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eyao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查疾病 > 急诊科 > 中暑
概述:中暑
疾病常识
1.病因

环境温度过高(20%):

人体由外界环境获取热量,在大气温度升高(>32℃)、湿度较大(>60%)和无风的环境中,长时间工作或强体力劳动,又无充分防暑降温措施时,缺乏对高热环境适应者易发生中暑。
2.预防

预防中暑应从根本上改善劳动和居住条件,隔离热源,降低车间温度,调整作息时间,供给含盐0.3%清凉饮料,宣传中暑的防治知识,特别是中暑的早期症状,对有心血管器质性疾病,高血压,中枢神经器质性疾病,明显的呼吸,消化或内分泌系统疾病和肝,肾疾病患者应列为高温车间就业禁忌症。

诊断方法
1.症状

耐热力降低,疲乏,皮肤干燥,高热,热衰竭,冷汗,出汗减少,头昏,热痉挛,反应迟钝


中暑按轻重分为:

1、先兆中暑:在高温或日晒下,出现头昏、耳鸣、胸闷、出汗、口渴、恶心等症状,这时只要改善环境,充分休息,症状很快会改善。

2、轻度中暑:体温高于38.5℃时,除先兆中暑症状外,可有呼吸及循环衰竭早期症状。经及时处理,也会很快好转。

3、重症中暑:除上述症状,体温可高达40℃,并有昏迷、痉挛及呼吸、循环衰竭,还可以出现热痉挛,导致低血钠、低血氯、低血钙及维生素缺乏。

2.检查

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及无机元素检测。

3、心血管检查。

4、CT检查。

5、血液气体及酸碱平衡指标的检测。

治疗方法
1.治疗

现场急救

首先将病人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平卧(头部不要垫高),解开衣领,同时用浸湿的冷毛巾敷在头部,并快速扇风。轻者一般经过上述处理会逐渐好转,再服一些人丹或十滴水。重者,除上述降温方法外,还可用冰块或冰棒敷其头部、腋下和大腿腹股沟处,同时用井水或凉水反复擦身、扇风进行降温。

严重者应即送医院救治。

一般处理

对一般中暑病人应改善环境,给予含盐饮料,以及口服人丹、十滴水、霍香正气丸。对重症中暑病人应采取以下措施:

1、物理降温:可在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处安放冰袋,并用50%酒精擦浴。

2、药物降温:氯丙嗪、非那根各25毫克,加生理盐水500毫升,静脉滴注。1~2小时滴完,3小时后可重复使用。如效果不好,可加用10毫克地塞米松。

3、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每日入水量需达3000毫升。

4、有循环衰竭时,应早期加用毛地黄药物。

5、有脑水肿时,及时应用脱水剂。重要的是加强宣传,大力提倡以预防为主的方针,避免发生中暑。(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询问医生。)

2.护理

一、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

中暑的人大多属于脾胃虚弱,如果大量吃进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二、忌大量饮水

中暑的人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不止。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

三、忌吃大量油腻食物

中暑后应该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功能。如果吃了大量的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体就会感到疲惫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四、忌单纯进补

人们中暑后,暑气未消,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进补。如果认为身体虚弱急需进补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进补过早的话,则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者是本来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会再卷土重来,那时就更得不偿失了。

3.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宜吃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 2.宜吃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食物; 3.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油腻难消化食物; 2.忌吃油炸、熏制、烧烤、生冷、刺激食物; 3.忌吃高盐高脂肪食物。


适宜饮食

1、补充维生素在夏天人体维生素需要量比普通标准要高一倍或一倍以上,因此,可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

2、补充蛋白质夏季人体营养消耗大,代谢机能旺盛,所以,要常吃些富含优质蛋白质,又易于消化的食品。

3、多喝汤。当人出汗比较多,体液损耗比较大的时候,多喝汤既能及时补充水分,又有利于消化吸收。简单易学的“防暑汤”如山楂汤、绿豆酸梅汤、金银花汤、西瓜翠衣汤等。

4、多饮茶。研究人员对炎热天喝温茶水和喝饮料的两组人员的测定表明,温茶能降低皮肤温度1-2度,而冷饮只能使口腔周围变冷。喝茶者感觉清凉舒适,渴感全消,而喝冷饮者,周身不畅,渴感未消。高温作业者,如能在温茶中适当加点盐,以弥补出汗过多而丢失的盐分,对预防中暑更有裨益。

5、多吃粥。在炎热的夏季,人的肠胃因受暑热刺激,功能会相对减弱,容易发生头重倦怠、食欲不振等不适,重者还会中暑。因此,夏季喝消暑保健粥则是饮食调理措施之一,如绿豆粥、金银花粥、薄荷粥、莲子粥、荷叶粥、莲藕粥等。

6、多吃青菜。天热湿气重,人们一般都喜欢吃清淡味鲜而不油腻的食物,而青菜既有这种特点,又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元素。所以,应尽量多吃青菜,如各种豆类、瓜类、小白菜、香菜等。既可以凉拌生吃,也可放少许瘦肉丝炒熟吃。

7、多吃瓜果。瓜果汁多味甜,不仅生津止渴,也能清热解暑。西瓜味甜多汁性凉,是清暑解渴的瓜类之首。另外,香瓜、黄瓜洗净之后生食,或榨汁之后饮用,都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猕猴桃含有大量维生素c,有非常好的清热解暑作用,是高温和野外作业人员经常选用的果品和饮料。

饮食避暑良方:

方1

【方剂】杨梅、酒。

【制作法】浸泡3 天,每次食杨梅5 枚,每日2~3 次。

【功效】预防中暑。

方2

【方剂】红葡萄酒,大麦茶。

【制作法】红葡萄酒掺入水,制成冰块,放人大麦茶食用。

【功效】本方可解暑降温。

方3

【方剂】绿茶1 克、蜂蜜25 克。

【制作法】开水300~500 毫升,浸泡5 分钟后温饮,或煎服,日服1 剂。

方4

【方剂】茶叶适量。

【制作法】沸水冲泡,趁热饮服。

方5

【方剂】绿余2 克、柿叶10 克。

【制作法】9~10 月份采柿叶4000 克,切碎,蒸30 分钟,烘干后备用,每次按上述剂量,加开水400~500 毫升,浸泡5 分钟,分3 次饭后温服,日服1 剂。

方6

【方剂】金银花15~30 克,蜂蜜30 克。

【制作法】金银花煎取汁液,晾凉后,分次与蜂蜜冲调,代茶饮用。

【功效】身热面赤耳聋,胸闷脘痞,下利稀水,小便短赤,不甚渴饮。

方7

【方剂】银花15 克、菊花15 克、山植15 克、蜂蜜150 克。

【制作法】上3 味煎汁,过滤去渣,调入蜂蜜搅匀,烧至微沸,代茶徐徐饮之。

【功效】伤暑、身热、烦渴、眩晕。(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询问医生。)

展开
疾病介绍

中暑是高温环境下,人体产生的严重不良反应。正常人的体温由大脑皮层、间脑、延髓及视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枢管理。人体产生的热通过传导、辐射、对流和蒸发而散失,从而维持适当的体温。当外界温度过高,长时间日晒、湿热或空气不流通的高温环境等阻碍了散热时,就会发生中暑。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