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病因 预防 症状 检查 治疗

过敏性血管炎和肉芽肿病即变应性肉芽肿(AG)也称过敏性肉芽肿或过敏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是一种以肺内及系统性小血管炎症、血管外肉芽肿及高嗜酸粒细胞血症为特点的一种自身免疫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是以哮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血管外肉芽肿形成为特征的血管炎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中小动脉,也可累及皮肤、心脏、胃肠道、肝脏等器官。

病因

自身抗原(60%):

本病的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粉尘颗粒,禽类抗原和自身抗原可能是触发本病的主要原因,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均证明,CSS是由免疫发病机制所造成,免疫复合物介导的Ⅲ型变态反应,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和致敏T细胞介导的Ⅳ型变态反应,均可能参与本病的病理过程,进入体内的有机抗原能够直接激活补体旁路途径,从而使C3裂解为C3b和趋化因子C3a, C3a可诱导体内的巨噬细胞释放溶酶体酶,该类酶进一步裂解补体产生更多的具有趋化作用的补体产物C3a,C5a和C5,6,7,以及具有多种生物功能的C3b,C3b进一步补充本身消耗,并激活巨噬细胞,从而形成一种炎症“放大反馈环”,这种机制可以解释肺及系统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的形成,动物实验发现:巨噬细胞吞噬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使其本身释放溶酶体酶,后者可促使裂解C3和其他补体成分,使之产生更多的趋化因子(C3a,C5a,C5,6,7)和C3b,补体激活旁路途径中的B因子,与C3b相互作用,可进一步裂解补体C3同时致敏的B淋巴细胞也可成熟为浆细胞分泌抗体,使抗体增多。

发病机制:

变应性肉芽肿的病理改变的基本特点是血管炎和血管外的坏死性肉芽肿,同时常伴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血管炎可以是肉芽肿或非肉芽肿性的,动静脉可同时受累,在受累组织中的小动脉和小静脉一般均会出现坏死性炎症改变,而血管外的肉芽肿形成和纤维素样坏死约见于50%的病例中,典型的肉芽肿直径约1cm或更大,常位于小动脉或静脉的附近,上皮样组织细胞环绕中央坏死区呈放射状分布,而中央坏死区可见有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内还可见有其他炎性细胞如多形核白细胞及淋巴细胞的浸润,但数量较少,吞噬细胞和巨细胞在慢性损伤期较为常见,在疾病的早期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明显,而在愈合阶段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明显减少,坏死性血管炎,肉芽肿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在同一活检标本中很少同时见到。 

在肺部,变应性肉芽肿的病理表现主要为坏死性血管炎和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样改变,血管炎可累及动脉和静脉,它以肉芽肿形成和血管壁的巨细胞浸润为特征,在某些病例中,有时可见到透壁性的嗜酸性粒细胞和组织细胞的浸润,血管外的小肉芽肿较为常见。

血管炎和肉芽肿改变还可见于心脏,胃肠道,肝,脾,淋巴结,肾脏及泌尿道等部中央坏死区可见有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内还可见有其他炎性细胞如多形核白细胞及淋巴细胞的浸润,但数量较少,吞噬细胞和巨细胞在慢性损伤期较为常见,在疾病的早期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明显,而在愈合阶段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明显减少,坏死性血管炎,肉芽肿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在同一活检标本中很少同时见到。

在肺部,变应性肉芽肿的病理表现主要为坏死性血管炎和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样改变,血管炎可累及动脉和静脉,它以肉芽肿形成和血管壁的巨细胞浸润为特征,在某些病例中,有时可见到透壁性的嗜酸性粒细胞和组织细胞的浸润,血管外的小肉芽肿较为常见。

血管炎和肉芽肿改变还可见于心脏,胃肠道,肝,脾,淋巴结,肾脏及泌尿道等部。

展开
预防

1.一级预防

(1)加强营养,增强体质。

(2)预防和控制感染,提高自身免疫功能。

(3)避免风寒湿,避免过累,忌烟酒,忌吃辛辣食物。

2.二级预防

早期诊断,了解感染情况,做好临床观察,早期发现各个系统的损害,早期治疗,主要控制肺的感染。

3.三级预防

注意肺,肾,心及皮肤病变,并注意继发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发生,慎重使用药物,防止过敏的发生,应用中药可有调节免疫,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

