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eyao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查疾病 > 中医科 > 中医综合 > 重舌
概述:重舌
疾病常识
1.病因

重舌,亦可由虚火上灼舌本,热结血瘀、湿热停聚所致。以舌下肿起、色红或紫,如重生一舌,或舌下肿起,状如莲花为主要表现的舌体疾病。

本病多见于西医学所指舌下腺炎、舌下间隙感染等。

2.预防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治疗是预防的关键。

诊断方法
1.症状

舌根部脓肿,口齿不清,舌体大且表面有沟纹,进食困难,流涎,舌头上有长时间不愈溃疡


症见舌下血脉肿胀,状似舌下又生小舌,或红或紫,或连贯而生,状如莲花,饮食难下,言语不清,口流清涎,日久溃腐。

2.检查

主要是中医科或口腔科常规检查。

治疗方法
1.治疗

心脾积热

【证见】 过食辛辣热毒之物,舌下日渐肿大,舌背抬起,舌卷短缩,舌下筋脉紫胀,痛不可忍,如火灼样。言语不清,饮食不下,发热,烦躁,便秘,口臭,口流热涎,颌下?核肿痛。舌红,苔黄,脉洪数。

【治法】 清泻心脾。

【方药】

1.主方导赤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加减   处方:生地黄15克,木通12克,竹叶15克,甘草梢10克,石膏30克(先煎),栀子15克,防风10克,金银花12克。水煎服。

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芒硝。热毒较盛者,加板蓝根、大青叶、蒲公英。

2.中成药

(1)六神丸,口服,用量服法见牙痈。

(2)复方板蓝根片(冲剂),口服,片剂每次3片,每日3次;冲剂每次1包,每日2~3次。

胎毒内蕴

【证见】 小儿舌下发红肿胀,拒乳哭闹不止,口角流涎多,甚至连颈项胸前也湿透,烦躁不眠,高热,指纹紫滞。

【治法】 清心解毒。

【方药】

1.主方黄连解毒汤(王焘《外台秘要》)加味

处方:黄连15克,黄芩3克,黄柏3克,栀子4克,灯心草3扎,犀角0.5克(以水牛角30克代),先煎。水煎服。

若语言不利者,宜通关开窍,可用安宫牛黄丸。

2.中成药

(1)清开灵口服液,口服,每次1瓶,每日2~3次。

(2)儿科七厘散,口服,每次l岁以下l/2瓶,1岁以上l瓶,每日1次。

重舌的外治法

1.舌下吹用冰硼散或薄荷研末合冰片少许掺口,或吹凉心散,每日2―3次。

2.若溃烂者,吹锡类散。舌下出血者,用炒蒲黄末。涎出量多者,用圣惠方。

重舌的其他疗法

1、针灸疗法 初起应急泄其热,用三棱针刺出恶血,或针金津、玉液2穴,约5分处,出血,然后用淡盐水漱口,再吹冰硼散。也可针刺少商、合谷2穴,强刺激,不留针。

2、滴点疗法

取位:舌

操作方法:取土牛膝根(鲜者)30克,清水冲洗干净,捣烂取汁滴鼻。l个鼻孔3滴,l次只滴1个鼻孔,两鼻孔轮流滴。每天3-5次。

2.护理

(1)注意口腔卫生,养成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的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减少重舌破溃后及针刺后染毒。

(2)避免进食油炸、煎炒以及辛辣之品,防止脾胃积热,上冲于舌。

(3)小儿要用心护理,经常保持颈项及涎液流经部位的清洁,避免发生皮肤损害。

(4)注意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避免油腻食物。

3.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宜吃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2、宜吃富含维生素A、B、C的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刺激性食物; 2、忌吃过甜及过酸的食物及水果; 3、忌吃易胀气的食物。


(1)注意口腔卫生,养成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的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减少重舌破溃后及针刺后染毒。

(2)避免进食油炸、煎炒以及辛辣之品,防止脾胃积热,上冲于舌。

(3)小儿要用心护理,经常保持颈项及涎液流经部位的清洁,避免发生皮肤损害。

(4)注意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避免油腻食物。

展开
疾病介绍

重舌,病证名。出《灵枢·终始》。又名子舌、重舌风、莲花舌。症见舌下血脉肿胀,状似舌下又生小舌,或红或紫,或连贯而生,状如莲花,饮食难下,言语不清,口流清涎,日久溃腐。多由心脾湿热,复感风邪,邪气相搏,循经上结于舌而成。 外治法: 1.舌下吹用冰硼散或薄荷研末合冰片少许掺口,或吹凉心散,每日2―3次。 2.若溃烂者,吹锡类散。舌下出血者,用炒蒲黄末。涎出量多者,用圣惠方。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