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eyao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查疾病 > 中医科 > 中医综合 > 毒热侵肤
概述:毒热侵肤
疾病常识
1.病因

1.遗传因素 5%的病人有家族发病史。患者亲属中如同卵孪生DR2、DR3姐妹、母女等患本病的机会更多。晚近免疫遗传学研究证明,大多数病人与DR2或DR3相关。当C4a缺乏时SLE患病率增高。T细胞受体同SLE的易感性亦有关联。TNF-α低水平可能是狼疮性肾炎的遗传基础。

.环境因素 本病常在下列因素作用下发病或者使病情恶化:

(1)病毒感染:许多事实提示本病可能与慢病毒(C型RNA病毒)感染有关。NZB/NEW F1小鼠组织中分离出C型RNA病毒,并在肾小球沉积物中查到抗C型病毒抗体。在人类发病中尚未证实与任何病原体有直接关系。病原体可能只是一种多克隆B 细胞刺激因素而促发了本病。

(2)日光及紫外线:25%~35%的SLE病人对日光过敏。大多学者认为本病与日光中的紫外线有关。紫外线的照射使皮肤的DNA转化为胸腺嘧啶二聚体提高了免疫原性,并使角质细胞产生白介素1,增强了免疫反应。

2.预防

本证危笃,应嘱患者卧床休息,力戒用肥皂、热水烫洗;亦不要穿化纤类的内衣,应告诫病人随气温的高低而增减衣着,防止外感六淫,加重病情。

 

诊断方法
1.症状

便秘,皮肤瘙痒,瘀斑,鳞屑,烦躁不安


周身皮肤呈现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红斑或瘀斑,指压退色或留有红色不散,偶尔发生深浅不一的溃烂;终期还会出现糠秕状或斑片状的鳞屑脱落;扪之红斑区域皮温灼热烘手;自觉刺痒不适;伴有壮热,口干喜饮,小便短赤,大便燥结,食少、烦躁不安,甚则昏谵。舌质红或绛红,苔少或薄黄且干,脉细数有力。

2.检查

尿常规,血常规,便常规,皮肤真菌镜检,皮肤涂片显微镜检查,脓汁和创伤感染标本细菌学检查。

治疗方法
1.治疗

毒热侵肤中医治疗方法   

治疗法则:凉血,清热,护心,解毒。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

(1)犀角地黄汤加减:生地12克、炒丹皮10克、水牛角15~30克(先煎30分钟)、绿豆衣30克、紫草10克、藏红花6克、赤芍l0克、草河车12克、连翘l0克、琥珀6克、银花l5克、玳瑁6克(先煎30分钟)。本方适用于毒热犯心的极盛阶段。  

(2)化斑汤加减:生石膏l5~30克、玄参10克、山药l5克、水牛角15~30克(先煎30分钟)、生地12克、红花6克、凌霄花10克、升麻6克、炒知母6克、炒黄连4.5克、莲子心10克、甘草6克。本方适用于阳明热亢化毒,毒侵肤表的阶段。  

(3)凉血消风散加减:生地10克、当归6克、荆芥6克、蝉衣6克、生石膏12克炒知母10克、苦参6克、鲜芦根30克、黄芩6克、桔梗6克、白茅根30克。本方适用于病邪犯肺,毒热不宣的时期。以上方药,水煎,取汁200~250毫升,微温,分2~3次服用,每日1~2剂。  

2.加减变化:若壮热不退者基本方加羚羊角6克(镑细冲下)、银花、生地皆炒为炭;瘀斑不退者,加鬼箭羽10克;瘙痒颇重者,加防风10克、钩藤15克;皮肤干燥多屑者,加胡麻12克、何首乌15克;昏谵者,加服安宫牛黄丸。  

(二)外敷药物:本证候主要是毒热之邪侵犯脏腑,外达肤表,因而内服方药居其首位。外敷药物以性质温和、无刺激的粉剂外扑为上,少用软膏、糊膏之类。 

2.护理

居住环境幽静、洁净、通风、暖和,在病人休息时,尽量避免大声喧哗和其他噪音的干扰。

3.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宜高蛋白饮食; 2、宜高维生素饮食; 3、宜清淡饮食; 4、宜食用含锌的食物。

忌吃食物

1、忌食动物脂肪; 2、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3、忌食腥发食物; 4、忌食高碘食物。


毒热侵肤食疗:  

(1)银耳糊:银耳15克,炒白扁豆10克,冰糖适量。小火煮至稀稠糊状,分2次服用。益气护阴,凡属毒热侵肺者,以本方补之。  

(2)荷叶粥:取叶大、完整、色绿、无斑点的鲜荷叶1张(干荷叶亦可),洗净煎汁,再放入粳米60克,冰糖少许,共煮成粥。早、晚各食1小碗以清热、解毒、活血,适用于本证的调理阶段。  

(3)三豆糊:绿豆12~15克、赤小豆10克、黑大豆(若缺,改用薏苡仁代替)10克,冰糖适量,小火煮至豆烂成糊状,早、晚各食1小碗,功可清热、凉血、解毒,适用于本证毒热极盛时期,有较好的辅助作用。  

展开
疾病介绍

本证多为皮肤科危笃重证,系由毒热亢盛,波及营血,激惹气血的沸腾,外达肤腠,内扰心、肺、胃诸脏腑,使之病势危急而复杂多变。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