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病因 预防 症状 检查 治疗

寒湿泄泻中有湿邪的症状表现:头重如裹,四肢沉重,口腔粘腻,连泄泻的质地也要比风寒泄泻的粘腻不爽。因此对于寒湿泄泻一定要散寒与祛湿并重,以达到止泻的目的。

病因

一般来说,引起泄泻的原因,主要是寒热虚实的不同。至于具体原因,则要看大便形状、病程长短等具体的症状。

如果大便有黏液不爽,一日数解,常为湿热积滞肠道。大便有脓血,伴有里急后重,大便次数多而排便不畅的,这多为湿热下注大肠而造成的痢疾。

如果腹痛即泻,泻下急迫,这是由于肝强脾弱,肝脾不和而致的痛泻证。

如果大便呈水样,突然发病,一日数次,肛门灼热、尿黄短赤,或伴有恶心等证,这多是由于邪热下迫大肠之热泻证。

如果大便泄泻,夹有不消化食物,大便酸腐臭秽,或如败卵,或伴有呕吐、口臭、舌苔腐腻者,这是由于食积不化,脾胃受损的伤食泻。

如果泄泻病程较长,时间较久,大便稀软不成形,常伴有腹胀、纳少、疲倦无力、面色萎黄,多为脾虚而致的泄泻。

展开
预防

应注意保暖,不熬夜。

保健食疗

1、补骨脂煲猪腰:猪腰1对,补骨脂10克,芡实30克,党参20克。先将猪腰内的筋膜臊腺去除,切成花,与补骨脂、芡实加水适量煮1小时,调味分2~3次服用。隔日1剂,连吃5~7剂为好。

2、党参金樱子汤:党参20克,金樱子12克,芡实10克,红糖适量。将上诉药物水煎取汁,用红糖调味,每日1剂。

展开
症状

消瘦,无力,口粘腻,气虚体质,血虚,手握物无力


气虚者表现舌软无力,走路摇摆。体瘦,加党参、黄芪、白术各10g;血虚者表现黏膜苍白,消瘦毛焦加熟地、川芎、红花各10g。寒重者表现耳鼻四肢厥冷,口色白滑,口腔温低,拱背怕冷甚至体温下降,加肉桂、砂仁、炮姜;肚胀加木香、小茴香、枳壳;食滞者加山楂、神曲;泻剧者加乌梅,车前子、泽泻兼有表证者加柴胡,紫苏、生姜。

展开
检查

1、肠镜:肠镜检查是经肛门将肠镜循腔插至回盲部,从黏膜侧观察结肠病变的检查方法。

2、便常规:便常规检验可以了解消化道有无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及早发现胃肠炎、肝病,还可作为消化道肿瘤的诊断筛查。

3、粪便显微镜检查:粪便显微镜检查是临床常规检查的主要内容,用于检查各种有形成分,如细胞、寄生虫、结晶、细菌、真菌。

 

展开
治疗

应注意保暖,不熬夜。

寒湿泄泻中医治疗方法   

治法:芳香化湿,解表散寒。方药:藿香正气散。方中藿香解表散寒,芳香化湿,白术、茯苓、陈皮、半夏健脾除湿,厚朴、大腹皮理气除满,紫苏、白芷解表散寒,桔梗宣肺以化湿。若表邪偏重,寒热身痛,可加荆芥、防风,或用荆防败毒散;若湿邪偏重,或寒湿在里,腹胀肠鸣,小便不利,苔白厚腻,可用胃苓汤健脾燥湿,化气利湿;若寒重于湿,腹胀冷痛者,可用理中丸加味。

展开
护理

1、调整饮食

2、记录患者大便、小便和呕吐的次数、量和性质每次大便后清洗臀部,防止发生尿布皮炎。

3、注意保暖

腹泻患者往往易脱水,加之饮食控制,易畏寒,若出现四肢冰冷,体温不升,可用热水袋保暖,但应注意防止烫伤。

4、做好床边隔离

护理患者前后均要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5、注意口腔卫生

腹泻患者有时由于使用较长时间的抗生素,可使口腔霉菌生长而发生鹅口疮,因此要多喂开水清洁口腔,有呕吐时,可用棉花醮温开水轻擦口腔,已发生鹅口疮可在患处涂以1%龙胆紫药水。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脱水是否改善

注意一般状况、神志、精神、面色、肢体温度以及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展开
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宜饮食清淡; 2、宜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豆类食品。

忌吃食物

1、忌食辛辣食品; 2、忌食煎炸的食品; 3、忌食用过苦寒、生冷食品。


寒湿泄泻的食疗:(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咨询医生) 。  

1、焦米粥:白粳米100克,党参20克。先水煎党参取汁,再入粳米煮粥,煮好后调味食用,每日一剂。  

2、山药羊肉粥:羊肉250克,鲜山药500克,糯米500克。先将羊肉、鲜山药煮烂,然后加入糯米,加水适量煮成粥,调味,早晚服用。  

3、补骨脂煲猪腰:猪腰1对,补骨脂10克,芡实30克,党参20克。先将猪腰内的筋膜臊腺去除,切成花,与补骨脂、芡实加水适量煮1小时,调味分2~3次服用。隔日1剂,连吃5~7剂为好。

寒湿泄泻饮食宜忌

1、 饮食宜清淡。

2、 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豆类食品。适当吃些箩卜、藕、苦瓜等。

3、宜多吃红枣、淮山药、栗子、扁豆、糯米、莲子肉等食物。

1、忌食辛辣食品。

2、忌烟酒。

3、勿食辛热煎炒之食品。

4、饮食勿过苦寒、生冷。

5、应忌吃马奶、莼菜、发菜,木耳菜、菊花脑、生黄瓜、生菜瓜、生何首乌、薄荷、决明子、锁阳等。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CopyRight 2025医疗网站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