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内组织和器官较多,胎生结构来源复杂,所以纵隔区内肿瘤种类繁多,有原发的,有转移的,原发肿瘤中以良性为多见,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为恶性。病发原因和发病机理:大多数病因仍不清楚,部分肿瘤因为异位细胞或组织种植到纵隔腔,异常增生而成肿瘤。
本病无特殊预防措施,早发现早治疗是预防的关键。
面部一侧出汗另一侧却无汗,胸痛,面部水肿,吞咽困难,胸闷,恶性胸水,膈膨升
常见症状如下:
(1)呼吸道症状:胸闷、胸痛一般发生于胸骨后或病侧胸部。大多数恶性肿瘤侵入骨骼或神经时,则疼痛剧烈。咳嗽常为气管或肺组织受压所致,咯血较少见。
(2)神经系统症状:由于肿瘤压迫或侵蚀神经产生各种症状:如肿瘤侵及膈神经可引起呃逆及膈肌运动麻痹;如肿瘤侵犯喉返神经,可引起声音嘶哑;如交感神经受累,可产生霍纳氏综合症;肋间神经侵蚀时,可产生胸痛或感觉异常。如压迫脊神经引起肢体瘫痪。
(3)感染症状:如囊肿破溃或肿瘤感染影响到支气管或肺组织时,则出现一系列感染症状。
(4)压迫症状:上腔静脉受压,常见于上纵隔肿瘤,多见于恶性胸腺瘤及淋巴性恶性肿瘤。食管,气管受压,可出现气急或下咽梗阻等症状。
(5)特殊症状:畸胎瘤破入支气管,患者咳出皮脂物及毛发。支气管囊肿破裂与支气管相通,表现有支气管胸膜瘘症状。极少数胸内甲状腺肿瘤的病人,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状。胸腺瘤的病人,有时伴有重症肌无力症状。
(1)X线检查:常规胸部正侧位,X线照片及透视检查,可作出初步诊断,进一步检查方法有:支气管造影,断层造影,血管造影及纵隔充气造影等。
(2)内窥镜检查。
(3)放射性同位素检查。
(4)经皮穿刺活检。
(5)试验性放射治疗。
(6)活体组织检查。
(7)电子计算机X线分层摄影检查(CT)。
(8)剖胸探查或胸骨纵劈切开,切除肿块或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确定诊断,及时手术治疗。
除恶性淋巴源性肿瘤适用放疗外,绝大多数原发性纵隔肿瘤只要无其他禁忌症,均应外科治疗。即使良性肿瘤或囊肿毫无症状,由于会逐渐长大,压迫临近器官,甚至出现恶变或继发感染,因而均以采取手术为宜。恶性纵隔肿瘤若已侵入临近器官无法切除或已有远处转移,则禁忌手术而可根据病理性质给予放疗或化学药物治疗。
一、病情稳定后给予半卧位。
二、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勿过饱。
三、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者吸氧。
四、有纵隔引流者连接胸腔引流瓶,按胸腔引流护理常规护理。观察引流液的性状和量,必要时可用负压吸引以利引流。
五、作正中切口者,应注意引流通畅,以及有无血肿压迫引起的呼吸困难和颈静脉怒张。
六、鼓励病人尽早活动,预防并发症。
七、按一般胸外术后护理常规和麻醉后护理常规护理。
宜吃食物
1、多吃含纤维素的食物; 2、多吃含胡萝卜素的食物; 3、多吃含维生素丰富的蔬菜。
忌吃食物
1、难消化、坚硬的食物; 2、味浓及香料多的食物。
纵隔肿瘤食疗方
两茹汤
[配料]山慈姑10克、黄芪20克、鲜香茹500克、厚朴10克、大枣20克、夏枯草10克、排骨250克,食油、盐、葱、姜、蒜适量。
[制法]把药材洗净用纱布包好,与排骨放入锅中炖2小时。
[用法]食肉喝汤,每日1剂。
[功效]清热、益气、软坚。用于纵隔肿瘤胸闷气短。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