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病因 预防 症状 检查 治疗

卵巢混合性生殖细胞-性索间质肿瘤是一种非常少见的,与一般通常的性腺母细胞瘤不同的良性肿瘤。首次由Masson(1921)描述并于1923年命名为卵黄管上皮瘤(epithelima pflugeriens)。Hughesdon和Kumarasamg(1970)提出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mixed germ cell tumor),Mostofi Sobin(1977)、Sermant等(1970)提出非典型的性母细胞瘤(atypical gonadoblastoma),1972年Telerman首次将本瘤更名为混合性生殖细胞-性索间质肿瘤,以此与性腺母细胞瘤区别。

病因

发病原因:

卵巢混合性生殖细胞-性索间质肿瘤认为是卵黄管来源的良性肿瘤,有学者提出:1.发生于原始生殖细胞与腔体上皮细胞 卵巢混合性生殖细胞-性索间质肿瘤由生殖细胞及性索间质细胞组成,从卵黄囊衍化而来,原始生殖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向胚体内分化则形成畸胎瘤成分,向胚体外分化则形成内胚窦瘤及绒癌成分,另一类支持细胞及粒层细胞则属于性索间质成分,来源于腔体成分,但又有学者提出来源于中肾管。2.单独生殖细胞发生 卵巢混合性生殖细胞-性索间质肿瘤可单独来源于生殖细胞,向胚体内和胚体外分化,也可分化及移行为性索间质成分的前身。

发病机制:

1.大体形态 多数肿瘤有完整包膜,表面光滑,呈圆,卵圆,分叶状或不规则的结节等,肿瘤直径为2.5~30cm(平均12cm),重量100~1050g(平均540g),肿瘤均为单侧。切面呈灰白或淡黄色,实性鱼肉状,质脆伴有大小不等的囊腔,内含透明或乳白色液体,囊壁光滑,偶见坏死灶,一般缺乏钙化。

2.显微镜检查 卵巢混合性生殖细胞-性索间质肿瘤由生殖细胞和性索间质细胞混合组成,Talerman(1987)将其排列方式归纳为以下3种类型:

(1)瘤细胞呈长而狭的索状分支或小梁状,部分伸展成宽柱状,由大而圆的生殖细胞聚集成簇状,周边围以程度不等的致密及水肿结缔组织,上述结构内充满性索间质细胞与单个或成堆生殖细胞,部分区域呈现小的,圆的嗜酸性透明Call-Exner样小体结构,颇似性腺母细胞瘤的组织形态,但缺乏钙化球及退化(图1,2)。

2.瘤细胞呈管型但无腔隙,周边围绕纤细的结缔组织网,部分区域管型不清楚,肿瘤细胞由一小簇或大而圆或卵圆形的细胞构成实心瘤巢,周边围绕结缔组织(图3)。

3.单个或聚集的生殖细胞分散于丰富的性索间质细胞成分内,虽然这两种细胞成分的比例变化不同,但仍以性索间质细胞占优势(图4)。

上述3种类型常混合存在,但往往以其中一种类型占优势,瘤细胞部分区域以生殖细胞占优势,部分区域以性索间质细胞占优势。

瘤内生殖细胞类似无性细胞瘤,偶见双极或多极丝分裂,性索间质成分多倾向于衍化为支持细胞或粒层细胞的前身,衬覆管腔壁或围绕单个或成群生殖细胞形成宽柱或团块,本瘤往往缺乏间质透明变性,钙化及退变,但间质内可见到睾丸型间质细胞或黄素化间质细胞,瘤旁可见残存的卵巢组织,青春期患者肿瘤内则含有始基卵泡及生长滤泡,若排卵后则见残存的黄体,白体等。

展开
预防

定期检查,早期发现、诊断、治疗。治疗后的随访,预防恶变。卵巢混合性生殖细胞-性索间质肿瘤由于具有可视为恶性潜能的肿瘤,其治疗后的随访,预防恶变则尤其重要。

展开
症状

阴道不规则出血,腹痛,乳房早发育,下腹部包块,性早熟


主要症状为阴道不规则出血,腹痛及下腹部肿物,内分泌紊乱者共4例,均为10岁以下幼女,出现假性女性青春期性早熟表现,如乳腺发育,阴毛生长及阴道流血等,男性患者仅为睾丸增大,未发现性腺发育,外生殖器及身体结构等异常情况。

 

展开
检查

1.内分泌检查

出现假性女性青春期性早熟症状者,可检测到尿雌激素升高,阴道细胞涂片有雌激素影响,肿瘤切除后尿中雌激素可转为正常,症状可消失,一例10岁女孩(Talerman,1972)术后随访发现,身体发育正常并且15岁时开始正常月经。

2.遗传学检查

多数病人均作染色体核型测定,其社会性别均为女性,性染色体组型分析呈46,XX核型,2例成年妇女足月分娩正常胎儿,所有患者的性腺均为正常卵巢,内,外生殖器官及体态皆无异常,但有文献报道,在一例5个月大的女新生儿发现其染色体呈22-单体改变。

3.电镜检查:在电镜下观察本瘤有两种细胞:

