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平时要讲究个人卫生,不要用公用拖鞋、脚盆、擦布等,鞋袜、脚布要定期灭菌,保持足部清洁干燥。
2、手足多汗和损伤,往往是手癣最多见的诱因之一,平时要减少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物质对手皮肤的不良刺激,如果是患者少饮刺激性饮料,如浓茶、咖啡、酒类等,因为这些饮料激惹汗腺的分泌与排出,给表皮霉菌的易感性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3、晚上洗脚或洗澡后,要揩干趾缝间的水分,扑上消毒撒布粉(薄荷脑0.1克,麝香草酚碘化物2克,硬脂酸锌4克,碳酸镁2克,硼酸15克,滑石粉加至100克),目的在于尽量保持各趾间的干燥,以防止表皮霉菌的再感染。
鳞屑,瘙痒,水泡,大疱(含脓性液体)
1、冬轻夏重,自觉瘙痒。
2、临床上分为三个类型:
(1)浸渍型:指趾间皮肤浸渍,发白,搓去表皮,露出红色糜烂面,易继发感染。
(2)水疱型:常为针头大小水疱,有时可融合成大疱。
(3)鳞屑角化型:以脱屑增厚为主,界限清楚,间有水疱。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上升,超过正常值范围,提示有炎性反应。
2、肝功能:监测肝功能状况,可以控制用药。
3、病理检查:取病变部位组织,检查细菌类型,可以确诊感染细菌类型。
4、细菌培养,鳞屑直接镜检可见菌丝,真菌培养阳性。
鹅掌风西医治疗方法
1、对症治疗。
2、药物治疗:达克宁霜,新脚气膏。
鹅掌风中医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风湿蕴肤证:手掌或指间水疱如晶,涸干脱屑,境界明显,渐次扩大,或指间潮红、湿烂,瘙痒,舌红,苔白或腻,脉滑。疏风情热祛湿。消风散加白藓皮等。
2.肌肤湿热证:水疱群集,瘙痒难忍,微感灼痛,搔破流水,浸淫成片,微热汗出,口渴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清热祛湿。龙胆泻肝汤加减。
3.血虚风燥证:手掌皮肤肥厚粗糙、干燥、龟裂,或水疱不显,干涸落屑,舌淡红苔薄,脉细。养血润燥。养血润肤饮加减。
对患者早发现,早治疗,对患癣病的动物要及时处理,消灭传染源。
宜吃食物
1、宜吃凉血消炎的食物;2、宜吃维生素含量丰富的蔬菜水果。
忌吃食物
1、忌烟酒及咖啡;2、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饮食要求:
可多吃芝麻。
忌食鱼腥、鸭、鹅、花生和含酸辣等刺激类食物。
鹅掌风食疗方:
1.米醋1000毫升,花椒250克,水煎,趁热浸泡患手,每日两小时,连浸7天。
2.鲜鱼腥草30克,葱白一根,共捣烂,两手频搓。
3.鲜松针1000克,先取500克放炉上烧着,候烟起,把患掌置烟上约距10厘米左右(以可忍受为度)。松针烧透后再陆续增加继续熏,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两小时,连熏7天,并可预防复发。患手熏后两小时内不宜洗手。
4.皂角刺30克,食醋250克,用水浸泡24小时后,再浸泡患手,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连用7天。
5.薏苡仁60克,甘草15克,水煎浓汁,趁热洗患处,每日数次。
6.艾叶、侧柏叶各适量,煎水熏洗患手,每日3次。
7.蒲黄12克,白酒适量,混合调匀如糊状,涂患处,每日数次。
8.透骨草15克,花椒、白芷各10克,豆浆500毫升,混合煎熬,熏洗患处,每日两次。
9.五加皮、地骨皮各12克,蛇蜕一条,皂角3个,加水2000毫升,煎至1000毫升,待温度降至适宜时,烫洗患手。每次20分钟,早晚各一次。
10.黄柏、土茯苓各30克,水杨酸50克,基甲酸15克,冰片5克。共研末,加凡士林50克,混合调匀即成药膏。用温水浸泡15分钟,去净皮屑涂药膏,消毒纱布覆盖,用绷带严密包扎。每隔3天用药一次。一般用药5~7次即愈。本方对指掌皮肤角化干裂、奇痒有效。
11.黄柏30克,炒炭存性,贯仲15克,复合维生素B30片,共研末,加复方鱼肝油软膏50克,混合调匀即成药膏。用法同上,一般用药3~5次可愈。
12.生姜250克,切碎,泡入500克白酒中,3天后,每日早晚,擦患处数遍。
13.红萝卜,冬天,切擦患处。
14.嫩芭蕉叶,煎汤,浸泡患处。
15.仙人掌,取汁,涂患处,每日2―3次。一般用5―7天,有效。
16.大皂角4条、连子打碎,和醋煎开。如痒先熏后洗。如痛只熏不洗。
17.手掌脱皮、瘙痒:鲜大蒜、捣烂,每日早晚,擦患处,有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