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eyao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查疾病 > 肝病 > 淤胆型肝炎
概述:淤胆型肝炎
疾病常识
1.病因

病因(70%):

淤胆型肝炎是因多种原因引起肝细胞和(或)毛细胆管胆汁分泌障碍,导致部分或完全性胆汁流阻滞。多发生于急性肝炎发病数周之后。胆汁淤积性黄疸常见于自身免疫性肝炎(淤胆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药物性肝炎和病毒性淤胆型肝炎。

2.预防

1、积极治疗急性肝炎或是其他肝病。

2、合理饮食,应增加蛋白质供给,保证维生素供给。供给充足的液体。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

3、禁忌酗酒。禁忌饮食过量,特别是过多食肉和糖类。慎用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诊断方法
1.症状

肝脏肿大,黄疸,皮肤巩膜黄染,口干,恶心,腹胀,食欲减退,肝被膜紧张,尿赤,肝气犯脾


症状表现轻而黄疸深:由于淤胆型肝炎的肝细胞坏死不重,而以淤胆为主,故症状相对较轻,黄疸可以很深。

尿色深黄而大便色浅:由于胆道系统有炎症,造成梗阻,排泄至肠道的胆汁成分减少,故大便颜色浅,似陶土色,故称陶土色大便,而淤滞的胆红素逆流至血液,由尿排出,故尿色极深。

淤胆型肝炎体征表现是肝脏肿大,胆囊不充盈:由于淤胆使肝肿大,而胆汁排泄不畅使胆囊无胆汁充盈,肝肿大则包膜张力大,故肝区叩痛,胆盐的刺激使皮肤瘙痒。

2.检查

淤胆型肝炎实验室检查呈“六高”现象:表现为血清总胆红素升高,以结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70%);碱性磷酸酶(ALP)升高;γ一谷氨酰转酞酶(1一GT)升高;胆固醇(cH)升高;胆汁酸(TBA)升高;β球蛋白升高。

淤胆型肝炎病理检查示微胆管淤胆,胆管增生明显,电子显微镜下可见毛细胆管扩张,毛细胆管内有胆栓形成,微绒毛有病变等,而肝细胞坏死不突出。

治疗方法
1.治疗

淤胆型肝炎治疗的基本原则与普通肝炎相似,但是以消退黄疸为主要目的。

A、熊去氧胆酸(UDCA):减轻病人乏力、腹泻、瘙痒等症状,可保持细胞膜稳定性,减轻肝细胞炎症,改善肝功,增加毛细胆管碳酸盐分泌,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汁流量,促进黄疸消退。每天500mg,分次口服,无明显毒副反应。最近有人提出UDCA可作为IFN治疗慢性丙肝的附加治疗药物。

B、苯巴比妥:为酶诱导剂,可诱导产生Y蛋白,增强其活性,促进胆红素由非结合性向结合性的转化,提高肝细胞滑面内质网的酶活力和毛细胆管膜上Na -K -ATP酶的活力,促进胆汁酸分泌,增加胆汁流量,从而利胆退黄。每天90~180mg,分次服用。本药对肝脏有一定损害,肝功改变明显者应慎用,有乏力、困倦、皮疹等副反应,应注意观察。

C、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非特异性消炎作用,能增加胆汁流量,促进胆汁排泄,从而具有退黄作用。用法为泼尼松龙每天40mg,经5~7天后逐渐减量停药,疗程1个月左右。应密切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谨慎使用。

2.护理

1、鼓励患者保持心情舒畅,有乐观、豁达的精神、坚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注意生活的规律性。

3.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宜食清淡食物;2、宜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3、宜吃大豆食品。

忌吃食物

1.要少吃高脂肪食物;2.忌食辛辣刺激性调味品或食物;3.少饮咖啡,少喝酒;4.少吃油炸食品。


食疗方(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1.玉米须茵陈汤

玉米须、茵陈、车前草,加水,浓煎去渣,加白糖适量,每次服200ml,每日3-5次。用于淤胆型肝炎。

2.消炎利胆茶

将玉米须、蒲公英、茵陈加水1000克,煎后去渣,加白糖适量。温服。每日3次,每次250克。利尿利胆,清热消炎,健胃利胆。

3.茵陈粥

茵陈,加水,取汁,入粳米,加水,煮至米烂汤稠,加白糖少许,稍煮一沸即可。每日2-3次,7-10天为1疗程。治疗出现身目俱黄,尿黄如浓茶,恶心、乏力,舌红苔黄腻患者。

饮食原则

1、为促进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应增加蛋白质供给,一般应占总热能的15%,特别应保证一定数量优质蛋白,如动物性蛋包质、豆制品等的供给。

2、保证维生素供给。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等B族维生素以及维生素C,对于改善症状有重要作用。除了选择富含这些维生素的食物外,也可口服多种维生素制剂。

3、供给充足的液体。适当多饮果汁、米汤、蜂蜜水、西瓜汁等,可加速毒物排泄及保证肝脏正常代谢功能。

4、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

5.禁忌酗酒。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在肝脏内可以转化为醛,它们对于肝脏都有直接的损害作用,可使肝细胞发生变性和坏死。乙肝患者本身肝细胞已有损害,加上饮酒更加是雪上加霜,促使病情加重,向肝硬化甚至肝癌方向演变。

6.禁忌饮食过量,特别是过多食肉和糖类。过多的吃肉类和糖类,会使多余的蛋白质和糖类食物转化为脂肪而储藏,其中肝脏也是重要储藏点,天长日久,身体肥胖,势必形成脂肪肝,使有病的肝脏负担加重,促使乙肝恶化。乙肝患者最好安排多样化的均衡饮食,尤其是要自我控制体重,少食动物脂肪、油炸食品、咸肉、全脂牛奶等。

7、慎用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展开
疾病介绍

淤胆型肝炎是因多种原因引起肝细胞和(或)毛细胆管胆汁分泌障碍,导致部分或完全性胆汁流阻滞为特征的综合征。占黄疸型肝炎的2~8%。病毒性淤胆型肝炎约占病毒性肝炎病人的3%,甲、乙、戊型肝炎均可引起,多发生于急性肝炎发病数周之后。胆汁淤积性黄疸常见于自身免疫性肝炎(淤胆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药物性肝炎和病毒性淤胆型肝炎。淤胆型肝炎体征表现是肝脏肿大,胆囊不充盈:由于淤胆使肝肿大,而胆汁排泄不畅使胆囊无胆汁充盈,肝肿大则包膜张力大,故肝区叩痛,胆盐的刺激使皮肤瘙痒。淤胆型肝炎治疗的基本原则与普通肝炎相似,但是以消退黄疸为主要目的。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