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液丢失超出液体的摄入,临床上表现为细胞外液量减少,即体液容量不足的低容量状态。水丢失的同时伴有钠丢失,二者丢失程度可不等,水钠丢失比例一致,细胞外液渗透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称等渗性失水;失水量>失钠,细胞外液渗透压>320mmol/L,血钠>150mmol/L,称高渗性脱水;失钠量>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280mmol/L,血钠<130mmol/L,称低渗性脱水,按体液丢失的多少,脱水分为三度,失水量占体重3%~6%为中度脱水,失水量占体重6%以上为重度脱水。
相对地单纯水缺乏,引起细胞外液减少,因血渗透压升高,可代偿性出现口渴饮水和增加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但老年人这种代偿作用有限,特别是同时伴有失钠时,常合并容量不足。
血浆高渗状态,如高血糖症引起的渗透性利尿;尿崩症,因ADH分泌不足或肾小管对ADH不敏感导致肾脏排水过多;严重的呕吐或腹泻,或鼻胃管引流或胃肠道瘘等异常丢失;高热大汗,气管切开,慢性肾病,利尿药的应用等病态丢失;此外尚特别注意老年人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
高龄者渴觉减弱不思饮,危重病人饮水困难,意识障碍者不知饮等。
补液过程中除观察患者尿量和血压外,最好监测中心静脉压(CVP),特别是疑有心功能不全者。积极治疗原发病、并发症。
1.等渗性脱水有低血容量性休克时,禁单纯补液。
2.低渗性脱水禁忌早期补充5%或10%的葡萄糖溶液。
3.高渗性脱水出现严重高钠血症时,禁忌快速输入高渗糖水,以免加重脑水肿。
4. 注意心理平衡,避免精神、情绪过分激动。
5. 防止各种感染,保持体力,避免疲劳。
多饮,低血压,嗜睡,低钠血症,黏膜干燥,头晕,脱水,血液呈现浓缩,血压偏低,昏迷
老年人脱水常见的表现是软弱,头晕,性格异常,尽管可见明显的口腔黏膜干燥,但病人未必有明显的口渴感和多饮行为,严重者常表现为神志改变(包括幻觉,谵语,嗜睡或昏迷),尿量减少(因高渗利尿所致脱水者早期尿量反而增多),低血压,血细胞比容增高,但皮肤弹性差亦可见于正常老年人,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Cr)水平升高常提示有明显的容量不足;而血清钠水平可高,可低,可正常,这取决于脱水的原因。
尿比重升高,血钠浓度>145mmol/L称高渗性脱水,血钠<130mmol/L称低渗脱水,水钠比例一致称等渗脱水,白细胞计数增多,血红蛋白增高,BUN,Cr升高等。
X线检查,心肺未见异常。
1.补液种类
主要取决于脱水的原因。葡萄糖溶液(5%和10%)适宜于单纯脱水(如饮水艰难、尿崩症等)和补充不显性失水(从皮肤和呼吸道丧失);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盐水适用于失钠失水并存时。若为高钠血症的脱水,可选0.45%NaCl,若为低钠血症的脱水,可选3% NaCl。若严重血容量不足或合并低蛋白血症,可选血浆或人血白蛋白。
2.补液途径
当脱水量不超过体重的2%时,若病人不伴有胃肠疾病或意识障碍,最好口服补液纠正;若不适于口服补液或脱水更严重时,应立即快速静脉补液,以纠正低血容量。一旦体位性低血压和心动过速得到纠正,余下的脱水量可在以后的2~3天加以补充,以避免心力衰竭。
3.治疗监测
注意其他电解质的缺乏和代谢性酸中毒的纠治。
4.有效判断
皮肤充实丰满,尿排出量增加,心率减慢,血压、BUN、Cr水平正常。
宜吃食物
1.宜吃含水量高的食物; 2.宜吃润肠通便的 食物; 3.宜吃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燥性的食物; 2.忌吃厚味比较重的食物; 3.忌吃寒凉性的食物。
宜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患者不仅要供给足够能量,还必须供给充足的蛋白,以纠正严重的负氮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