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eyao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查疾病 > 外科 > 神经外科 > 硬脑膜外脓肿
概述:硬脑膜外脓肿
疾病常识
1.病因

(一)发病原因

硬脑膜外脓肿的致病菌与硬脑膜下脓肿相类似,常见的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有时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途径:

1.直接感染:如颅骨骨髓炎破坏颅骨内极,额窦炎破坏额窦的后壁,中耳炎和乳突炎破坏岩骨的鼓室盖,岩骨尖或乙状窦部的骨质等均可引起各相应部位的硬脑膜外脓肿。

2.血行感染: 如头面部的感染,细菌可通过颅骨导静脉进入颅内而发生硬脑膜外脓肿,也可由全身各处的感染或败血症等,细菌经血行播散而引起,但均较为少见。

(二)发病机制

硬脑膜外脓肿的病理改变取决于细菌的毒力,机体的抵抗力和感染的期限,其立即反应为硬脑膜外层轻度充血和渗出液的局部受累,继而纤维蛋白的沉积或脓肿形成,若细菌毒力小,机体抵抗力强时,局部可形成肉芽组织,甚至转变成致密的纤维组织瘢痕。

2.预防

有效治疗邻近部位的化脓性病灶,防止头面部以及全身各处的感染经过血液的传播。

诊断方法
1.症状

周身不适,高热,寒战,骨质破坏,局灶症状,颅内压增高,谵妄,脑膜刺激症状


1.急性期: 病人多有畏寒,发热,周身不适,局限性头痛(多与脓肿所在部位相对应),感染严重者可呈现高热,寒战,谵妄和脑膜刺激症状,颅内压增高症常不明显,脑脊液检查一般变化不大。

2.慢性期: 一般脓肿形成后症状反而减轻,如继发于颅骨骨髓炎,当局部形成脓肿或窦道并有脓液排出时,症状可随之好转,但局部病灶不会自愈,继发于额窦炎,中耳炎和乳突炎者,多半局部皮肤有水肿及叩痛,中耳炎引起岩尖骨质破坏者可导致同侧三叉神经和展神经损害,偶有因脓肿较大压迫脑皮质可引起局灶症状,如局限癫痫发作,偏瘫等。

 

2.检查

脑脊液检查一般变化不大,无特殊表现。

CT扫描在颅骨内板下方,脑外出现梭形低密度区,范围比较局限,增强扫描其内缘有明显的带状强化,同时伴有邻近脑水肿及占位效应,此外,还可发现颅骨骨髓炎等原发感染病灶,MRI检查显示颅骨内板下边界清楚的梭形异常信号区,T1像呈介于脑组织与脑脊液之间的信号,T2像呈高于脑组织的信号,若脓肿的蛋白含量高,则信号加强,梭形区的内缘在T1,T2像均呈高信号的弧形带,为内移的硬脑膜,若脓肿内含有气体,则出现液平面,上方的气体在T1及T2像上均为黑色的低信号区。

治疗方法
1.治疗

(一)治疗   

手术前后都须给予抗生素治疗。   

1.钻颅引流 钻孔时,如发现肉芽组织,须扩大骨窗,同时清除肉芽组织,用过氧化氢及抗生素液冲洗,放置引流管,缝合头皮,术后定期冲洗脓腔,脓腔闭合后拔除引流管。   

2.感染灶清除术 颅骨骨髓炎所致脓肿,应彻底咬除有感染病灶的颅骨,尤其是死骨以及外伤后有碎骨片及异物者,必须一并清除。清除脓液及肉芽组织后,可用过氧化氢及抗生素液反复冲洗,注意切勿损伤硬脑膜,最后放置引流管,缝合头皮,定时冲洗脓腔,脓腔闭合后拔管。   

3.原发灶治疗 其他原因引起者也应及时进行原发灶根治治疗。   

(二)预后   

硬脑膜外脓肿由于多数炎症只局限在硬脑膜间隙,后遗症也比硬脑膜下脓肿少见。如处理及时、得当,一般预后较好。

2.护理

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忌烟酒。饮食应注意多服用清淡富于营养食物,注意膳食平衡。忌辛辣刺激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多吃提高免疫力的食物,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3.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宜吃海藻类食物; 2宜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3宜吃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油腻的食物; 2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3忌吃腌制的食物。


1、 宜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

2、忌辛辣。忌油腻忌烟酒。忌吃生冷食物。

展开
疾病介绍

硬脑膜外脓肿指脓肿局限于颅骨与硬脑膜之间,临床上较少见。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