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病因 预防 症状 检查 治疗

初生婴儿的肱骨远端系由软骨组成,其后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出现化骨中心,与干骺端之间为骺软骨板,在结构上较为薄弱,故幼儿时偶因外伤引起骨骺分离。其临床特点与肱骨髁上骨折相似,是髁上骨折发生在幼儿发育阶段的一种特殊类型,不常见。

病因

间接外力(50%):

全骺分离常见为伸展尺偏型,由间接外力引起,多为摔倒时,患臂伸展位撑地,与此同时,躯干向患侧旋转,肘关节过伸,身体重心落于患臂结果肘部承受一强烈内旋(实际上是上臂外旋),内翻与过伸应力,儿童骺板强度较关节囊韧带弱,因而容易发生全骺分离,而非肘关节脱位。

骺板方向改变(30%):

屈曲型全骺分离较为少见,在屈肘位外力撞击鹰嘴再传向髁部造成,此型损伤,多发生于较大儿童,可能与骺板方向改变有关(倾斜度增加)。

展开
预防

本病是由于外伤性因素造成,故应特别注意小儿的生活安全,避免外伤,一旦摔伤应时刻注意小儿是否有表现异常的地方,积极就医,对确诊为本病的患儿,应积极进行治疗,以免遗留下严重的后遗症。

展开
症状

肘关节畸形,肘关节不能屈曲,桡骨茎突部局限性疼痛


本病典型表现为分离的肱骨远端连同尺桡骨一并向后,内侧移位,而外髁骨骺与桡骨近端始终保持良好的对位关系,若肱骨外髁骨骺尚未骨化,容易与肘关节脱位相混淆,移位轻度者,应摄健侧X线片进行对比,肱骨外髁骨化后,其X线影像是诊断依据,其X线特点如下:

⑴肱桡关节正常,肘关节正位及侧位片均显示桡骨纵轴通过肱骨小头。

⑵尺桡关系不变,即上尺桡关系正常。

⑶肱骨与尺桡骨排列失常,往往是尺桡骨带一干骺端骨折片或肱骨外髁移向后上方。

展开
检查

本病最常见的检查方法为X线检查,也是本病的诊断依据,其X线特点如下:

⑴肱桡关节正常,肘关节正位及侧位片均显示桡骨纵轴通过肱骨小头。

⑵尺桡关系不变,即上尺桡关系正常。

⑶肱骨与尺桡骨排列失常,往往是尺桡骨带一干骺端骨折片或肱骨外髁移向后上方。

展开
治疗

治疗方法基本上与肱骨髁上骨折相同。一般常规做闭合复位外固定。在手法牵引下,先整复侧方移位,后整复前后移位。屈肘60~90度位固定三周。外固定不易防止骨折再移位继发肘内翻。故有人主张早期改为伸直位。局部小夹板固定辅以牵引治疗,效果较好。也有人行闭合复位后通过皮肤钻入较细的钢针固定。开放骨折在清创后,用较细钢针固定。陈旧骨折,一般不做特殊处理,继发畸形者待发育成熟后做截骨矫形。

展开
护理

心理护理:该病儿童多见,因患儿语言表达及认知能力差,常以啼哭表达疼痛及不适,不能配合治疗。因此要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增加非痛苦性接触时间,以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取得患儿信任。同时注意和患儿家长交流,向其讲解有关治疗和护理的必要性以及家长负性心理对患儿的影响,稳定家属情绪,以便在治疗及护理工作中得到有效的配合。

展开
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宜吃钙质丰富的食物; 2.宜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 3.宜吃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发物性的食物; 2.忌吃燥性大的食物; 3.忌吃强温补性的食物。


肱骨远端全骺分离患者饮食宜忌:

1、饮食配合原则上以清淡为主,如蔬菜、蛋类、豆制品、水果、鱼汤、瘦肉等。   

2、可在初期的食谱上加以骨头汤、田七煲鸡、动物肝脏之类,以补给更多的维生素a、d,钙及蛋白质。   

3、忌偏食骨折病人,常伴有局部水肿、充血、出血、肌肉组织损伤等情况,机体本身对这些有抵抗修复能力,而机体修复组织,长骨生肌,骨痂形成,化瘀消肿的原料就是靠各种营养素,由此可知保证骨折顺利愈合的关键就是营养。

4、忌不消化之物骨折病人因固定石膏或夹板而活动限制,加上伤处肿痛,精神忧虑,因此食欲往往不振,时有便秘。   

5、忌过食白糖大量摄取白糖后,将引起葡萄糖的急剧代谢,从而产生代谢的中间物质,如丙酮酸、乳酸等,使机体呈酸性中毒状态。这时,碱性的钙、镁、钠等离子,便会立即被调动参加中和作用,以防止血液出现酸性。如此钙的大量消耗,将不利于骨折病人的康复。同时,过多的白糖亦会使体内维生素B1的含量减少,这是因维生素B1是糖在体内转化为能量时必需的物质。维生素B1不足,大大降低神经和肌肉的活动能力,亦影响功能的恢复。所以,骨折病人忌摄食过多的白糖。   

6、禁饮果子露。果子露的原料是用糖水、香精、色素等调配而成。它不含有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因其含糖量较多,饮后在体内呈生理酸性。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CopyRight 2025医疗网站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