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eyao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查疾病 > 妇产科 > 产科 > 产力异常性难产
概述:产力异常性难产
疾病常识
1.病因

子宫收缩异常的全身性原因(30%):

(1)产妇情绪紧张:对疼痛的耐受力差,烦躁甚至吵闹,干扰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功能而影响子宫收缩。

(2)内分泌失调:产妇体内雌激素,缩宫素,前列腺素,乙酰胆碱不足,或孕激素水平下降缓慢,以及子宫对乙酰胆碱敏感性降低等,均可影响子宫肌兴奋阈而影响子宫收缩。

(3)镇静剂等药物应用过多或不当,可抑制宫缩而发生宫缩无力。

(4)产妇合并有急,慢性疾病,或体弱,疲劳,或疾病导致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致宫缩乏力。

子宫局部因素(30%):

(1)宫壁过度膨胀,使子宫肌纤维过度伸长而收缩能力减弱,如双胎或多胎,羊水过多,巨大儿等。

(2)子宫发育不良,子宫畸形或子宫肌瘤等均可影响子宫收缩。

(3)多产妇,曾有子宫感染史等,使子宫肌壁发生纤维变性而影响子宫收缩能力。

头盆不称和胎儿位置异常(30%):

先露部不能紧贴子宫下段和宫颈,不能刺激子宫阴道神经丛引起有力的反射性子宫收缩,导致继发性宫缩乏力,这一般多见于头盆不称,先露部浮动,臀先露,横位,前置胎盘等时(膀胱长时间胀满也可致宫缩乏力)。

子宫收缩力异常临床上分为子宫收缩乏力和子宫收缩过强两类。

2.预防

应对孕妇进行产前教育,解除孕妇思想顾虑和消除恐惧心理,使孕妇了解妊娠和分娩是生理过程,预防神经紧张所致的宫缩乏力,分娩时鼓励多进食,必要时从静脉补充营养,避免过多的使用镇静药物,注意检查有无头盆不称等,均是预防子宫收缩乏力等有效措施。

 

诊断方法
1.症状

临产后俯屈不良,疲乏,临产后阵痛剧烈,阵发性子宫收缩,产力异常,宫缩乏力,类人猿型骨盆,无宫缩间歇,焦虑


子宫收缩乏力,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子宫收缩乏力,及持续时间短,间歇时间长而不规则。在子宫收缩最强时,腹部也不变硬,不隆起,临床检查官口不能如期扩张,胎儿不能逐渐下降,以致产程延长。

 

2.检查

一般检查注意一般发育情况,身材矮小,胎位异常,初产妇临产前胎头未入盆及(或)有悬垂腹者,都表明骨盆可能狭窄,跛行者,骨盆可能倾斜。骨盆测量 骶耻外径<17cm,应怀疑为扁平骨盆;各径小于正常值1.5cm以上者为均小骨盆;坐骨结节间径在7cm以下者,多同时存在中段狭窄,应进一步骨盆内测量。

治疗方法
1.治疗

预防:   

应对孕妇进行产前教育,解除孕妇思想顾虑和消除恐惧心理,使孕妇了解妊娠和分娩是生理过程,预防神经紧张所致的宫缩乏力。分娩时鼓励多进食,必要时从静脉补充营养。避免过多的使用镇静药物。注意检查有无头盆不称等,均是预防子宫收缩乏力等有效措施。   

为了预防出现局限性狭窄环,应减少不必要的刺激。出现后,停止一切刺激,如禁止阴道内操作,停用缩宫素等。若无胎儿窘迫征象,可给予哌替啶或吗啡,当子宫收缩恢复正常时,可行阴道助产或等待自然分娩。若经上述处理,子宫痉挛性狭窄环不能缓解,宫口未全开,胎先露部高,或伴有胎儿窘迫征象,均应立即行剖宫产术。若胎死宫内,宫口已开全,可行乙醚麻醉,经阴道分娩。

应先查明有无头盆不称及明显的胎位、产道等异常,排除产道梗阻、产妇衰竭及胎儿窘迫等因素后,酌情给予加强宫缩等治疗。   

1.协调性(低张性)子宫收缩乏力:  

(1)无论原发性还是继发性(协调性)宫缩乏力出现,首先应寻找原因,有无头盆不称和胎位异常,了解宫口扩大和先露下降的情况。   

(2)第一产程:   

①一般处理:通过各种方法消除紧张情绪。   

②加强子宫收缩:   

A.人工破膜:宫颈扩张3cm 以上,无头盆不称者,可行人工破膜,以使胎头直接紧贴子宫下段和宫颈,引起子宫反射性宫缩加强。   

B.缩宫素静脉滴注:适用于协调性(低张性)宫缩乏力。   

C.前列腺素的应用:地诺前列酮(前列腺素E2 )及F2a 均有促进子宫收缩作用。   

(3)第二产程:   