展开
症状

消瘦,食欲不振,腹泻,腹痛,淋巴结肿大,稽留热,瘀斑,蛋白尿,弛张热,鼻塞


本病是一种少见的系统性风湿病,常为发作性,可两三个月至数年发作1次,急性发作期患者可有发热,贫血,消瘦,全身不适和食欲不振,有时发热可呈稽留热或弛张热,部分患者伴有关节炎或关节痛,但几乎所有的患者均以肺部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

1.疾病的分期 Lanham等将Churg-Strauss综合征的发生发展分为3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为前驱期,可持续数年(一般都在10年以上,有时可长达30年),主要表现为过敏性鼻炎和鼻息肉,常伴有哮喘。

②第二阶段以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受累组织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临床上常表现为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或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病变可持续数年,缓解和复发常交替出现。

③第三阶段为系统性血管炎期,临床上并非每个病例的发展都符合这种分期顺序,一般而言,系统性血管炎在哮喘发作数年(平均约3年)后出现,哮喘出现后很快就出现血管炎者预后较差。

2.呼吸系统表现

(1)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见于大多数患者,是Churg-Strauss综合征最常见的初发症状,另外,常同时伴有反复发作的鼻窦炎,副鼻窦炎和鼻息肉,主要症状为鼻塞,排出脓性或血性分泌物,息肉严重时可阻碍呼吸,鼻黏膜可呈颗粒状易碎的结痂,鼻黏膜活检常见肉芽肿,常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但血管炎少见。

(2)哮喘:哮喘是Churg-Strauss综合征最主要和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之一,几乎见于所有患者,与普通的哮喘相比,一般发病年龄较大,常在35岁以后开始出现,在血管炎出现以前,哮喘一般症状较重且发作频繁,但血管炎出现以后哮喘反而可得到缓解,哮喘发作的严重程度与系统性血管炎的损害程度无明显的相关性。

(3)肺部浸润:肺部的浸润性病变一般出现在疾病的第二阶段,可同时伴有哮喘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与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很相似,肺内浸润在放射学上的表现是多样性的,常较为短暂,可迅速消失,呈斑片状,边缘不整齐,弥漫性分布,无肺叶或肺段分布特点等,有时也可见有肺间质的浸润和双侧弥漫性结节性浸润,但很少形成空洞,有25%~50%的患者有胸膜的浸润,表现为胸腔积液和胸膜摩擦音,但一般出现较晚,有时也可见有肺门淋巴结肿大。

3.皮肤的表现

约2/3的患者有皮肤的损害,这也反映了变应性肉芽肿以小血管受累为主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各种皮疹,例如类似于多形红斑的红斑丘疹性皮疹,出血性皮疹(瘀点或瘀斑),有一半左右的患者可出现皮肤的紫癜,皮疹多见于四肢,尤其是肘部伸侧,其次是指(趾)处,30%的患者可出现皮下结节,好发于头皮及四肢末端,它与其他疾病中出现的结节有所不同,组织病理学改变有特异性,常表现为Churg-Strauss综合征典型病例改变,皮肤的网状青斑也多见。

4.神经系统表现

Churg-Strauss综合征的神经系统表现以外周神经受累为主,常表现为多发性单神经炎,发生率为63%~75%,运动和感觉异常的症状为非对称性的,主要见于下肢,特别是坐骨神经和它的腓侧和胫侧分支受累最常见,桡神经,尺神经和正中神经一般较少累及,多发性单神经炎不经治疗也可逐渐恢复,经治疗后可完全恢复而不留后遗症,在疾病晚期出现的外周神经受累,感觉异常比运动障碍更常见,本病较少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脑神经病变是缺血性视神经炎。

5.心脏表现

变应性肉芽肿常有心脏的受累,也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的心功能不足等,Lanham等报道有50%的患者可有心电图的异常,25%的患者可发展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病理学主要表现为肉芽肿形成和冠状动脉血管炎。

