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恶心和呕吐(nausea and vomiting)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恶心、呕吐可由多种迥然不同的疾病和病理生理机制引起,两者可或不相互伴随。恶心是人体一种精神活动,多种因素可引起恶心,病毒性急性胃肠炎,细菌性急性胃肠炎,急性病毒性肝炎等,阑尾炎,胆囊炎,腹膜炎,急性输卵管,盆腔炎等都是引起恶心的病因。
恶心是人体一种精神活动,多种因素可引起恶心,病毒性急性胃肠炎,细菌性急性胃肠炎,急性病毒性肝炎等,阑尾炎,胆囊炎,腹膜炎,急性输卵管,盆腔炎等都是引起恶心的病因。
(1)脏器疼痛:胰腺炎,胆石症,肾结石,肠缺血,卵巢囊肿蒂扭转。(2)胃肠道梗阻:幽门梗阻(溃疡病,胃癌,腔外肿物压迫),十二指肠梗阻(十二指肠癌,胰腺癌),肠粘连,肠套叠,绞窄疝,克罗恩病,肠结核,肠道肿瘤,肠蛔虫,肠扭转,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输出襻综合征,胃肠动力障碍(糖尿病胃轻瘫,非糖尿病胃轻瘫),假性肠梗阻(结缔组织病,糖尿病性肠神经病,肿瘤性肠神经病,淀粉样变等)。
低钠血症,代谢性酸中毒,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症,糖尿病酸中毒,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垂体功能低下,肾上腺功能低下,各种内分泌危象,尿毒症等。
1.神经系统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炎,脑膜炎),脑肿瘤,脑供血不足,脑出血,颅脑外伤,脑寄生虫病等。
2.药物等理化因素
麻醉剂,洋地黄类,化疗药物,抗生素,多巴胺受体激动药,非甾体抗炎药,茶碱,酒精,放射线等。
3.精神性呕吐
神经性多食,神经性厌食。
4.前庭疾病
晕动症,梅尼埃病,内耳迷路炎。
5.妊娠呕吐
妊娠剧吐,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6.其他
心肺疾患(心肌梗死,肺梗死,高血压,急性肺部感染,肺心病),泌尿系疾患(急性肾炎,急性肾盂肾炎,尿毒症),周期性呕吐,术后恶心呕吐,青光眼等。
发病机制
恶心是人体一种精神活动,多种因素可引起恶心,如内脏器官疼痛,颅内高压,迷路刺激,某些精神因素等,恶心发生时胃蠕动减弱或消失,排空延缓,十二指肠及近端空肠紧张性增加,出现逆蠕动,导致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胃内,恶心常是呕吐的前奏。
呕吐是一种复杂的病理生理反射过程,反射通路包括:
1.信息传入
由自主神经传导(其中迷走神经纤维较交感神经纤维起的作用大)。
2.呕吐反射中枢
目前认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两个区域与呕吐反射密切相关,一是延髓呕吐中枢,另一是化学感受器触发区(chemical trigger zone,CTZ)。
3.传出神经,包括迷走神经,交感神经,体神经和脑神经。
通常把内脏神经末梢传来的冲动引起的呕吐称为反射性呕吐,把CTZ受刺激后引起的呕吐称为中枢性呕吐,延髓呕吐中枢位于延髓外侧网状结构背外侧,迷走神经核附近,主要接受来自消化道和内脏神经,大脑皮质,前庭器官,视神经,痛觉感受器和CTZ的传入冲动,化学感受器触发区(CTZ)位于第4脑室底部的后极区,为双侧性区域,有密集多巴胺受体,多巴胺受体在CTZ对呕吐介导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为应用阿朴吗啡,左旋多巴,溴隐停等多巴胺受体激动药可引起呕吐,而其拮抗药,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吗丁林等药物有止呕作用,化学感受器触发区的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神经肽物质和r-氨基丁酸等神经递质也可能参与呕吐反射过程,CTZ主要接受来自血液循环中的化学,药物等方面的呕吐刺激信号,并发出引起呕吐反应的神经冲动,但CTZ本身不能直接引起呕吐,必须在延髓呕吐中枢完整及其介导下才能引起呕吐,但两者的关系尚不明了,CTZ位于血-脑脊液屏障之外,许多药物或代谢紊乱均可作用于CTZ,某些药物如麻醉剂,化学药物,麦角衍生物类药物,吐根糖浆等及体内某些多肽物质如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P物质,血管紧张素,胃泌素,加压素,血管肠肽等均可作用于CTZ引起恶心呕吐,此外,某些疾病如尿毒症,低氧血症,酮症酸中毒,放射病,晕动症等引起的恶心呕吐也与CTZ有关。
