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因素(25%):
如中国血吸虫病流行区,应用六氯对二甲苯比较广泛,中毒性神经病和神经症发生率也较高,用药时间长,药物的毒副反应发生率也较大。
遗传因素(30%):
是某些药物产生毒性的重要原因。葡萄糖6-磷酸脱氢(G6PD)缺乏患者在应用奎宁类抗疟药时发生的溶血性贫血中占重要地位。中国的G6PD缺陷者分布很广,西南和沿海省市阳性率较高。慢乙醯化患者长期使用异烟约有23%的病人患多发性外周神经炎。欧洲白种人慢乙醯化者占60%,中国约占20%。假胆碱酯缺陷的病人,用同样剂量肌肉松弛药琥珀胆碱后,延长呼气与吸气之间的间隙时间,严重者造成窒息死亡。酒精体内代谢主要靠乙醛脱氢,乙醛脱氢缺乏者易产生酒精中毒。欧洲人几乎不缺乏,亚洲人缺乏乙醛脱氢者多于欧洲人,中国人约为35%。
性别和年龄的差异(30%):
对药物毒性的敏感性差别很大。氯霉素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女性发病率比男性高3倍。儿童用药更应注意,因为儿童药物代谢发育不完全,对药物的毒性敏感性高。如氯霉素可引起灰婴综合症,患儿可能在症状出现后数小时死亡。儿童肾排泄链霉素缓慢,长期应用可造成耳聋。老年人的心、肝和肾脏功能都在衰退,易发生过敏反应或中毒现象。相同剂量的地高辛,血浆半衰期延长,洋地黄中毒发生率高。老年人肾脏排泄功能下降,肌注青霉素后血浆浓度较青年人高13倍。老年人应用巴比妥类催眠药的剂量要调整,因为老年人肝脏药代谢活性下降。
1、加强毒物宣传:普及有关中毒的预防和急救知识。
2、加强毒物管理:严格遵守毒物的防护和管理制度,加强毒物的保管,防止毒物外泄。
3、防止误食毒物或用药过量:药物和化学物品的容器要另标签,医院用药要严格查对制度,以免误服或用药过量。
麻醉药中毒,恶心与呕吐,恶心,呼吸异常,皮肤瘙痒,头晕,全身过敏和发热皮疹关节痛,心律失常,功能性震颤,昏迷
临床特征:
1、轻度中毒者:主要表现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兴奋或抑制,容易出现幻想、失去时间和空间感觉。
2、重度中毒者:可出现昏迷、呼吸抑制、惊厥、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瞳孔缩小如针尖大小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3、慢性中毒者:症状主要有食欲不振、便秘、消瘦、衰老和性功能减退等。
有特征性的中毒症状和体征与常见内科急症相似,而不同毒物中毒的临床表现又可能相近或重叠,对同种毒物中毒在不同的机体中毒的表现也会有差别。因此易发生误诊或漏诊。急性中毒诊断要点是结合病史与现场调查,临床与体格检查、毒物检验等资料去伪存真,综合分析。
一般处理的原则是去除病因,加速排泄,延缓吸收,支持疗法,对症治疗。特殊疗法主要是采取解毒物质,如二巯基丙醇与金属结合成环状络合物解除金属毒性。
细胞毒理学研究表明:当有害化学物质作用到细胞膜上时,膜的脂质过氧化代谢紊乱释放大量自由基。根据这一设想采用一些抗氧剂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如维生素E、维生素C、盐酸小蘗胺和五味子酚等。
1、对原因不明中毒的病人,应及时取胃液、血、尿等标本送检,以协助诊断。
2、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
3、及时发现尿少或尿潴留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4 、严密观察意识状态,如意识障碍加深,是病情恶化的标志。
5 、要注意病人意识清醒后,还有可能再次出现昏迷状态,切不可麻痹。
6 、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发生褥疮及口腔粘膜溃烂等。按医嘱完成各项治疗。
7、 要诱导病人说出服毒的原因。安慰病人,做好心理护理,以防再次发生意外。
宜吃食物
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
忌吃食物
1.要少吃高脂肪食物;2.忌食辛辣刺激性调味品或食物;3.少饮咖啡,少喝酒;4.少吃油炸食品。
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对预防此病也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