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社会因素(40%):
本病常由心理社会因素所诱发,如夫妻争吵,离异,亲人分别,意外的伤残,工作困难,人际关系紧张等,使患者担心,焦虑,以致发生抑郁,苦闷,沮丧,在正常人经过疏导,此种压抑的情绪历时短暂即消失,但抑郁性神经症患者抑郁维持时间较久,尤其抑郁人格障碍者更是如此。
躯体疾病(30%):
严重的躯体疾病等因素,使患者焦虑,苦闷,沮丧以致发生抑郁,有性格障碍者,凡事均看得悲观,回忆过去遣责自己,展望未来缺乏信心,面对现实困难重重,这些人缺乏自信,易患抑郁症。
生物化学(5%):
生物化学的改变在抑郁性神经症很少证明有生物化学的改变,如脑内去甲肾上腺素或5-羟色胺水平下降等,但由于抑郁性神经症仍能为抗抑郁治疗而改善,故抗抑郁剂治疗抑郁性神经症患者机理,也有待探讨。
抑郁性神经症通常由心理事件引起,在疾病初期患者对事件常耿耿于怀,故此治疗时要设法改变患者对事件的错误想法,病后患者伴忧郁情绪有众多不合理观念,如觉得不如人,自身无价值,成为他人的负担,无前途等,对这些观念需进行矫正,通常采用认知纠正技术,同时患者存在精神与体力的不足与疲劳感,可以通过喊叫等发泄方式振奋其精神及体能,药物协助提高情绪对治疗大有好处,抑郁性神经症经过系统的认知结合药物等治疗,可获得理想效果。
能力减退感,躁狂与昏睡交替,思考困难感,假笑,尿锰粪锰,气郁体质,心理伤害,神经症性反应,单次发作抑郁症,反复发作抑郁症
本病表现的抑郁程度较轻,很少发展到严重程度,但患者描述却生动具体。如患者常诉心情不畅,消沉,沮丧,看事物犹如戴着一副墨镜一样,周围一片暗淡之感,对工作无兴趣,无热情,缺秒信心,对未来悲观失望,常感精神不振、疲乏。有些患者有轻生念头。这种抑郁情绪随着时间、地点生活会步同而有所改变,波动性大,但大部分时间是抑郁。尽管如此,工作,学习和生活无明显异常,故往往与环境保持良好接触,人们常不认为是抑郁症。
抑郁症状的同时可伴有躯体症状如头痛、背痛、四肢痛等慢性疼痛症状,常不能查出这些疼痛的原因。此外尚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如胃部不适,腹泻或便秘及失眠等。据华西医科大学精神科统计约30%的病人伴不同程度的焦虑,12%的患者伴心烦易激惹。约有1/3以上的患者有自责倾向,3/4的患者感到生活无意义,对前途悲观,少数患者曾萌生过自杀念头。有些患者有疑病性感觉。但无明显早醒,昼夜节律改变及体重减轻等生物学方面改变的症状。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做常规检查。躯体症状如头痛、背痛、四肢痛等慢性疼痛症状,常不能查出这些疼痛的原因。此外尚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如胃部不适,腹泻或便秘及失眠等。精神症状如患者常诉心情不畅,消沉,沮丧,看事物犹如戴着一副墨镜一样,周围一片暗淡之感,对工作无兴趣,无热情,缺秒信心,对未来悲观失望,常感精神不振、疲乏。
治疗原则与其他神经症相同,以心理疗法与药物治疗相结合。
1.心理治疗
引导患者谈出致病因素,内心的苦闷。向患者解释所患者疾病并非精神病,消除患者的焦虑。同时要作亲属的工作,与医生合作共同鼓励患者建立正确的认识,去应付所遇到的心理社会因素与危机。
2.药物治疗
主要有抗抑郁剂,用量不宜过大。一般用三环类抗抑郁剂,如阿米替林和多虑平,阿米替林每天50~100mg,多虑平每晚睡前50mg。用药宜注意因人而异,如剂量不足可逐渐增加剂量。有时也可用苯二氮卓类如安定每天5~15mg,或阿普唑仑0.4mg,每天3次。该药既有抗焦虑作用又有抗抑郁效应。安定睡前5mg,或舒乐安定每晚2mg等,往往睡眠好转后则情绪也容易改善。
预后
大多数患者病程较长,如其精神因素单一,无抑郁人格者,预后良好,但如病情反复,随精神因素的影响而波动,具有抑郁人格障碍者,病情较迁延,预后欠佳。
保持心情舒畅,有乐观、豁达的精神、坚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注意生活的规律性。合理饮食,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宜吃食物
1.多吃蔬果,补充维生素C,提高身体免疫力;2.多吃主食补充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可以帮助血清素增加,促进愉悦感增加; 3.多吃对肝脏有益的食物,增加愉悦感。
忌吃食物
1.避免进食含有刺激性的食物; 2.避免进食油炸烧烤类食品及垃圾食品。
宜多食:
深海鱼
全世界住在海边的人都比较快乐,不只是因为大海让人神清气爽,还因为他们把鱼当作主食。哈佛大学的研究报告指出,鱼油中的Omega-3脂肪酸,与常用的抗忧郁药如碳酸锂(碳酸锂有明显抑制躁狂症作用,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的情感障碍,治疗量时对正常人精神活动无影响,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脑内神经突触部位去早肾上腺素的释放并促进再摄取,对升高外周区细胞有作用)有类似作用,让我们的身体分泌出更多能够带来快乐情绪的血清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