈合,如此反复发作,全身健康较差时,也易引起发作,由于炎症反复发作,多处窦道,对肢体功能影响较大,有肌肉萎缩;如发生病理骨折,可有肢体短缩或成角畸形;如发病接近关节,多有关节挛缩或僵硬。

展开
检查

本病的辅助检查主要是依靠X线检查,一般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的结果可以确诊。

X线表现:X线照片可显示死骨及大量较致密的新骨形成,有时有空腔,如系战伤,可有弹片存在,布劳德氏脓肿X线照片显示长骨干骺端有园形稀疏区,脓肿周围骨质致密,加利氏骨髓炎骨质一般较粗大致密,无明显死骨,骨髓腔消失。

展开
治疗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治疗,一般采用手术、药物的综合疗法,即改善全身情况,控制感染与手术处理。由于重病长期卧床,尤其在血源性急性发作后,极需改善全身情况。除用抗菌约物控制感染外,应增进营养,必要时输血,手术引流及其他治疗。   

药物应用宜根据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采用有效的抗菌药物。无明显死骨,症状只偶然发作,而局部无脓肿或窦道者,宜用药物治疗及热敷理疗,全身休息,一般一、二周后症状可消失,无需手术。

如有死骨、窦道及空洞、异物等,则除药物治疗外,应手术根治。   

(一)病灶清除开放引流法。   

(二)清除病灶、滴注引流法。   

(三)消灭死腔的手术。   

(四)病骨切除。   

(五)截肢。   

火器伤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处理,要彻底清除病灶,用滴注引流法根治。

展开
护理

①、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②、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③、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对预防此病也很有帮助。

展开
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宜吃清热去火的水果; 2、宜吃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 3、宜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油腻食物; 2、忌吃辛辣刺激食物; 3、忌吃刺激性饮料。


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CopyRight 2025医疗网站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