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eyao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查疾病 > 中医科 > 中医综合 > 癔病性昏厥
概述:癔病性昏厥
疾病常识
1.病因

病因:

气厥指因精神刺激,情志不舒,气机郁闭所致。以突然昏厥,过时复醒,或有感觉、运动障碍,但无脏腑器官损害的厥病类疾病。

2.预防

本病无特殊的预防措施,早发现早治疗是预防此病的关键。宜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忌烟酒忌辛辣,忌油腻忌烟酒。

诊断方法
1.症状

焦虑,忧郁,一过性昏厥,过度换气综合征


1、多见于女性。多有活泼、敏感而不够坚定的性格特征。发病前常有明显的精神刺激因素;昏倒复醒后,受刺激又可复发。

2、发病时主要表现为突然仆倒,呼之不应,问之不答,推之不动;或有神识朦胧,全身僵直,或有手足不规则舞动,面部表情紧张,发作时间可长达数小时。仆倒环境多较安全,常在有人在场的情况下发病。无口吐涎沫、二便失禁等,血压、脉搏等正常。发病后可有肢瘫、失音、遗忘等症状。

3、平常有忧郁、焦虑、烦躁、喜叹息等神情症状。

4、各种有关检查,无器质性病理基础,或虽有某些轻微变化,但与症状的显著性极不相称。

2.检查

 瞳孔反射,血常规,便常规,心电图检查。

治疗方法
1.治疗

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

1、气机闭塞证:精神刺激之后,突然发作昏厥,过时复醒,无后遗症,平常精神抑郁,喜太息,苔薄白,脉弦。行气开窍。

2、气郁痰阻:平素情志不舒,受精神刺激后发作昏厥,醒后常自诉咽间有物梗塞不畅,吞之不下,吐之不出,苔薄白腻,脉弦滑。理气化痰。

3、气滞血瘀证:精神刺激后,突然发作昏厥,面唇紫红,移时苏醒,胸胁胀痛或刺痛,舌暗红,苔薄白,脉弦涩。理气化瘀。

4、惊恐伤神证:卒受大惊恐之后,乍然昏倒,四肢厥冷,苔薄白,脉弦。镇惊安神。  

其他治疗 

1、在解释性精神治疗基础上,配合适当的暗示治疗。平时加强情志陶冶,解除思想负担,要尽力做到胸怀广阔,心胸坦然。

2、体针疗法:针刺人中、涌泉等,或取人中、合谷、太冲、足三里等穴,强刺激。

3、单方验方:

(1)脑乐静,30ml/次,3次/日,口服。

(2)白薇10g,当归10g,党参15g,水煎服,1剂/日。

4、西医西药;可选用10%葡萄糖酸钙10ml静脉注射。必要时可用镇静剂或抗焦虑药。

2.护理

1、注意适当休息,勿过劳掌握动静结合,休息好,有利于疲劳的恢复;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抗病能力,两者相结合,可更好的恢复。

2、继续服用药物,做好护理。

3、保持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保持心情舒畅,有乐观、豁达的精神、坚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不要恐惧,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4、适当的营养供给,在如今的生活条件下,不宜过多强调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及低脂肪饮食。但营养的搭配要平衡,荤素搭配,多吃蔬菜、水果、肉类、蛋奶类等,其摄入量依人的胖瘦来决定,严禁烟酒。

3.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宜吃营养神经的食物; 2.宜吃增强免疫力的食物; 3.宜吃膳食纤维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油腻的食物:如肥肉、猪油、羊油; 2.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花椒、生姜、生蒜、韭菜; 3.忌吃兴奋交感神经的食物:如咖啡、浓茶。


1、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

2、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饮食。

展开
疾病介绍

癔病性昏厥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为主症的一种病症,一般昏厥时间较短,醒后无后遗症,但也有一厥不复而导致死亡者。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