主要的梭形细胞(性索衍生的细胞)聚集成片,或疏松地分散在细胞外胶原纤维束之间或在胶原纤维束的外围,基板为多层包围在单细胞或群细胞外面,但无性腺母细胞的同心纹特征,梭形细胞常由桥粒连接,核不规则,在核内周围有致密的核质及小的核仁,胞质有单糖或多糖,少数有线粒体和短段粗面内质网,中等的细胞骨架系统较为明显,细胞骨架由6~8nm微丝构成,微丝常在细胞周围密集,因此与细胞膜增厚有关。

4.生殖细胞在梭形细胞之间,与梭形细胞没有连连接及较少的胞质桥连接,胞质桥由局部细胞膜与毗邻的细胞之间胞质连续,胞质桥明显增厚,生殖细胞有规则的椭圆形细胞核,核浆纤细,均匀分布,核仁明显及疏松排列的核仁丝,胞质丰富(图5),有少量细胞器,包括单糖体,多糖体及线粒体,未发现糖原,部分肿瘤的生殖细胞。

展开
治疗

术前准备  

防止卵巢黄体囊肿破裂:  

1、积极输液。  

2、血常规化验。  

3、交叉配血。  

4、做好阴道准备、手术术野皮肤准备。

卵巢混合性生殖细胞-性索间质肿瘤中医治疗方法 。  

偏方  

1、紫草根30g,核桃树枝30g。  

水煎服。  

2、茯苓(或土茯苓30g)、赤芍、白芍各12g,桃仁、丹皮(或丹参20g)、三棱、桂枝6~10g,莪术各l0g,醋鳖甲12~20g(或穿山甲12g)。  

3、地鳖蟾蜍汤  

三棱、白术各10g,莪术12g,地鳖虫、蟾蜍、大茯苓、猪苓、党参各15g,白花蛇舌草、苡仁、半枝莲各18g,甘草3g。  水煎3次,分3次服。  

无明显反应者可连服2―3个月以上。  

4、杜红花、炙甘草各5克,云茯苓、赤芍、白芍、桃仁、炒当归、紫丹参、煨莪术、炒谷、麦芽各10g,粉丹皮、炮山甲各12g,川桂枝4g,朱灯芯2扎。  

每日1剂,加水煎,分2次口服。 卵巢混合性生殖细胞-性索间质肿瘤西医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1、患侧肿瘤摘除术或患侧附件切除术  

适用于青春期前患者术前测定患者为46、XX核型,术中冷冻切片证实肿瘤不含其他恶性生殖细胞成分,腹腔及对侧卵巢楔形活检正常。  

2、其他病例根据病人的年龄、合并其他恶性生殖细胞成分进行治疗。  

施行全子宫和双附件切除术,酌情施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及盆腔淋巴清扫术。  

展开
护理
展开
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宜吃维生素E含量高的食物; 2.宜吃硒元素含量高的食物; 3.宜吃蛋白质以及氨基酸含量高的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雄性激素含量高的食物; 2.忌吃抑制乱草功能性的食物; 3.忌吃酒精性的食物。


食疗方 

1、鲜炒木耳  

木耳150克,姜丝、辣椒丝各10克,植物油10克,醋5毫升,糖10克,盐5克。黑木耳洗净,切丝。在油锅内爆香姜丝,放入盐,下木耳快炒约1分钟,加入糖、醋,再炒几下即可食用。  

2、山楂粥  

山楂30克,或鲜山楂60克,粳米100克,白糖10克。先用山楂入砂锅内加水煎浓汁,去渣;粳米淘净。取药汁与粳米煮至粥熟。食用时可加白糖调味。服食。  

3、益母草香附蛋  

益母草50克,香附子15克,鸡蛋2个。上料共入锅内,加水适量同煎,蛋熟后取出剥去蛋壳再放回煮片刻。去药渣。吃蛋,饮汤。  

4、艾叶炖鸡  

老母鸡1只,艾叶15克,米酒60毫升。先将鸡去毛及内脏,洗净入炖盅内,加适量开水,入酒、艾叶炖汤。饮用。  

5、红花酒  

红花50克,黄酒1000毫升。红花装入容器内,加入黄酒,浸泡1周。服用。每次50毫升,每日2次,连服10日为1个疗程。  

饮食原则 

(1)宜多吃具有抗卵巢肿瘤作用的食物:鲎、海马、鳖、龙珠茶、山楂。  

(2)出血宜吃羊血、螺狮、淡菜、乌贼、荠菜、藕、蘑菇、马兰头、石耳、榧子、柿饼。  

(3)感染宜吃鳗鱼、文蛤、水蛇、针鱼、鲤鱼、麒麟菜、芹菜、芝麻、荞麦、油菜、香椿、赤豆、绿豆。  

(4)腹痛、腹胀宜吃猪腰、杨梅、山楂、橘饼、核桃、栗子。  

(5)忌烟、酒。  

(6)忌葱、蒜、椒、桂皮等刺激性食物。  

(7)忌肥腻、油煎、霉变、腌制食物。  

(8)忌羊肉、狗肉、韭菜、胡椒等温热动血食物。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CopyRight 2025医疗网站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