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25%):
因素多种病毒和细菌感染均可引起,较常见的有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及肺炎支原体等,大多数病例可在病毒感染基础上并发细菌感染。
解剖特点(15%):
婴幼儿的气管和支气管都比较狭小,其周围弹力纤维发育完善,故其粘膜易受感染或其他刺激而肿胀充血,引起管道狭窄,分泌物粘稠不易咳出,从而产生喘鸣音。
过敏体质(20%):
因素婴幼儿患病毒感染者甚多,仅一小部分患儿呈喘息样支气管炎表现,提示同一病毒在不同个别中所产生的不同病理生理改变和临床表现,与机体内在因素密切相关,如近年发现合胞病毒引起的喘息样支气管炎患儿出现特异性IgE抗体,其鼻咽分泌物中组织胺浓度明显高于同样感染而无喘息表现的患儿,其亲属往往有过敏性鼻炎,荨麻疹,哮喘等变态反应性疾病史,约30%左右的患儿曾患湿疹,测血清SIgE含量常见增高。
根据上节所述,对喘息样支气管炎病儿,要注意家族与患儿自身过敏史,嗜酸性粒细胞检查,血清IgE水平等进行分析如有支气管哮喘可疑时,应及早给予哮喘的防治措施。
咳嗽伴哮鸣音,哮鸣音,喘息,化学性支气管炎,变应性咳嗽,冬春季的慢性咳嗽咳痰和喘息,纤毛上皮细胞损伤脱落,耸肩喘息
1、发病年龄较小,多见于1~3岁小儿。
2、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病情大多不重,有低度或中度发热,仅少数病儿出现高热,呼气时间延长,伴有哮鸣音及粗湿罗音,喘息无明显发作性。
3、经治疗后,在第5~7天上述症状减轻。
4、部分病例复发大多与感染有关。
5、近期预后大多良好,到3~4岁时复发次数减少渐趋康复,但是有部分病例远期后发展转为支气管哮喘。
X线显示肺部多种形态的浸润影,呈节段性分布,以肺下野为多见,有的从肺门附近向外伸展,病变常经3~4周后自行消散,部分患者出现少量胸腔积液,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略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起病2周后,约2/a的患者冷凝集试验阳性,滴度大于1:32,如果滴度逐步升高时,更有诊断价值,约半数患者链球菌MG凝集试验阳性,凝集试验为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传统实验方法,但其敏感性与特异性均不理想,血清支原体IgM抗体的测定(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最敏感,免疫荧光法特异性强,间接血凝法较实用)可进一步确诊,直接检测标本中肺炎支原体抗原,可用于临床早期快速诊断,单克隆抗体免疫印迹法,核酸杂交技术及PCR技术等具有高效,特异而敏感等优点,易于推广,对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有重要价值。
关于休息、饮食室内温度、湿度的调整等详见“上呼吸道感染”。婴儿须经常调换卧位,使呼吸道分泌物易于排出因咳嗽频繁妨碍休息时,可给镇咳药,但应避免给药过量以致抑制分泌物的咳出。当急性支气管炎发生痉挛而致呼吸困难时,轻者参考以下中医疗法“实热喘”处理,重者参考毛细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处理。
注意适当休息,勿过劳掌握动静结合,休息好,有利于疲劳的恢复;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抗病能力。
宜吃食物
1.宜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2.宜吃热量高的食物; 3.宜吃具有消炎作用的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具有过敏原性的食物; 2.忌吃燥热性的食物; 3.忌吃辛辣的食物。
多吃一些止咳、平喘、祛痰、温肺、健脾的食品,如白果、枇杷、柚于、北瓜、山药、栗子、百合、海带、紫菜等,忌食生冷、过咸、辛辣、油腻及烟、酒等刺激性的物品,以免加重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