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病因 预防 症状 检查 治疗

开合在临床上较少见,多见于恒牙期,指的是在正中合位及非正中合位时,上下颌部分牙齿在垂直向无合接触,称为开合畸形。吐舌习惯是造成前牙开,最常见的原因,因舌体中间厚两侧薄,故呈梭形开,隙,常伴有下颌前突和散在前牙间隙。此外,吮拇,咬物和咬唇等习惯,均能在牙列不同的部位产生局部小开。该病临床表现明显,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做出诊断。

病因

发病原因

1.遗传因素遗传可能形成开,畸形,但对这一问题尚有不同见解,存在着争论,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2.佝偻病严重的佝偻病是产生开,畸形的重要原因之一,造成前大后小楔形大范围的开,畸形。

3.口腔不良习惯可影响口腔及颌面部有关肌肉的动力平衡,从而导致开,畸形,不良习惯约占造成开,总病因的68.7%。

吐舌习惯是造成前牙开,最常见的原因,因舌体中间厚两侧薄,故呈梭形开,隙,常伴有下颌前突和散在前牙间隙。

此外,吮拇,咬物和咬唇等习惯,均能在牙列不同的部位产生局部小开。

4.下颌第三磨牙见于前倾阻生或水平阻生时,偶然可推下颌第二磨牙,使其伸长,突出于,平面,将其余牙分开,若伴随舌因素,则形成大范围的开,畸形。

【发病机理】

分为三种类型:

1.前牙牙槽或颌体的高度正常,后牙牙槽或颌体的高度过大。

2.后牙牙槽或颌体的高度正常,前牙牙槽或颌体的高度不足。

3.前牙牙槽或颌体的高度不足,后牙牙槽或颌体的高度过大。

展开
预防

1.破除不良习惯:如破除吐舌,舐牙,伸舌,吮拇以及咬唇等不良习惯,乳牙期或混合牙列初期,在10岁前破除不良习惯,开合畸形可能自行调整,此外说服教育儿童主动配合,必要时戴用不良习惯破除器。

2.积极进行全身抗佝偻病治疗。

3.拔除引起开,畸形的下颌第三磨牙,使已伸长的下颌第二磨牙自行复位,并配合嚼肌,颞肌,翼内肌等的肌功能训练。

展开
症状

磨牙,口腔痛,口腔黏膜脱落


开分为3度:指的是上下切牙切缘间的垂直距离,以上颌切牙切端至下颌切牙切端的垂直距离标准。

Ⅰ度:上下开,牙垂直分开3mm以内。

Ⅱ度:上下开,牙垂直分开3~5mm。

Ⅲ度:上下开,牙垂直分开5mm以上。

开的范围有大有小,有的只是前牙开,,有的只是后牙局部开,,有的严重开,是在全口牙齿中只有最后一对磨牙有咬,接触。

开不仅丧失切割和咀嚼功能,而且影响到吞咽,语言,呼吸等功能以及颜面外观,开,度及开,范围愈大,对咀嚼等功能的影响亦愈严重。

开畸形患者面部骨骼的高度,随开,度的程度而增加,严重开,面下1/3高度明显加大,下颌角钝,上下唇常不能闭合,常导致牙周及上呼吸道感染,影响健康。

展开
检查

X线头影测量。

展开
治疗

1.按形成机理不同,进行不同的矫治设计。

(1)前牙牙槽高度正常,后牙牙槽高度过大者,如患者年幼,可戴用后牙垫单纯压低后牙,必要时使用牵引头帽及颏兜相配合,垂直牵引,刺激下颌髁突的生长。   

(2)后牙牙槽高度正常,前牙牙槽高度不足者,可使用细丝弓或方丝弓固定矫正器,在4个第一恒磨牙上制作支抗带环,开波及的牙齿唇面粘结托槽,用矫正钢丝结扎固定为一体,用橡皮圈进行上下前牙间的垂直牵引,以升高前牙牙槽高度。   

(3)前牙牙槽高度不足,后牙牙槽高度过大者,亦可采用固定矫正器,升高前牙牙槽高度,压低后牙牙槽高度。

2.年龄较大、骨骼畸形明显的严重开,非机械性矫治能够奏效,宜采用正畸矫治与外科手术配合的方法进行,视不同病例,选用上颌前或大部游离术、下颌体及下颌升支部分截骨等手术。

展开
护理

1、注意口腔卫生,避免继发龋齿等口腔感染。

2、平时要纠正挑食偏食习惯,饮食不宜过精,多摄入富含B族维生素类、微量元素锌、铁的食物。

展开
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宜吃具有消炎作用的食物; 2.宜吃具有祛湿作用的食物; 3.宜吃钙质丰富的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2.忌吃发物性的食物; 3.忌吃霉变的食物。


1.破除不良习惯 如破除吐舌,舐牙,伸舌,吮拇以及咬唇等不良习惯,乳牙期或混合牙列初期,在10岁前破除不良习惯,开合畸形可能自行调整,此外说服教育儿童主动配合,必要时戴用不良习惯破除器。

2.拔除引起开合畸形的下颌第三磨牙,使已伸长的下颌第二磨牙自行复位,并配合嚼肌,颞肌,翼内肌等的肌功能训练。

3.注意口腔卫生,避免继发龋齿等口腔感染。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CopyRight 2025医疗网站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