传出神经将呕吐信号传至各效应器官,引起恶心呕吐过程,呕吐开始时,幽门关闭,胃内容物不能排到十二指肠,同时,贲门口松弛,贲门部上升,腹肌,膈肌和肋间肌收缩,胃内压及腹内压增高,下食管括约肌松弛,导致胃内容物排出体外。
1、早发现早诊断原发病是本病防治的关键。
2、尽量避免风寒暑湿之邪或秽浊之气的侵袭,避免精神刺激,避免进食腥秽之物,不可暴饮暴食,忌食生冷辛辣香燥之晶。呕吐剧烈者,应卧床休息。
3、应向病人讲清该病的本质、发病机理和预后,消除紧张情绪方能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胃肠功能不良,腹部肿块,腹肌紧张,粪便中查见虫卵或妊娠节片,腹痛,生殖泌尿道危象,恶心,肾前性肾功能不全,肠鸣,频繁呕吐及便秘
1.呕吐的伴随症状呕吐伴发热者,须注意急性感染性疾病;呕吐伴有不洁饮食或同食者集体发病者,应考虑食物或药物中毒;呕吐伴胸痛,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肺梗死等;呕吐伴有腹痛者,常见于腹腔脏器炎症,梗阻和破裂;腹痛于呕吐后暂时缓解者,提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炎及胃肠道梗阻性疾病;呕吐后腹痛不能缓解者,常见于胆道疾患,泌尿系疾患,急性胰腺炎等;呕吐伴头痛,除考虑颅内高压的疾患外,还应考虑偏头痛,鼻炎,青光眼及屈光不正等疾病;呕吐伴眩晕,应考虑前庭,迷路疾病,基底椎动脉供血不足,小脑后下动脉供血不足以及某些药物(氨基甙类抗生素)引起的脑神经损伤。
2.呕吐的方式和特征
喷射性呕吐多见于颅内炎症,水肿出血,占位性病变,脑膜炎症粘连等所致颅内压增高,通常不伴有恶心,此外,青光眼和第8对脑神经病变也可出现喷射性呕吐,呕吐不费力,餐后即发生,呕吐物量少,见于精神性呕吐。
应注意呕吐物的量,性状和气味等,呕吐物量大,且含有腐烂食物提示幽门梗阻伴胃潴留,胃轻瘫及小肠上段梗阻等;呕吐物为咖啡样或血性见于上消化道出血,含有未完全消化的食物则提示食管性呕吐(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憩窒,食管癌等)和见于神经性呕吐;含有胆汁者,常见于频繁剧烈呕吐,十二指肠乳头以下的十二指肠或小肠梗阻,胆囊炎,胆石症及胃大部切除术后等,有时见于妊娠剧吐,晕动症;呕吐物有酸臭味者,或胃内容物有粪臭味提示小肠低位梗阻,麻痹性肠梗阻,结肠梗阻而回肓瓣关闭不全或胃结肠瘘等。
3.呕吐和进食的时相关系
进食过程或进食后早期发生呕吐,常见于幽门管溃疡或精神性呕吐;进食后期或数餐后呕吐,见于幽门梗阻,肠梗阻,胃轻瘫或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导致十二指肠壅积;晨时呕吐多见于妊娠呕吐,有时亦见于尿毒症,慢性酒精中毒和颅内高压症等。
主要包括与炎症,内分泌代谢及水盐电解质代谢紊乱等有关实验室检查。
可作B超,胃镜,ERCP,超声内镜,CT,磁共振等特殊检查。B超:每秒振动2万-10亿次,人耳听不到的声波称为超声波。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门影像学科,称为超声医学。
治疗
由于引起恶心、呕吐的疾病很多,恶心、呕吐仅是疾病的症状之一,因此,在未明确病因之前不应盲目应用作用于呕吐中枢的强镇吐药物,否则会贻误病情。只有在明确了导致呕吐的病因之后,在积极治疗病因的基础上,才能行必要的对症治疗。
1.胃肠道疾病
