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角炎(angular cheilitis)是不同因素所致的口角部位的皮肤及其临近黏膜的急性或慢性炎症,主要在儿童间流行,与化脓性球菌或白色念珠菌感染或缺乏维生素B2,维生素P等有关。
(一)发病原因
机械因素:如,牙齿位置不合适,致使上唇压叠于下唇,口角发生皱褶,该处黏膜经常处于浸渍中。
营养缺乏:核黄素缺乏,同时可伴有草莓样舌和阴囊瘙痒等,劳动量过强,体力消耗过多或身体衰弱,营养不良,铁,蛋白质供给不足和多种维生素缺乏,如烟酸,维生素B6等可致本病。
感染:病原菌多为低毒性的化脓球菌或白色念珠菌,多见于儿童。
某些皮肤病,如异位性皮炎,脂溢性皮炎异常合并有口角皮炎,流涎病浸润口角可引起本病;咬指,咬笔杆等也可引起本病。
(二)发病机制
黏膜经常处于浸渍中,营养缺乏,核黄素缺乏,劳动量过强,体力消耗过多或身体衰弱,营养不良,铁,蛋白质供给不足和多种维生素缺乏,感染等均可发病。
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重体力劳动者适量补充多种维生素,儿童在保证营养基础上,注意培养良好习惯,还应防止感染,也可补充多种维生素。
脓疱,口唇干燥,结痂,小儿嘴角溃疡,小儿长牙发烧,口角向外的放射性皱纹,嘴唇干裂,努嘴伸舌,黏膜损害
最初为唇干燥,口角处红斑,水肿,渗液,结痂,转入慢性时局部黏膜皮肤湿润,皲裂,粗糙脱屑发生以口角向外的放射性皱纹,若由营养不良,贫血,核黄素缺乏引起可伴有口腔,舌及阴部黏膜损害,如光面舌,阴囊皮肤发红及相应的全身症状,多两侧对称,亦可单侧发病,自觉有烧灼感,营养不良的儿童,口角及其周围可出现脓疱,多与化脓球菌感染有关。
急性期口角部位充血、红肿,可有出血或脓性分泌物,有血痂形成,疼痛明显。
慢性期口角部位有放射状裂纹,皮肤黏膜增厚呈灰白色,唇红部干裂脱屑,疼痛不明显。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检查、细菌培养、真菌培养等微生物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中医辩证属脾胃郁热,舌苔黄腻口臭;属脾虚湿浊不化,舌淡苔白。
(一)治疗
寻找病因,针对病因治疗。
1.注意口腔及个人卫生;食用含有丰富维生素B族的食物、新鲜蔬菜、水果;口服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泛酸钙/烟酰胺(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B2等。
2.中医治疗:可服导赤丹。硝酸银或中药冰硼散、西瓜霜外涂,亦可口服柿饼霜。
(二)预后
一般经过数周可自愈。
宜吃食物
1.饮食食物多样化,保证营养均衡,每一种营养素都需要在均衡营养基础上才能更好被身体吸收;2.多吃蔬果,补充维生素;3.多吃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补充维生素B2、B6及烟酸。
忌吃食物
1.少吃刺激性调味品; 2.忌吃辛辣、油炸食品。
不能吃:生、冷、油、腻、酸、辣、强刺激的食物。多吃清淡,多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