6.消化系统表现

有17%~62%的变应性肉芽肿患者可出现消化道症状,包括腹痛,腹泻和胃肠道出血,其发生的机制可能是由于肠系膜血管炎(较常见)和肠壁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较少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可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部分患者黏膜下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同时伴肉芽肿形成,可出现结节性肿块,压迫胃肠道,引起胃肠梗阻,嗜酸性粒细胞还可侵犯浆膜,引起腹膜炎,表现为腹水,内含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有一定的特征性,结肠受累少见,表现为以回盲部和降结肠为主的多发性溃疡,病变侵犯肝脏或大网膜时常形成腹部包块。

7.肾脏表现

约16%~80%的患者有肾脏受累,变应性肉芽肿肾脏的损伤相对较轻,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镜下血尿和(或)蛋白尿,有时可自行消退,但少数也可发展为严重肾功能不全而需要透析治疗,变应性肉芽肿的肾脏病理主要表现为局灶节段性坏死性肾小球肾炎,可有新月体形成,其他的表现还有肾的血管炎,肾间质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肉芽肿形成。

8.关节和肌肉表现

有20%~51%的患者有多关节痛和关节炎,关节炎一般在血管炎期出现,任何部位的关节均可受累,表现为游走性关节痛,肌痛也很常见,主要位于小腿部肌肉,呈痉挛性痛,腓肠肌痉挛性疼痛往往是变应性肉芽肿血管炎期早期表现之一。

AG的诊断通常要依照典型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来判断,中年以后发病的哮喘史数年,或哮喘伴过敏性鼻炎和高嗜酸粒细胞血症,多发性单神经炎,肺部浸润,心脏损伤,腓肠肌疼痛或痉挛,以及皮肤改变的临床表现,诊断本病一般不难。

Lanham等提出:有反复哮喘病史数年,外周血嗜酸粒细胞≥1.5×109/L;系统性血管炎累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肺外器官;血沉增高,ANCA阳性;活组织检查有大量的嗜酸粒细胞浸润,即可肯定本病。

 

展开
检查

1.一般检查:几乎所有活动期CSS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和血沉增快,也可出现血白细胞降低,贫血及白细胞减少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95%的患者嗜酸粒细胞可超过10%,其绝对数平均为12.9×109/L,当哮喘患者伴有嗜酸粒细胞1.5×109/L以上时,应考虑本病的可能,但应至少反复检查3次以上,并排除药物等干扰因素。

2.免疫学检查:75%的患者血清IgE增高,几乎所有患者的发病与HBsAg无直接关系,60%~70%的患者血清ANCA阳性,其P-ANCA和C-ANCA具有同等的临床意义。

3.影像学检查:CSS患者的胸部X线检查可出现一过性肺部浸润阴影,病程早期可表现为双中下肺网状改变,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斑片状或大片状阴影,有时肺部阴影可呈游走性,肠系膜动脉及肾动脉造影通常是正常的。

4.组织学检查:皮肤,肺部及肾脏等的任何一个受累器官或组织的活组织检查显示受累部位的血管肉芽肿样改变,并伴有嗜酸粒细胞浸润,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
治疗

(一)治疗  

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特别是环磷酰胺的应用使变应性肉芽肿的预后有了很大的改善。变应性肉芽肿开始时应该用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1.0mg/(kg?d) 泼尼松(强的松)或等量的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一般应早晨顿服。对于重症患者,特别是有重要脏器损伤或严重的多发性单神经炎患者,目前主张开始时即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治疗的剂量常根据经验而定,常为15mg/(kg?d)静脉滴注,连用3天。一般而言,变应性肉芽肿对糖皮质激素的反应较好:过敏性症状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很快好转。大多数患者的血管炎也可得到缓解。当病人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好转和血沉降至正常后(通常在1个月以内),泼尼松可开始减量。但通常糖皮质激素很难完全撤除,因为哮喘一般需要低剂量的激素(10~15mg/d)维持治疗。  

环磷酰胺一般作为二线药物使用。主要用于对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反应差者。一般采用低剂量(每天2mg/kg)的环磷酰胺口服,同时还应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疗程不应超过1年。环磷酰胺也可用静脉冲击治疗,一般剂量为每次800~1000mg,每月1次。环磷酰胺的主要副作用包括出血性膀胱炎、骨髓抑制、卵巢功能衰竭、诱发肿瘤及严重感染等。环磷酰胺的静脉冲击治疗可能发生严重副作用的比例比口服少。但用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治疗变应性肉芽肿的临床研究还很少见有报道,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  

