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病因 预防 症状 检查 治疗

疽毒是指发于髋部环跳穴者称为环跳疽,又名贴骨疽,缩脚疽。正当于现代医学的急生化脓性髋关节炎。中医文献中把生于膝部的叫疵疽,生于足踝部的叫足踝疽,生于肩部的叫肩中疽,生于肘部的叫肘疽,生于腕部的叫兑疽。病名虽不一,但均属关节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病因

本病病因病理基本同附骨疽,也可由附近外伤染毒或由附骨疽直接蔓延而来。其临床特点是好发于儿童,男多于女,局部漫肿疼痛,影响关节屈伸活动,溃脓后难以收敛,易造成残废。

展开
预防

1、灸法溃后疮口紫暗者,可以隔附子饼灸之,饼干换置,每日1次,灸2~3饼。

2、预防调护在初起时即宜局部夹板固定或皮肤牵引,以减少疼痛并可防止畸形。

展开
症状

恶寒,脓肿,皮肤弥漫性红肿


1、初起恶寒发热,髋关节处筋骨隐痛,皮色不变,继则疼痛加剧,不能屈动,臀部外突,在脚略向外翻。

2、中期皮肤热,皮色微红,疼痛,漫肿上延腰胯,下及大腿,壮热持续,按之有波动感者,为内脓已成。化脓期在得病后1~3个月之间。

3、溃后出脓黄稠,若损骨则收口不易,愈后多成残废。

展开
检查

可做皮肤检查。

展开
治疗

[治法]清热化湿,和营解毒。

[方药]其他疗法

1、主方:五神汤(邹岳《外科真诠》)加味处方:茯苓15克,金银花15克,牛膝12克,车前子9克(包煎),紫花地丁9克,苍术9克,黄柏9克,薏苡仁15克,赤芍9克,防己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时而跳痛,内脓将成者,加穿山甲9克、皂角刺9克。高热不退者,加生石膏30克(打碎),水牛角30克(末先煎)。

2、中成药参照“附骨疽”湿热郁滞证中成药。

3、单方验方:血藤粉(唐泽银《广西中医药》1989.1)处方:血藤根、叶粉各20克,蜂蜡100克。将蜂蜡装入缸内,置火上熔化,掺入血藤粉,搅匀,离火,趁热未凝固时捏作厚1厘米与疮面大小形状相当的饼块,覆盖疮面上,每日1次。阴寒证[证见]髋部漫肿,皮色不变或色白,局部微热,患肢屈曲而不能伸直,形寒怕冷,疼痛夜晚尤甚。舌淡苔白,脉沉细。

 

展开
护理

1、协助医生处理创面,预防继发感染。

2、鼓励病人多饮水,加速毒素排泄。

3、保持局部清洁,保护创面,避免搔抓和用毛巾磨擦,以免扩散。

展开
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宜食清淡食物;2、宜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3、宜吃大豆食品。

忌吃食物

1.要少吃高脂肪食物;2.忌食辛辣刺激性调味品或食物;3.少饮咖啡,少喝酒;4.少吃油炸食品。


环跳疽食疗方:

1、五神汤加苍术、黄柏。

2、补阳还五物汤加伸筋草、忍冬藤、鸡血藤。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CopyRight 2025医疗网站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