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病因 预防 症状 检查 治疗

甲型副伤寒是一种肠道传染病,可通过生活用水、食物、苍蝇、蟑螂接触等传播引起流行。症状:开始有全身不适,食欲不好,头痛,发热,5—6日内体温可达40℃,持续不退,表情呆板,前胸和腹部上有红色疹状,肝脾肿大,有轻度压痛,重时可有肠出血、肠穿孔、心肌炎等合并症,有合并症者死亡率高。

病因

副伤寒的病原体有三种:

①副伤寒甲的病原体为副伤寒甲杆菌,或称副伤寒甲沙门菌;

②副伤寒乙的病原体为副伤寒乙杆菌,或称副伤寒乙沙门菌;

③副伤寒丙的病原体为副伤寒丙杆菌,或称副伤寒丙沙门菌,以上三种杆菌分别属于沙门菌属中A,B,C三群,均可按噬菌体分型方法进行分型,各种副伤寒杆菌均有“O”和“H”抗原,其中副伤寒丙杆菌还兼有“Vi”抗原,在自然条件下,副伤寒杆菌一般只能感染人类。

在机体免疫力低下导致抵抗力下降的时候,机体通过环境或者接触病人后被病菌所感染,产生副伤寒的症状。

展开
预防

平时生活中预防副伤寒要注意饮食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

1、不生吃或半生吃海产品。

2、不要到卫生条件差的摊点、餐馆就餐。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喝生水、饭前便后要洗手。

4、凡有不明原因持续发热病人、要及时到医院诊断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5、家中以及周围有伤寒病人时、更要注意自我保护。对可能污染的物品可选用煮沸、消毒药浸泡等方式消毒。

6、应急性预防服药、可用复方新诺明2片、每天两次、服用3—5天。

7、应急接种:对疫情爆发地区及毗邻地区的重点人群进行伤寒菌苗的预防接种。

展开
症状

腹痛,腹泻,毒血症,高热,呕吐,脾肿大,皮疹


起病缓慢,但骤起者亦不少见,开始时可先有急性胃肠炎症状如腹痛,呕吐,腹泻等,约2~3天后症状减轻,继而体温升高,伤寒样症状出现,亦有胃肠炎症状显著,并且持续较久者,以副伤寒乙多见,曾被称为“胃肠炎型副伤寒”,发热常于3~4天内达高峰,波动较大,稽留热型少见,热程较短(副伤寒甲平均3周,副伤寒乙2周),毒血症状较轻,但肠道症状则较显著,可出现相对缓脉与肝,脾肿大,与伤寒相同,皮疹常较早出现,可遍布全身且较伤寒皮疹稍大而色较深(副伤寒甲),但有时呈丘疹状(副伤寒乙),复发与再燃在副伤寒甲,乙均较常见,尤以副伤寒甲为多,肠出血,肠穿孔均较少见,病死率较低。

展开
检查

1、常规检查

血白细胞大多为3×109/L~4×109/L伴中性粒细胞减少和嗜酸粒细胞消失,后者随病情的好转逐渐回升。极期嗜酸粒细胞>2%绝对计数超过4×108/L者可基本除外伤寒。高热时可有轻度蛋白尿。粪便隐血试验阳性。

2、细菌学检查

①血培养是确诊的论据病程早期即可阳性,第7~10病日阳性率可达90%,第三周降为30%~40%第四周时常阴性;

②骨髓培养阳性率较血培养高,尤适合于已用抗菌素药物治疗,血培养阴性者;

③粪便培养从潜伏期起便可获阳性,第3~4周可高达80%,病后6周阳性率迅速下降3%患者排菌可超过一年;

④尿培养:病程后期阳性率可达25%,但应避免粪便污染;

⑤玫瑰疹的刮取物或活检切片也可获阳性培养。

3、免疫学检查

肥达氏试验伤寒血清凝集试验即肥达反应阳性者对伤寒副伤寒有辅助诊断价值。检查中所用的抗原有伤寒杆菌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副伤寒甲,乙,丙鞭毛抗原共5种目的在于用凝集法测定病人血清中各种抗体的凝集效价。病程第1周阳性反应不多,一般从第2周开始阳性率逐渐增高至第4周可达90%,病愈后阳性反应可持续数月之久。有少数病人抗体很迟才升高甚至整个病程抗体效价很低(14.4%)或阴性(7.8%~10%),故不能据此而排除本病。

Widal试验已沿用近100年60年代曾有人对其特异性提出异议,认为其结果存在着混乱模糊的情况,非伤寒发热性疾病Widal‘s试验也呈阳性结果如各种急性感染,肿瘤,结缔组织病性疾病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均可出现阳性结果。Perlnan等认为无菌的结肠细胞和肠杆菌可能有共同的抗原结肠粘膜损害所产生的抗结肠抗体与沙门菌菌体抗原起交叉反应,因此对肥达氏反应结果的判定宜审慎,必须密切结合临床资料还应强调恢复期血清抗体效价的对比,有人提出应用流行菌株抗原与国际菌株相比,阳性率可提高建议用当地流行菌株取代国际标准菌株,以提高流行区域伤寒诊断的阳性率。

展开
治疗

一般治疗中主要的是隔离和休息,流汁饮食,多进水分。

一、病原治疗:选用适当抗菌素。

1、对非耐药菌株感染、血象、肝、肾功能正常者,可选用:氯霉素,复方新诺明、丁胺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氟啶酸和其他辅助药物。

2、对耐药菌株感染、血象、肝、肾功能正常者,可选用:氨苄青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氟啶酸或氟秦酸、头孢三秦、头孢他定和其他辅助药物。

3、对妊娠合并伤寒,小儿伤寒,血象低,肝、肾功能不良者,可选用:氨苄青霉素、头孢三秦、头孢他定和其他辅助药物。

4、对伤寒并发肠出血或肠穿孔者,应联用抗生素,加强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

5、对慢性带菌者:应选用有效抗菌药联用,药量足、疗程长,有并存症者应用特需药物进行治疗。

二、并发症治疗

1、肠出血治疗:加强抗感染、止血、出血量大输鲜血,止血无效可考虑手术。

2、肠穿孔治疗:加强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胃肠减压、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手术。

三、中医中药治疗:根据病情发展按卫气营血辨证施治。

四、对症支持治疗:指高热、毒血症状严重、腹胀、腹泻、便秘的治疗。

展开
护理

做好卫生宣教,搞好粪便,水源和饮食卫生管理,消灭苍蝇,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与便后洗手,不吃不洁食物,不饮用生水,生奶等,改善给水卫生,严格执行水的卫生监督,是控制伤寒流行的最重要环节,伤寒的水型流行在许多地区占最重要位置,给水卫生改善后,发病率可明显下降。

展开
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宜吃寒凉性的食物; 2.宜吃高纤维性的食物; 3.宜吃高热量性的食物; 4.宜吃流质以及容易消化的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酒精类的食物; 2.忌吃不宜消化的食物。


1、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

2、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饮食。

3、该疾病对饮食并没有太大的禁忌,合理饮食即可。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CopyRight 2025医疗网站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