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直至空肠、回肠、结肠及直肠在内的任何部位的病变都有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的症状,其中以食管狭窄、食管癌、贲门失弛缓、贲门癌、胃窦部嗜酸性肉芽肿、胃窦部巨大溃疡或癌肿、十二指肠溃疡或郁积症、多种原因导致的小肠与大肠梗阻或急性胃、小肠或大肠的炎症性病变为最常见的病因。因消化道良性或恶性病变造成的狭窄或梗阻所致的呕吐,药物治疗是无效的,只有经扩张、置入支架或手术治疗,解除狭窄或梗阻之后,呕吐症状才会消失。对于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在未进行扩张或手术治疗之前,可选用钙离子通道拮抗药或硝酸甘油餐前半小时口服或餐前15~30min舌下含化治疗,早期可改善呕吐及梗阻症状;或者试用肉毒杆菌毒素行狭窄局部注射治疗。胃肠道急性炎症性病变引起的呕吐,应积极选用抗生素并纠正电解质紊乱及补充维生素;胃肠动力障碍引起的恶心与呕吐则可应用莫沙必利等促胃肠动力剂;如果呕吐是由胃肠道痉挛所致,则可应用东菪莨碱等抗胆碱能药物。
2.肝脏、胆道及胰腺疾病
是导致恶心、呕吐的常见病因之一。恶心、呕吐可是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早期症状,常与食欲减退、厌油腻食物及上腹部饱胀同时出现,随着护肝治疗及适当的休息之后,恶心与呕吐可逐渐消失。呕吐也是胆道梗阻或绞痛常伴随的症状,只有当胆道梗阻或炎症消除之后,呕吐才会停止;急性胰腺炎时常伴随有恶心与呕吐症状,只有随着采用胃肠减压,减少胰液与胰酶的分泌等措施之后,呕吐才会逐步缓解或终止。
3.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包括各种原因所致的脑炎、脑膜炎、脑肿瘤、脑寄生虫病、脑血管病及颅脑外伤等病变,均可引起颅内压力增高而导致恶心、呕吐。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应用降低颅内高压、减轻脑细胞水肿的药物治疗,脱水治疗后,不仅可改善呕吐的症状,更重要的是起到了保护或恢复脑细胞功能的作用。
4.药物所致的呕吐
多种药物有引起恶心与呕吐的不良反应,一般而言,只要立即停止应用引起呕吐的药物,呕吐症状就会减轻直至消失,因此并不需要应用镇吐类药物。目前临床上对某些恶性肿瘤或血液系统的恶性疾病(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等)常采取联合化疗或放疗,或对某些恶性肿瘤采用抗癌药物行介入治疗。但无论在治疗过程中或治疗之后,均可引起较严重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最突出的表现是恶心与呕吐。为了预防或减轻此不良反应,常可应用镇吐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有昂丹司琼(奥丹西龙)(商品名:枢复宁)、格拉司琼(商品名:康泉)及昂丹司琼等。必须指出,应用这些作用强的镇吐药物之后,也会产生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或胃肠道的不良反应,故应严格控制药物的剂量及间隔时间。
5.神经、精神因素所致的呕吐
对此类原因所致的呕吐,心理治疗是关键。首先应消除患者的精神心理障碍,其次可配合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是镇静药与胃肠促动力剂,重者可采用多塞平或氟西汀等抗抑郁药物治疗。禁忌应用昂丹司琼(奥丹西龙)等强烈作用的镇吐药。
尽量避免风寒暑湿之邪或秽浊之气的侵袭,避免精神刺激,避免进食腥秽之物,不可暴饮暴食,忌辛辣,较辣的食物会刺激肠胃,使血管的工作量加大。
宜吃食物
1、宜吃保护胃黏膜的食物; 2、宜吃止吐的食物; 3、宜吃抗菌消炎的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催吐的食物; 2、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3、忌喝刺激性的饮料。
在饮食上注意采取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饮食多样化,多吃高蛋白、多维生素、低动物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及新鲜水果、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