①若无头盆不称,有子宫收缩乏力,也应给予缩宫素静脉滴注加强宫缩,促使产程正常进展。   

②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会阴侧切、产钳术或胎头负压吸引术助产。   

③若胎头尚未衔接,则应以剖宫产结束分娩,不宜拖延。   

④第二产程中出现胎儿窘迫征象,胎头双顶径已过坐骨棘间径者应即以产钳术助产;若双顶径尚未达坐骨棘或先露在+2 以上者,则急行剖宫产较中位产钳术对婴儿和母亲都更为有利。   

(4)第三产程:预防产后出血特别重要,包括使用缩宫素、前列腺素加强子宫缩复,需要时人工剥离胎盘术及双手压迫按摩子宫等等。产程长、破膜时间长者,应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2.不协调性(高张性)子宫收缩乏力 处理原则是调节子宫收缩,恢复子宫收缩极性。   

(1)用哌替啶100mg 肌注,或地西泮10mg 肌注或静脉注射,来阻断不协调的、无效的子宫收缩,是最主要的治疗。产妇能得到充分休息,醒后多能恢复为协调性子宫收缩,产程往往很顺利。

(2)若经上述处理,不协调性宫缩未得以纠正,或有胎儿窘迫征象,或有头盆不称者,都应行剖宫产术。   

(3)若经处理不协调性宫缩已被控制,但子宫收缩仍弱时,则可采用协调性宫缩乏力时加强子宫收缩的方法。

必须注意:

①在子宫收缩恢复为协调性之前,严禁应用缩宫素;

②经哌替啶、地西泮等镇静剂应用后,不协调宫缩虽已被控制但子宫收缩力仍差者,难产和胎儿窘迫的发生比例甚高,必须充分重视、严密监护,正确及时地结束分娩。   

3.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 :  

(1)有急产史的产妇,预产期前1~2 周不宜远行,有条件者应提早住院待产。临产后不宜灌肠,提前做好接产和新生儿复苏的准备工作。   

(2)胎儿娩出时勿使产妇向下屏气。若急产来不及消毒,则脐带消毒后再断脐。新生儿坠地者,新生儿应肌注维生素K 预防颅内出血,并尽早肌注精制破伤风抗毒素1500U。   

(3)产后仔细检查软产道撕裂损伤情况并予缝合。   

(4)若属未消毒接产,应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4.不协调宫缩过强   

(1)强直性子宫收缩:   

①给予宫缩抑制剂:25%硫酸镁20ml 加入补液缓慢推注或静脉滴注。或给予鼻吸氧化亚氮(笑气)抑制宫缩,减轻宫缩痛感。   

②如梗阻原因所致,则应立即改为剖宫产术。如经抑制宫缩处理,子宫强直性收缩不解除,或有胎儿窘迫,也应急诊剖宫产。   

(2)子宫痉挛性狭窄环:   

①认真查找导致痉挛性狭窄环的原因,及时给予纠正。   

②停止对子宫的一切刺激(如禁止阴道内操作,停用缩宫素等)。   

③镇静剂,如哌替啶100mg 肌注,或地西泮10mg 肌注或静脉注射,以期消除子宫痉挛性狭窄环。待宫缩恢复正常时,可予自然分娩或助产分娩。   

④经上述处理而子宫痉挛性狭窄环不能消除,宫口未开全、胎先露部高,或伴有胎儿窘迫者,均应立即行剖宫产术。   

⑤若胎死宫内,宫口开全,则可在麻醉下经阴道分娩。原则是尽量避免母体组织分娩损伤。

2.护理

为了预防出现局限性狭窄环,应减少不必要的刺激,出现后,停止一切刺激,如禁止阴道内操作,停用缩宫素等,若无胎儿窘迫征象,可给予哌替啶或吗啡,当子宫收缩恢复正常时,可行阴道助产或等待自然分娩,若经上述处理,子宫痉挛性狭窄环不能缓解,宫口未全开,胎先露部高,或伴有胎儿窘迫征象,均应立即行剖宫产术,若胎死宫内,宫口已开全,可行乙醚麻醉,经阴道分娩。

3.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宜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 2.宜吃热量含量高的食物; 3.宜吃黑色素含量高的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寒凉性的食物; 2.忌吃发物性的刺激性的食物; 3.忌吃厚味重的不容易消化的食物。


食疗:   

1.马齿苋。绞取马齿苋自然汁2毫升,入酒少许,微温服之。   

功效:催产。   

2.海马粉3克、小米、红糖适量。小米煮粥,粥内加入红糖一匙,将海马粉用小米粥送服。   

功效:调经、催产。   

3.鸡蛋3枚、米醋50毫升。将鸡蛋打碎取蛋黄,用醋调匀后顿服。   

功效:补虚、催产。

展开
疾病介绍

产力异常就是指子宫收缩力异常,常致难产,子宫收缩力异常可以是原发性的,也可以是由于产道或胎儿因素异常使胎儿通过产道困难(形成梗阻性难产)而导致的继发性宫缩乏力。 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子宫内逼出的力量称为产力,产力是分娩的动力,以子宫收缩力为主,子宫收缩力贯穿于分娩全过程,具有节律性、对称性、极性及缩复作用等特点,它受胎儿、产道和产妇精神心理因素的制约。在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的节律性、对称性及极性不正常或强度、频率有改变,称为子宫收缩力异常。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