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eyao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查疾病 > 五官科 > 眼科 > 玻璃体混浊
概述:玻璃体混浊
疾病常识
1.病因

出血(35%):

因视网膜静脉炎,静脉阻塞,糖尿病,高血压,外伤或手术引起的出血进入玻璃体,在血液进入及吸收过程中形成红色,黄色,灰白色的片状或团状混浊。

外伤(35%):

葡萄膜炎等使色素颗粒进入玻璃体,寄生虫及其代谢产物,眼内肿瘤或全身其他部位肿瘤眼部转移,引起混浊。眼外伤玻璃体内异物存留,因眼外伤,出血,糖尿病等引起玻璃体内纤维组织增生。

玻璃体变性(20%):

多见于老年人及高度近视者,玻璃体透明质酸解聚液化,糖尿病及高胆固醇血症者玻璃体内可有胆固醇结晶体沉着。

 

2.预防

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炎症,出血等引起玻璃体混浊,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减少眼外伤。

适当的休息,避免劳累,做到工作、休息要有规律,长时间用眼每隔一小时休息5至10分钟,使用电脑时间不要过长,自我感觉不适时要暂停使用就会有所好转。此外,可以采取适当地护眼保健品,还可以多进食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如蔬菜和水果等。

诊断方法
1.症状

眼前黑影,单眼失明,视力常呈雾状模糊感


疾病症状

1.眼前黑影飘动,随眼球运动而飘动;

2.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疾病危害因病因不同,可有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等。

 

2.检查

用直接检眼镜+6~+8D检查,当眼球转动突然停止后,在眼底红光反射背景下可见黑色飘动的小点或团块,在间接眼底镜下则可明确分辨各种不同性质的飘浮物,在裂隙灯及三面镜下,可更详细地判断混浊物的来源和性质。

治疗方法
1.治疗

西医:一般首先针对病因抗炎或止血治疗,其次应用碘制剂、透明质酸酶、尿激酶或钙剂等促进吸收:使用超短波、或超声波和碘化钠电离子透人等物理疗法。

中医:根据病人的体质、症状及局部情况中医进行灵活辨证用药治疗玻璃体混浊已受到医疗界普遍的认可。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与西医治疗相结合,配合现代治疗手段。可以减少单纯使用西药引起的不良反应,较之单纯运用西药治疗,能够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并且中医还可借助现代技术增加中药的给药途径,因而中西医结合治疗玻璃体混浊具有广泛的前景。

2.护理

长时间用眼每隔一小时休息5至10分钟,使用电脑时间不要过长,自我感觉不适时要暂停使用就会有所好转。此外,可以采取适当地护眼保健品,还可以多进食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如蔬菜和水果等也会有所帮助。

3.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宜吃含有维生素a的蔬菜; 2、宜吃含有维生素c、a、b水果; 3、宜吃含有铁,粗纤维的蔬菜。

忌吃食物

1、忌吃辛辣刺激性的蔬菜; 2、忌吃发性的肉食; 3、忌吃升肝阳的蔬菜。


引起玻璃体混浊的眼病多种多样,患者的食疗应因病而异。下面简要介绍一些常用的食疗配方。

1、谷精旱莲银耳汤

银耳10克,谷精草、旱莲草各9克。煎水服。每日服1剂,每剂药煎2次,上、下午各服1次。可凉血止血,辅助治疗玻璃体出血、视力减退。

2、双耳汤

黑木耳、白木耳各10克,冰糖5克。以温水将木耳泡发并洗净,加水及冰糖,在碗中蒸1小时。每日2次,

一般来说,由于老年性玻璃体变性,再加上用眼过度、疲劳等引起的飞蚊症是一种无害的玻璃体浑浊,绝大多数的飞蚊症都不影响到视觉机能,无须特殊药物治疗。只要适当的休息,避免劳累,做到工作、休息要有规律。

展开
疾病介绍

正常玻璃体是透明凝胶体,本身无血管及神经组织,其新陈代谢极其缓慢,它的营养和代谢是通过邻近组织的扩散来完成的。玻璃体混浊是指玻璃体呈尘状、丝状、絮状、条索状、云片状混浊。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眼病,而是眼科临床常见体征之一,可由多种疾病引起。 常见原因有:老年人玻璃体变性、视网膜或葡萄膜的出血进入玻璃体、高度近视、先天残留在玻璃体内的胚胎细胞或组织、眼外伤、眼内异物存留、寄生虫和肿瘤等。生理性者无需治疗,病理性者应针对发病原因进行治疗。一般首先针对病因抗炎或止血治疗,其次应用碘制剂、透明质酸酶、尿激酶或钙剂等促进吸收。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