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病因 预防 症状 检查 治疗

肱骨髁上骨折系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的骨折,以小儿最多见,约占小儿四肢骨折的3%~7%,肘部骨折的30%~40%,其中伸直型占90%左右。多发年龄为5~12岁。 当肱骨髁上骨折处理不当时是容易引起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或肘内翻畸形,虽然各种治疗方法都有改进或提高,使危害严重的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已明显减少,但仍不断发生肘内翻畸形,发生率仍然较高,治疗时必须加以注意。

病因

外伤因素(90%)

肱骨髁上骨折多系间接暴力所致。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于运动伤、生活伤和交通事故。通常将骨折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根据骨折移位情况伸直型又分为伸直尺偏型和伸直桡偏型。

发病机制

1.伸展型:跌倒时,肘关节呈半屈状手掌着地,地面的反作用力经前臂传导至肱骨下端;在肱骨髁上部骨折,骨折的近侧端向前移位,远侧端向后移位,骨折线方向由后上至前下方斜形经过,移位严重者,骨折近侧端常损伤肱前肌并对肱动脉造成损伤,骨折近侧端引起神经损伤多为正中神经,桡神经。

 2.伸展尺偏型:外力自肱骨髁部的前外侧,肱骨髁受力作用,使肱骨髁上骨折的远侧端向尺侧和后侧移位,内侧骨质可能部分被压缩,外侧骨膜有时尚完整,此类骨折的内移和内翻的倾向性大,骨折移位时必须加以整复,以避免肘内翻畸形。

3.伸展桡偏型:外力自肱骨髁部的前内侧,骨折后,远侧骨折端向桡侧和后侧移位;这种骨折不易发生肘内翻畸形。

4.屈曲型:多系肘关节屈曲位,肘后着地,外力自下而上,尺骨鹰嘴直接撞击肱骨髁部,使之髁上部骨折,骨折远侧段向前移位,近侧段骨端向后移位,骨折线自前上方斜向后下方。 

展开
预防

本病是由于外伤性因素引起,无有效预防措施,平日注意生产生活安全,避免创伤是关键。

在防治方面最关键是要尽量早诊断,早处理;骨折复位后应密切观察肿胀疼痛以及末梢循环情况,如果发现远端血运障碍,及早手术;肘部肿胀明显时,切断肱二头肌腱膜减压;髁上骨折易采用克氏针交叉固定,减少手术创伤。

展开
症状

剧痛,肘关节畸形,前臂及手部肌群的缺血性挛缩,前臂短缩,肘关节不能屈曲,缺血性挛缩,肘部外翻角增大


患者多见于儿童,有外伤史,伤后肘关节局部不能活动,肿胀明显,肘部骨性三角关系存在,表示未脱位,肘处于半屈位,肘窝饱满,且可在肘窝触到肱骨近折端,如因肿胀,疼痛重无法作仔细检查,应迅速拍X线正,侧位片以确定骨折及移位情况。

在5~6岁以下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应注意和肱骨远端全骺分离相鉴别,因肱骨小头的骨化中心在1岁左右出现,而滑车的骨化中心在10岁左右才出现,故骨骺全分离在X线片无骨折线,桡骨纵轴线与肱骨小头关系不改,但与肱骨下端关系改变,肘部肿胀,环周压痛,单纯肱骨小头骨折,则在X线片上可以桡骨纵轴线不通过肱骨小头而确诊,在诊断中应注意桡动脉搏动及正中神经的功能。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特点是:骨折线位于肱骨下段鹰嘴窝水平或其上方,骨折的方向为前下至后上,骨折向前成角,远折端向后移位,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骨折线可为横断,骨折向后成角,远折端向前移位或无明显移位。

展开
检查

本病的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是X线检查:对患者使用X线检查时,除正,侧位X线摄片外,尚应根据伤情拍摄特殊体位相,如开口位(上颈椎损伤),动力性侧位(颈椎),轴位(舟状骨,跟骨等)和切线位(髌骨)等,复杂的骨盆骨折或疑有椎管内骨折者,尚应酌情行体层片或CT检查。

展开
治疗

本病的治疗需根据病情的不同给于相应的治疗:

1、青枝骨折。骨折端无移位,若前倾角消失,不需复位;前倾角增大,在臂丛麻醉或全麻下,轻柔手法复位,长臂石膏固定于功能位3~4周。   

2、有移位的骨折。在臂丛或全麻下手法复位,长臂石膏固定4~6周。手法复位的要点为:先纵向牵引纠正重叠移位,再侧方挤压纠正侧方移位,最后纠正前后移位。桡侧侧方移位不必完全纠正,尺侧侧方移位应矫枉过正,以避免发生肘内翻畸形.屈曲型骨折,复位后固定于半伸直位;伸直型骨折,复位后固定于小于900屈曲位,以骨折稳定又不影响手部循环为度。若屈曲位影响循环,稍伸直后骨折又不稳定,可在电视Х线机透视下经皮克氏针交叉固定,外加石膏托适当屈曲位外固定;亦可牵引治疗,消肿后再石膏固定。   

3、牵引治疗:适用于骨折超过24~48h,软组织严重肿胀,已有水泡形成,不能手法复位,或复位后骨折不稳定。   

4、开放复位:适用于手法复位失败者;开放性骨折;骨折合并血管损伤者;骨不连;骨折畸形连接或肘内、外翻畸形严重者,可行截骨术矫正。   

5、骨折合并神经损伤:先复位固定骨折,观察1~3个月,若无恢复则行神经探查松解或修复术。   

6、缺血性挛缩:关键是早期诊断和预防。对出现5“P”征者,首先复位骨折、解除压迫因素。仍无改善者,即应早期探查、修复血管,必要时行筋膜间室切开减压。

展开
护理

心理护理:该病儿童多见,因患儿语言表达及认知能力差,常以啼哭表达疼痛及不适,不能配合治疗。因此要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增加非痛苦性接触时间,以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取得患儿信任。同时注意和患儿家长交流,向其讲解有关治疗和护理的必要性以及家长负性心理对患儿的影响,稳定家属情绪,以便在治疗及护理工作中得到有效的配合。

展开
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宜吃富含钙磷元素的食物; 2、宜吃富含优质蛋白质营养物质的食物; 3、宜吃膳食纤维类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糯米饭、粽子、年糕、米糕; 2、忌吃容易产气的食物;如红薯、芋头、黄豆; 3、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生姜、大蒜。


饮食方面要做到规律、合理,即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主。选择营养价值高的植物或动物蛋白,如牛奶、蛋类、鱼类、瘦肉、各种豆制品等。各种新鲜蔬菜、瓜果富含维生素,营养价值高。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CopyRight 2025医疗网站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