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eyao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查疾病 > 皮肤性病科 > 皮肤科 > 恙螨皮炎
概述:恙螨皮炎
疾病常识
1.病因

(一)发病原因

恙螨的成虫和稚虫均不吸血,以其他动物的卵和植物汁为食,喜居于潮湿多草遮荫的灌木丛中生活,仅幼虫吸血,幼虫寄生于哺乳动物和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动物,有时也侵袭人。

(二)发病机制

当宿主在孳生地停留时,幼虫被宿主的气味所吸引到宿主身上,先以鳌肢爪刺入皮肤再注入唾液,吸取宿主的组织液,淋巴液和血液,在吸血时一般不换部位和更换宿主,可在宿主体内停留40~72h,亦有长达10天者。

恙螨的活动范围较小,受温度,湿度,光照,气流等因素的影响,幼虫对宿主的呼吸,气味,体温和颜色等都很敏感。

2.预防

开展以除害灭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清除杂草,堵塞鼠洞,捕杀老鼠,对溪流沿岸杂草有鼠洞的地方要洒 0.5%γ-666溶液或0.2%敌敌畏,以杀灭恙螨。

诊断方法
1.症状

瘙痒,丘疹,角质层过度增厚,红晕,继发感染,结痂,高热,风团,恶心,脓疱


恙螨叮咬后的症状与恙螨的种类,人的衣着和机体的敏感性均有密切关系,有的症状很明显,有的则不明显,叮咬后皮肤有瘙痒和灼痛,局部出现黄豆大至蚕豆大水肿性红斑,中央有被咬的瘀点,有的可出现大片红肿或水疱及全身性风团,疱破后露出鲜红的糜烂面,常继发感染。

恙虫最常叮咬小腿,腰部,后发际,耳廓,腹股沟,外生殖器,肛门等处,其次是头颈,胸,腹部,恙螨的幼虫叮咬皮肤除引起皮肤损害外,还能引起恙虫热,又称恙虫病或丛林斑疹伤寒,是由幼虫所带的立克次体引起。

初发时在被咬处出现不痒的红色丘疹,顶端有一小水疱或脓疱,渐增至黄豆大,1~2天后顶端坏死结痂,称为焦痂,具有特征性,周围红晕,痂下有小溃疡但不化脓,附近淋巴结肿大有压痛,1~2天后病人突然出现高热,畏寒,头昏,恶心,四肢酸痛,嗜睡等症状。

2.检查

本病目前尚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主要行皮肤科常规检查。必要时可做血常规:血液中性粒细胞升高,嗜酸性粒细胞亦可增高。

治疗方法
1.治疗

对恙螨叮咬后引起的皮炎主要是消炎止痒,局部搽5%硫黄霜或1%含酚炉甘石洗剂,症状严重者给予抗组胺药。若感染上恙虫病出现全身症状者,要组织抢救,及早给予氯霉素或四环素类药物。

2.护理

饮食应注意多服用清淡富于营养食物,注意膳食平衡。忌辛辣刺激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3.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宜吃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 2.宜吃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食物。 3.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油腻难消化食物。 2.忌吃油炸、熏制、烧烤、生冷、刺激食物。 3.忌吃高盐高脂肪食物。


1、宜多食新鲜蔬菜,水果,注意加强营养,多吃点高蛋白的食物,如蛋类、牛奶、豆浆等。

2、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酒类、生葱姜蒜等。忌发物,如牛羊肉、香菜、香椿等。发物可延缓溃疡面的愈合时间。香菜、芹菜久食引起光过敏,使患者面部红斑皮损加重,故不宜食用。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情况询问医生)

 

展开
疾病介绍

恙螨又称“砂螨”、“砂虱”,国外称“红椿”或“拉草人螨”。属蛛形纲,螨目,恙螨科。恙螨生活史分卵、幼虫、稚虫、成虫四个时期,成虫产卵于泥土隙缝中,经 5~7天孵化为幼虫,寄生于啮齿类小动物体上,吸血一次即入土为稚虫(若虫),经两次蜕皮变为成虫,成虫寿命平均约300天。 恙螨皮炎(trombiculosis) 由于恙螨幼虫的唾液能够溶解宿主皮下组织,被叮刺处有痒感并出现红色丘疹,继而形成水泡,之后形成黑褐色焦痂,焦痂脱落后形成浅在性溃疡。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