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梗阻(50%):
当胆管梗阻变为完全或其中细菌感染加重时,即可造成急性炎症发作。多次反复的急性发作,将进一步加重胆管慢性炎症的病变程度,特别在胆管下端oddi括约肌乳头部和肝内胆管各分支内,经过反复多次的急性发作后,常可造成胆管下端纤维疤痕组织增生和狭窄,以及肝内胆管各段分枝的环境狭窄,这样更加重了肝内外胆管的梗阻程度。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系胆道梗阻(最常见为胆石梗阻)使胆汁淤滞、胆管内压力迅速增高所致胆道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多数是急性胆管炎遗留的结果。由于存在梗阻性病变,胆管常扩张,直径达2~3cm,甚至5cm。
胆管内病变(30%):
急性胆管炎经非手术治疗后,急性炎症获得控制,但未解决胆管内的原发病因(如肝内外胆管结石,胆道蛔虫症或奥狄括约肌狭窄等),胆管内炎症病变转为慢性,胆管壁增厚。慢性胆管炎是急性胆管炎遗留的结果。
1.要注意多休息,做到起居有节,劳逸适量。
2.忌烟酒,辛辣刺激生冷食物,减少油脂的摄入。
3.少吃大头菜、芹菜等纤维素含量丰富的食物。
4.注意调节情志,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高热寒战,腹痛,恶心与呕吐,黄疸,低血压,肠胀气,肝肿大,烦躁不安
致病菌主要是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杆菌最多见。本病起病急剧、凶险,是我国胆石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病常表现为中上腹不适、胀痛,或呈绞痛发作,进食油腻食物后可加重上腹疼痛,很少有发热和黄疸,腹部体征不明显,可仅有上腹轻压痛,胆囊不肿大。如发生急性发作,则出现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等三联征。除有急性胆管炎的Charcot三联症(腹痛、寒战高热、黄疸)外,还有休克、神经中枢系统受抑制表现,称为Reynolds五联征。本病起病常急骤,突然发生剑突下或右上腹剧烈、持续性疼痛。
1.B超:是最常应用的简便, 快捷、无创伤性辅助诊断方法 可显示胆管扩大范围和程度以估计梗阻部位,可发现结石、 蛔虫、大于lcm直径的肝脓肿 ,膈下脓肿等。
2.胸、腹X线片:有助于诊断脓胸 肺炎、肺脓肿、心包积脓、膈下脓肿、胸膜炎等。
3.CT扫描:AFC的CT图像,不仅可以看到肝胆管扩张、结石、肿瘤、肝脏增大、萎缩等的征象, 有时尚可发现肝脓肿。若怀疑急性重症胰腺炎,可作CT检查。
4.经内镜逆行胆管引流(ERBD)、经皮肝穿刺引流(PTCD):既可确定胆道阻塞的原因和部位,又可做应急的减压引流,但有加重胆道感染或使感染淤积的胆汁溢漏进腹腔的危险。
5.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可以详尽地显示肝内胆管树的全貌, 阻塞部位和范围。图像不受梗阻部位的限制,是一种无创伤性的胆道显像技术,已成为较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1、手术治疗
①胆管扩张支撑引流术:在胆管内置管支撑或U形管引流。
②胆肠吻合支撑引流术:选择各种形式的胆肠吻合术,经吻合口放置内支撑或经肝引流管。
③胆管狭窄段切除:胆管端吻合或狭窄段切开成型,带血管蒂的胆囊瓣、圆韧带或空肠瓣修补术。
④胆管内膜剥出术:增加胆管内径。
⑤原位肝移植:有持续性黄疸合并胆汁性肝硬化。
2、药物治疗
抗生素、免疫抑制药、皮质激素、抗纤维化药物、青霉胺等治疗胆管炎。
缺点:副作用大,易诱发其他并发症,依赖性强。
要注意适当锻炼,适当的锻炼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但是千万不能过量运动,否则会加重肝胆的负担,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宜吃食物
1.宜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2.宜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3.宜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腌制、烧烤等刺激性食物; 2.忌喝酒抽烟; 3.忌吃辛辣燥热的食物。
1.尽量减少脂肪、特别是动物脂肪的食用量,不吃肥肉、油炸食物,尽可能地以植物油代替动物油。
2.有相当一部分胆囊炎和胆石症的形成与体内胆固醇的含量过高和代谢障碍确有关,因此要限制鱼子、各种蛋类的蛋黄及各种食肉动物的肝、肾、心、脑等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
3.烹调食品以蒸、煮、炖、烩为佳,切忌大量食用炒、炸、烧、烤、熏、腌制食品。
4.增加鱼、瘦肉、豆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富含优质蛋白和碳水化合物的食品食用量,以保证热量供应,从而促进肝糖元的形成,保护肝脏。
5.多吃西红柿、玉米、胡萝卜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以保持胆囊上皮细胞的健全,防止上皮细胞脱落构成结石核心,从而诱发结石,或使结石增大、增多。
6.若条件许可,平时可多饮新鲜蔬菜或瓜果汁,如西瓜汁、橘子汁、胡萝卜汁等,并增加饮水、吃饭的次数和数量,以增加胆汁的分泌与排泄,减轻炎症反应和胆汁淤积。
7.少吃大头菜、芹菜等纤维素含量丰富的食物,以免因难以消化而增加胃肠蠕动,从而引发胆绞痛。
8.戒烟酒及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浓烈调味品,如芥末油等,以免刺激胃肠道,诱发或加重病情。
9.宜进清淡、易消化、少渣、温度适宜、无刺激性、低脂肪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切不可图一时痛快而“放开手脚”,大吃大喝,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甚至诱发胆道出血而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