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病因 预防 症状 检查 治疗

拇指能外展,对掌,与其余手指相对,准确而有力地完成握,捏等动作。拇指约占手功能的40%。拇指的缺损,将严重影响手的功能。因此,拇指伤残后,如何再造拇指,恢复功能,是手外科的重要课题,处理好急症拇指外伤是挽救功能的关键,外伤性断拇,应首先争取拇指再植,如无再植条件,可采用吻合神经、皮管包埋法再造拇指,即切除断指的皮肤、指甲、保留两侧指神经,肌腱、克氏针交叉固定骨骼,吻合神经,肌腱、锁骨下皮管包埋,3~4周后断蒂,这个方法可形成良好感觉的拇指,越来越多的人采用甲瓣急诊再造拇指,获得较满意效果。

病因

主要是外伤导致拇指断失。

展开
预防

行动谨慎,谨防外伤。

展开
症状

不能伸展拇指,发炎,拇指内收畸形,拇指和食指不能对掌成完好的“O”形,拇指三节,拇指仅存软组织而无骨骼


拇指严重损伤,丧失原有功能。

展开
检查

主要是术前身体健康状况的检查。

展开
治疗

根据缺损程度及功能要求,可选不同的再造方法。

(一)指间关节缺损(Ⅰ度缺损): 

仍保留拇指部分功能,非特殊职业需要,一般不需作处理。

(二)近节指骨中段缺损 

保存的拇指长度较短,对功能影响较大,可选下述方法,改进拇指功能。

1.虎口加深术:可相对延长拇指长度。方法是Z形切开虎口皮肤,切断挛缩的拇内收肌条索,必要时转移示指背侧皮瓣,加深虎口。

2.帽状皮瓣提升法:又叫脱套植骨术。适于残留1/2或1/3近节指骨,拇指残端皮肤很松者。方法:在残端近侧3~4厘米处环形切开皮肤,向近端游离神经和动、静脉。全层游离远侧皮瓣形成帽状皮瓣,指端植骨,提升帽状瓣覆盖骨端,近端创面植皮修复。此法可延长拇指1~1.5厘米左右。

3.第一掌骨延长术:手术显露第一掌骨干,骨膜下切断掌骨后嵌入植骨块,延长掌骨,亦可切断掌骨后,安装撑开器,关闭伤口,逐日撑开,延长掌骨,Ⅱ期植骨。

4.以跖底动脉为供血动脉的第二趾部分游离移植再造拇指。此法外观及功能均较满意。

(三)掌指关节或部分掌骨缺损(Ⅱ~Ⅲ度缺损):

拇指完全缺如,仅存第一掌骨或部分掌骨,大鱼际功能部分或全部存在。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下述方法:

1.转移邻近残指再造拇指:

利用功能不大的伤残邻指作拇指再造术,应为首选方法。要求转移的残指循环、感觉良好,神经血管未受损伤。设计利用适当长度的残指,连同肌腱、神经、动脉、静脉及血管周围软组织,一并转移至第一掌骨。克氏针交叉固定骨骼于对掌位,使之能与各指指腹接触。此法不需切断神经血管,可形成感觉、运动功能良好、外形较满意的拇指。

2.游离移植第二足趾再造拇指:

是我国杨东岳等于1966年创用,它为拇指再造提供了一个较理想的新方法。此法可增加一个手指,适用于拇指Ⅱ、Ⅲ度缺损,特别是伴有两指以上缺损者。此外,四指缺损者亦可用此法再造手指。游离第二趾也可为手再造提供手指。

第二足趾较长,外形接近拇指,切除第二趾及第二跖骨头对走路功能外形影响很少。

近年来,有人用类似的方法,用游离趾甲皮瓣加髂骨移植再造拇指,获得外形良好的拇指,但对足部功能影响较大。

3.转移正常示指再造拇指:

又称示指拇指化。Ⅱ、Ⅲ度拇指缺损,如不能采用上述方法再造拇指,可考虑转移正常示指。此法优点是保留神经血管及肌腱的连续性,易于成功,再造的拇指感觉、运动功能良好。其缺点是用正常示指,代价较大,手术方法与残指转移法相同,但应注意拇指长度,不可过长。

4.皮管加植骨法再造拇指:

方法是第一掌骨残端植骨,用皮管(如锁骨下皮管)包埋,3~4周后断蒂,形成拇指。用此法再造的拇指,循环感觉都很差,常冻伤或烫伤,功能不好,现已基本废弃,仅在个别情况下应用。为改善感觉功能,可切取环指一侧带神经血管蒂的岛状皮瓣,转移至拇指皮管上(常转移至指尖及尺侧),使该区有良好的感觉。

展开
护理

1.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2.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展开
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宜吃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 2.宜吃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食物; 3.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油腻难消化食物; 2.忌吃油炸、熏制、烧烤、生冷、刺激食物; 3.忌吃高盐高脂肪食物。


营养充足而全面,平衡搭配膳食,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CopyRight 2025医疗网站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