(二)预后  

变应性肉芽肿的预后与病变的范围及严重程度有关。Lhote F等分析了342例Churg-Strauss综合征病例,发现下列5个因素(five-factors score,FFS)与疾病的预后有明显的关系:

①蛋白尿>1g/d。

②肾功能不全[血清Cr>140μmol/L(1.58mg/dl)]。

③心肌病。

④胃肠道受累。

⑤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当FFS=0时,5年死亡率为12%;当FFS=1时,5年死亡率为26%;当FFS≥2时,5年死亡率为46%。因此判定FFS有助于及时选择适当的治疗及对预后的判定。  

经治疗后完全缓解的变应性肉芽肿患者一般很少复发,5年的生存率可达80%。Lanham等分析了引起Churg-Strauss综合征死亡的原因,结果发现大约有一半(48%)的病人死于心功能衰竭或心肌梗死,其他引起死亡的原因有肾功能衰竭(18%)、脑出血(16%)、胃肠道穿孔或出血(8%)、哮喘危象(status asthmaticus)(8%)和呼吸衰竭(2%)。AG的治疗需要采取综合性措施,特别是在急性发作期更需要如此。急性发作期糖皮质激素是AG的主要治疗药物之一,可迅速缓解病情。可用泼尼松龙或琥珀酸氢化可的松6~8mg/(kg?d),连用3天小剂量冲击治疗。也可用氢化可的松200~600mg或地塞米松20~40mg静脉滴注。症状缓解和外周血嗜酸本相同,但本病除具有肌层动脉受累外,尚有不同程度的毛细血管前动脉、毛细血管和微静脉损伤。毛细血管的病理特征为伴有灶性、节段性坏死的血管炎,这也是出现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原因。在组织内或较大的血管壁内和血管外,可出现特征性肉芽肿反应。肉芽肿分急性期和慢性期。

急性期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为病变组织内出现嗜酸粒细胞浸润,其数量可达70%~80%。随着病情的缓解,嗜酸粒细胞逐渐减少,但并不完全消失。在亚急性期,损伤部位可以出现嗜酸渗出物、巨噬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巨细胞为异型或郎汉斯型,同时还可出现浆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慢性期可出现纤维蛋白样坏死灶,其周围类上皮细胞呈放射状排列。肉芽肿的好发部位为肺脏,可出现50µm ~1mm或更大的肉芽肿灶,亦可融合成数厘米大的块状物,类似嗜酸粒细胞肺炎。其次要受累的部位为皮肤、胃肠道、脾、心血管和肾脏。

展开
护理

1、注意肺,肾,心及皮肤病变,并注意继发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发生,慎重使用药物,防止过敏的发生,应用中药可有调节免疫,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

2、避免风寒湿,避免过累,忌烟酒,忌吃辛辣食物。

展开
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宜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 2、宜多吃含锌的食物; 4、宜多吃谷类和豆类食物。

忌吃食物

1、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2、少食用油腻、甜食等。


食疗(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咨询医生)   

1桑椹汤桑椹子,加清水,煎至1碗半。用白砂糖或红糖适量调味,去渣饮用。  

2赤豆桃仁莲藕汤桃仁,赤豆,莲藕,洗净切成小块,加清水适量煮汤,以食盐少许调味,饮汤食赤豆及莲藕。  

3黄豆冬瓜皮汤冬瓜皮,黄豆,清水,煎至1碗,去渣饮用。  

4赤豆煮米仁赤豆,生熟米仁各,红枣7枚,红糖适量著熟后服食。  

5丹参酒白酒,紫丹参,浸泡一周后,每次容易饮30毫升,1日1-2次。  

饮食原则 

应吃新鲜蔬菜,如菠菜、油菜、胡萝卜、白菜等含维生素C较高的蔬菜等。  

应忌辛辣、鱼虾、烟酒等刺激性食物,夏季应忌羊肉、狗肉等热量较大的食物。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CopyRight 2025医疗网站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