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因素(25%):
因摄生不洁,或久居阴湿之地,或因手术损伤,以致湿热、病菌入侵带脉,发为带下。亦有肝经湿热下注,或因热毒蕴腐,损伤血络,导致带下赤白。
脾阳虚(20%):
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或忧思气结,损伤脾气,运化失职,湿浊停聚,流注下焦,伤及任带,任脉不固,带脉失约,而致带下病。
湿毒蕴结(26%):
经期产后,胞脉空虚,忽视卫生,或房室不禁,以致感染湿毒,损伤仔带,约固无力,而成带下病。
预防带下病应从增强体质和防止感染入手。平时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下腹部要保暖,防止风冷之邪入侵,饮食要有节制,免伤脾胃。经期禁止游泳,防止病菌上行感染;浴具要分开;有脚癣者,脚布与洗会阴布分开;提倡淋浴,厕所改为蹲式,以防止交叉感染。
白带异常,白带增多,绝经后白带增多,脓血性白带,赤白带下
带下病是指带下的期、量、色、质、气味发生异常,并伴有局部或全身症状为特征的疾病。
妇科检查:
妇科检查主要是包括全身检查、腹部检查和盆腔检查。检查外阴、阴道、子宫颈和子宫、输卵管、卵巢及宫旁组织和骨盆腔内壁的情况。主要作用是对一些妇科疾病作出早期诊断、预防以及早期治疗。
阴道分泌物检查:
阴道分泌物是女性生殖系统分泌的液体,又称为白带。一般性状检查是观察阴道分泌物的颜色和性状。但实际上阴道分泌物检查即白带常规检查。是妇科常见的一种检查,通过阴道PH值,阴道清洁度,阴道微生物, 胺试验,线索细胞检查这5项检查,来判断女性是否白带异常,是一项有关女性生理卫生的身体检查。
1、带下的量、色、质、气味异常,并伴随症状者,都属带下病范畴,并见于生殖系统炎症和妇科肿瘤。依据带下的异常颜色及其特有症状,又有白带、黄带、赤带、青带、黑带、五色带之分。白带如色白无臭味,量不多,不伴症状者,属正常生理现象。白带量多或有臭味,并伴不适症状者则为带下病,可因外感湿邪,或牌失健运、肾气不固、带脉失约所致,可予清化湿热、健脾化湿或益肾固涩止带之法治疗。
2、黄带带下色黄如脓,黏腻秽臭,多见于生殖道炎症,如阴道炎、宫颈炎、急性盆腔炎等。治疗应以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化湿止带。对于素体阴虚或湿热偏盛者,忌服辛苦酸辣之品,以免热灼阴液,导致阴虚火旺。
3、赤带乃阴道内流出红色而黏浊的分泌物,或有腥臭味者。赤带可因生殖道炎症,亦可由生殖道肿瘤引起。发现赤带时,首先应查明原因排除癌症,可作妇科检查、B超及活检等。对于伴有重糜之宫颈炎,应积极治疗,并定期组织普查,必要时作宫颈活检,排除宫颈癌。
每日清洗外阴,勤换内裤,内裤,毛巾用后煮沸消毒,浴盆可用1%乳酸擦洗,最好每天用O.5%醋酸或l%乳酸冲洗阴道一次,然后塞药。
宜吃食物
1、宜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 2、多食具有淡渗利湿的食物; 3、多饮水。
忌吃食物
1、忌海鲜发物; 2、忌辛辣食品;3、忌烟酒; 4、忌甜腻食物。
带下病食疗:(以下资料仅供参考,具体需要询问医生。)
温热型:临床表现带下量多、色黄白、质粘腻、有臭气、或带下色白质粘如豆腐渣状、阴痒等,纳食较差,小便黄,舌苔黄腻厚,脉弦数。
食疗药膳:
1、白果豆腐煎:白果10个(去心),豆腐100克,炖熟服食。
2、三仁汤:白果仁10个,薏苡仁50克,冬瓜仁50克,水煎,取汤半碗,每天1料。
3、藕汁鸡冠花汤:藕汁半碗,鸡冠花30克,水煎,调红糖服,每日服2次。
脾虚型:临床表现带下色白或淡黄、质粘稠、无臭气、绵绵不断,面色苍白、四肢不温、精神疲倦、纳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腻,脉缓。
食疗药膳
1、鱼鳔炖猪蹄:鱼鳔20克,猪蹄1只,共放砂锅内,加适量的水,慢火炖烂调味食,每日1次。
2、鸡肉白果煎:鸡肉200克(切块),白果10克,党参30克,白术10克,淮山30克,茯苓15克,黄芪30克,煮汤,去药渣,饮汤食肉。每日1料。
3、扁豆止带煎:白扁豆30克,淮山30克,红糖适量。白扁豆用米泔水浸透去皮,同淮山共煮至熟,加适量红糖,每日服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