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冷性脂膜炎是由于寒冷刺激局部皮下脂肪组织而引起的限局性脂肪损伤,发生皮下脂膜炎。本病主要见于婴幼儿,偶见于儿童及年轻女性,发生于寒冷季节,多在受冷1~3 天后发病。病主要为境界清楚的皮下结节或斑块,表面温度降低,颜色为青红色或青紫色,质地较硬,有触痛。
(一)发病原因
可能与皮下脂肪组织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过多,熔点增高有关,成人多见于冻疮或着紧衣裤而致血循环不良,见于部分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和冷纤维蛋白原增高症者。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不明确,有人认为可能与婴幼儿皮下组织中的脂肪酸水合程度较成年人高,更容易固化有关,但此学说不能解释成年发病者,亦有人认为这是机体对外界寒冷刺激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在组织受冷后即刻,真皮和皮下组织交界处血管周围有淋巴样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在受冷后大约第3天,组织反应达到高峰,皮下组织中某些脂肪细胞破裂并相互融合,形成囊性结构,在脂肪细胞及囊性结构周围有显著的炎性浸润,除淋巴样细胞和组织细胞外,尚有少数嗜中性白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年轻女性成寒冷性脂膜炎重要患者人群,平时应注意保暖和避免受冷,这对于婴幼儿尤其重要。冬天,年轻女性流行“打底裤”配雪地靴。但其实“打底裤”很薄,并不能抵御严寒;而且紧紧包裹腿部,会影响皮肤的血液循环,使血液血流变缓。爱美女性冬季尤其需要保暖,不能为了美吃得少,穿得也少。发现疾病,及时纠正不良习惯,积极治疗是关键。
皮下结节,皮肤触痛
本病主要为境界清楚的皮下结节或斑块,表面温度降低,颜色为青红色或青紫色,质地较硬,有触痛,主要发生在面颊部,在大腿外侧,臀部,下腹等处也可发病,亦有报道冬季在冷水中游泳后发生于阴囊者,发病后如马上祛除寒冷因素,结节多于2周内逐渐软化消退,不留疤痕及痕迹。
一般无异常发现。
组织病理:脂肪坏死,血管周围及局部可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以后脂肪细胞破裂融合成囊状结构。
(一)治疗
注意保暖和避免受冷,这对于婴幼儿尤其重要。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Aroni(1998)报道1例成年女性患者用四环素治疗有显著疗效,且有预防复发的作用,但14岁以下的患者禁用。
(二)预后
结节多于2周内逐渐软化消退,不留疤痕及痕迹。
1、注意皮肤的护理,避免受冷。
2、忌油炸及辛辣刺激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洋葱、 生蒜、胡椒粉等。
宜吃食物
1.宜吃高蛋白质的食物; 2.宜吃高热量的食物; 3.宜吃活血化瘀的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含有人工色素丰富的食物; 2.忌吃易过敏的食物。
食疗(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咨询医生)
1、百合绿豆汤
制作工艺
(1)绿豆去掉杂质洗净。
(2)百合剥开洗净。
(3)绿豆放入锅中,加入500克清水烧开。
(4)转用小火煮至绿豆开花,放入百合,继续煮。
(5)到绿豆,百合熟烂时,放入白糖,待糖化开,盛入汤碗即可。
2、清蒸百合:鲜百合洗净,蒸熟食用,可连续服用。
饮食原则
日常饮食宜清淡。可多吃西瓜、冬瓜、黄瓜、丝瓜、苦瓜等食物。
多喝水,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
1、忌烟酒。
2、避免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
3、忌食肥腻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