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病因 预防 症状 检查 治疗

裂谷热(rift valley fever)是由裂谷热病毒引起的,经蚊类媒介或接触传播的急性病毒性感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头痛,肌痛、衰竭、畏光及白细胞减少为特征。

病因

(一)发病原因

裂谷热病毒属布尼亚病毒科的白蛉热病毒属,呈球型,直径80~100nm,有长约5~10nm的长纤突多肽包膜,3个螺旋状的核体,含单链RNA基因组为L,M及S三个亚单位组成,多数病毒有三种主要病毒体多肽,该病毒在感染的细胞质中复制,在外界对脂溶剂如乙醚,脱氧胆酸盐及对热敏感,而在4℃可保存数月,-20℃可长期存活,56℃ 3h后,血清中的病毒可恢复活力。

(二)发病机制

列谷热的发病机制至今未明,推测是由病毒对肝细胞和内皮细胞的直接侵犯和免疫因素的参与。

病理改变为皮肤,皮下组织及内脏器官广泛出血。

展开
预防

在本病流行区内,防蚊灭蚊是极重要的预防措施,减毒活疫苗在南非已用于人及动物,近年甲醛灭活疫苗已用于兽医等受染危险性较大的人员,可免疫2年以上。

展开
症状

高热,畏光,皮肤黏膜出血,缓脉,肌痛,视网膜脱离


潜伏期3~6天,骤起高热(38~40℃),可为双峰热,热程可达1周,并有畏光,剧烈头痛,肌痛及相对缓脉,常无皮疹,偶有皮肤黏膜小出血,罕见大出血,恢复顺利,白细胞计数减少,并发症可有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炎及中心暗点,少数可致视网膜剥离,罕见脑炎(多发生于发热后3~12天)。

 

展开
检查

发病1~2天内白细胞轻度增多或正常,继而白细胞明显减少,可低于2×109/L,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明显延长,可见血尿及蛋白尿。

肝功能检查:ALT和AST升高。

展开
治疗

裂谷热的预防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控制传染源  

家畜的预防接种:有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两种,应在动物疫情发生前接种。  

2、切断传播途径  

(1) 避免与患病动物组织、体液等接触,不食用未煮熟的肉、奶等。  

(2)灭蚊防蚊。  

3、保护易感人群  

目前尚无可供使用的人用疫苗。防护措施主要为:  

(1)在屠宰及出栏患病动物时做好个人防护。  

(2)采取个人防蚊措施。 裂谷热中医治疗方法 暂无相关信息 裂谷热西医治疗方法。  

1、对症和支持治疗  

(1)高热:给予物理降温,也可使用小剂量解热镇痛药,避免大量出汗。  

(2)呕吐:甲氧氯普胺、维生素B6。  

(3)出血:发现DIC,可早期用肝素钠,应用止血敏、维生素C等,补充血容量、血浆、白蛋白、全血、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等替代疗法治疗DIC。  

(4)肝损伤:保肝、退黄、营养支持,可用甘草酸制剂。  

(5)颅内高压: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呼吸节律、瞳孔等变化,予20%甘露醇(1-2 g/kg)快速静点脱水,必要时每4小时一次。  

(6)肾功能衰竭:少尿、无尿、高血钾等积极行血液透析。  

同时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2、抗病毒治疗  

利巴韦林在动物实验和细胞培养中有抗RVFV作用,可考虑在早期试用。

展开
护理

1、富含锌的食物。

肉类、海产品和家禽含锌最为丰富。此外,各种豆类、硬果类以及各种种子亦是较好的含锌食品,可供选用。锌元素是不少病毒的“克星”。

2、富含铁质的食物。

动物血、奶类、蛋类、菠菜、肉类等食品可补铁。体内缺乏铁质,可引起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生成受损,免疫功能降低,难以对抗病毒。

展开
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宜吃富含优质蛋白、矿物质、维生素的食品; 2.宜吃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凉性、寒性或平性食品; 3.宜吃高维生素食物; 4.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忌吃食物

1.避免油腻难消化食物; 2.避免油炸、熏制、烧烤食物; 3.避免高盐高脂肪食物。


1、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VC有间接地促进抗体合成、增强免疫的作用。各类新鲜绿叶蔬菜和各种水果都是补充VC的好食品。

2、富含维生素A食物。

应当多吃富含VA的食物有胡萝卜、苋菜、菠菜、南瓜、红黄色水果、动物肝、奶类等。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CopyRight 2025医疗网站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