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蛋白类营养素长期摄入不足或品种过于单一,缺乏必需的氨基酸。
(2)消化道慢性疾病导致的蛋白质类食物消化、吸收不良。
(3)严重的肝、肾等器官病变,造成蛋白质利用不佳。
(4)长期高热、甲亢、肿瘤等造成蛋白质分解加速。
(5)肾炎等病人由于蛋白尿等原因引起的蛋白质长期损失。
(6)老年人等因机体各器官功能低下造成消化、吸收及代谢过程的“衰弱”状态。蛋白质缺乏症的预防和治疗,原则上除积极治疗有关疾病外,主要是加强蛋白类营养素的摄入,(参见“蛋白质营养素”)。必要时可使用复合氨基酸等药物。
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对预防此病也很有帮助。
消瘦,蛋白尿,皮肤干燥,腹泻
主要表现为消瘦、疲乏无力、腹泻、贫血、血浆蛋白质浓度低下、营养性水肿、皮肤干燥粗糙、毛发枯黄等。儿童还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智力发育障碍等。
实验室的检查:尿白蛋白清除率,血液黏度,氧化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血清唾液酸测定。
治疗:首先应治疗引起蛋白质摄入不足、丢失过多、分解亢进的原发疾病。若原发疾病无禁忌,可给予高蛋白质、高热量的饮食,使每日摄入蛋白质达 60~80g,保证充足热量供应(2500千卡/日以上),并酌情使用促进蛋白质合成的药物。消化功能差者,可给予流食或半流食,同时补充足够的维生素。 病情严重者,可输入血浆或白蛋白。
家人要给予患者的细心照顾,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保持心情舒畅,有乐观、豁达的精神、坚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不要恐惧,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宜吃食物
1、宜吃适量优质动物蛋白; 2、宜吃新鲜的蔬菜水果;3、宜吃高营养素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辣椒等刺激性的食物; 2、忌吃豆类及其制品; 3、忌吃坚果及腌制食品。
注意饮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