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eyao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查疾病 > 肿瘤科 > 肿瘤内科 > 阴囊炎性癌
概述:阴囊炎性癌
疾病常识
1.病因

(一)发病原因

乳房外Paget病的组织发生目前尚不清楚,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发现,本病的组织发生可能起源于多潜能原始上皮的胚芽组织,有人认为乳房外Paget病可能有以下几种来源:

①大多数病例来自表皮自身,有可能是表皮基底层的原始多能干细胞;

②部分病例来自大汗腺肿瘤;

③来源于表皮内汗腺管;

④极少数病例来自邻近器官肿瘤。

(二)发病机制

阴囊Paget病属于乳腺外皮肤Paget病范围,病理组织学上以见到Paget细胞巢为诊断依据,Paget细胞是圆形大细胞,胞质染色淡,核大而不规则,无细胞间桥,可含有多个核仁或巨大核仁,核常有丝状分裂,细胞团成巢状,索状或岛屿状分布,疾病晚期Paget细胞增多,但仍不进入真皮,表皮下的Paget细胞常由基底细胞层与真皮隔开,真皮内可有炎性浸润,有时肿瘤中Paget细胞表现为印戒环形者或腺样结构者,常表示肿瘤分化差,转移和浸润的危险增加。

阴囊炎性癌可同时伴发局部大汗腺癌,应注意区分是否炎性癌向下蔓延至汗腺导管而形成的腺样癌,原发汗腺癌无Paget细胞发现,阴囊Queyrat红斑瘤为表皮内鳞状细胞癌,从组织学上亦较易与Paget病鉴别。

阴囊炎性癌发生转移较晚,主要转移途径是腹股沟淋巴结,远处转移发生较少。

2.预防

阴囊炎性癌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易被误诊为湿疹、皮炎或股癣。若出现湿疹、皮炎或股癣疾病出现的相关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诊断方法
1.症状

皮肤瘙痒,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丘疹,红斑样皮疹,湿疹,结痂


1.局部皮肤瘙痒,糜烂,渗液,结痂,脱痂后仍有糜烂渗液,皮损范围逐渐扩大。

2.皮肤病变均表现为红斑样皮损,微隆于正常皮肤,边界清楚,但不规则如地图状,病灶表面粗糙,可见结痂,糜烂或渗液,少数见丘疹,色素沉着,病变的周边与正常皮肤有分界。

3.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多为炎症性,必要时活检以排除肿瘤转移。

2.检查

病理学检查:在表皮的基底层或棘层下部找到Paget细胞为诊断依据。

治疗方法
1.治疗

(一)治疗   

早期及时的阴囊局部广泛切除术是首选的治疗,切除范围应达到肉眼所见肿瘤病变周围正常皮肤2cm以外的阴囊壁全层,包括表皮、真皮直到睾丸鞘膜壁层,深层组织受侵犯者应将睾丸精索一并切除。切除范围过大时,可行邻近皮瓣成形、阴囊再造术(Payne ,1994)。近来有报告,为了彻底切除病灶,可用术中冰冻活检或术中快速癌胚抗原染色以决定切除的范围(Harris,1994)。   

腹股沟肿大的淋巴结常常为炎症所致,不一定是转移,故不需预防性清除术。如同阴茎癌的处理一样,在治疗开始即应先行抗感染治疗,病灶切除后淋巴活检阴性者继续抗感染治疗,仍怀疑时再活检,只有活检阳性者行淋巴结清除术,同时切除同侧睾丸与精索。清除术时间宜在原发病灶切除后2~3周进行,可减少切口感染、皮瓣坏死及淋巴瘘的发生。放、化疗对阴囊炎性癌不敏感,故单独使用放、化疗及局部用博莱霉素、氟尿嘧啶等效果不佳,但肿瘤浸润较深,切除不彻底,有转移者可配合术前术后使用以增强疗效,减少复发及控制转移(Inamura,1999),亦有报告环磷酰胺、柔红霉素、顺铂及甲氨蝶呤(氨甲蝶呤)组合化疗加放疗,用在晚期姑息或并发腺癌者取得一定的效果(Shinura,1994)。病变范围较小者,用掺钕的钇铝石榴石激光Nd∶YAG激光治疗,可减少组织的丢失(Weese,1993)。   

(二)预后   

治疗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真皮是否受累。早期病变局限于表皮及附件,若手术彻底,则预后良好。若病变累及真皮,甚至已侵犯区域淋巴结,则预后不良,术后生存时间很少超过5年。

2.护理

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病人的主观积极性,保持乐观精神,避免紧张情绪。合理饮食,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3.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宜吃有抗癌作用的食物; 2、宜吃增强人体免疫力的食物; 3、宜吃抗菌消炎的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腌制的食物;如咸肉、咸蛋、咸鱼; 2、忌吃不容易消化的食物;糯米饭、米粑、粽子; 3、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生姜。


根据不同的症状,有不同情况的饮食要求,具体询问医生,针对具体的病症制定不同的饮食标准。

展开
疾病介绍

阴囊炎性癌又称阴囊Paget病(Paget’s disease),湿疹样癌,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易被误诊为湿疹、皮炎或股癣,一般多在50~60岁以后发病。进展缓慢,病程长达数年至数十年以上,恶性程度低于鳞癌,预后相对较佳。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