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枢神经实质性疾病:Alzheimer病,Pick病,Huntington病,Parkinson病,多发性硬化,路易体痴呆。
(2)系统疾病:①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甲状腺病,旁甲状腺病,垂体-肾上腺病,低血糖后状态;②肝脏疾病:慢性进行性肝脑病变;③肾脏疾病:慢性尿毒症性脑病,进行性尿毒症性脑病;④心血管疾病:脑低氧或缺氧,血管性痴呆,心律不齐,血管炎性病变;⑤肺脏疾病:肺性脑病。
(3)营养缺乏病:维生素B12及B1缺乏,叶酸缺乏。
(4)药物与毒素:酒精,一氧化碳,重金属。
(5)颅内肿瘤与脑损伤。
(6)感染性疾病:Jakob-Creutzfeldt病,神经梅毒-全身麻痹症,艾滋病,隐球菌性脑膜炎,结核性与霉菌性脑膜炎。
(7)其它:肝豆状核变性,脑积水性痴呆,类肉瘤病,正常压脑积水。
其中可治性病因有正常压力脑积水,颅内占位性病变,维生素B12缺乏及B1缺乏,叶酸缺乏,甲状腺功能低下,神经梅毒等。
1.痴呆是一种综合征,可由很多原因引起。治疗和预防都取决于病因。有些痴呆是可治的,应努力查明积极治疗。例如,脑膜瘤、正常压脑积水、维生素B1或B12缺乏、低糖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低钙性脑病、肝脑综合征等,其痴呆症象经过恰当治疗可以逆转。
2.临床上痴呆多见于慢性脑器质性病变,对这类患者应鼓励他们尽量维持生活能力和参与社会活动。
记忆力障碍,记忆力消失,表情淡漠,共济失调,小步态,抽搐,精神障碍,定向力障碍,近事遗忘现象,健忘性失语
营养不足状态也可导致痴呆,痴呆,皮炎及腹泻为典型菸草酸不足所致糙皮病的三联征,由于维生素B12不足,在发生痴呆之前常产生血恶液质及其它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如周围神经病变及脊髓脊柱及侧柱病变,上述维生素B12缺损症状,也可见于叶酸缺损患者。
本病诊疗需做以下检查:
1.影像学检查:CT,MRI,PET。
2.相关基因突变检测。
3.病理检查。
4.脑电图。
5.神经心理学量表检查。
6.脑脊液检查等。
1.首先应从痴呆综合征中,区别出某些有特殊治疗的病症,进行及时治疗。即使对尚无有效治疗的原发性退行性痴呆,适当的医护措施可促进其一般健康水平,和延缓其精神衰退进程。良好的环境和生活安排(包括饮食、睡眠)、多与家属接触和安排适当活动等一般处理,颇为重要。应矫正老年患者的视听缺陷,对伴发内科疾病者应及时做相关处理。
2.伴有抑郁的痴呆患者,可适当给服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剂量较小,缓慢递增,因该药具抗胆碱作用,应注意加重痴呆或导致谵妄可能。如患者夜间吵闹不宁,可服小剂量氟哌啶醇0.5mg或氯丙嗪10~25mg。严重痴呆患者伴有偏执症状、失眠、无目的游荡及其它精神症状,可短期服用较大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如抑郁症状可选用氟西汀;视幻觉可用维思通。老年人失眠以三唑仑(triazolam)为首选,水合氯醛也可服用。所谓抗痴呆药物如氢化麦角碱及卵磷脂等均无肯定疗效。
3.神经保护性治疗可选用维生素E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司林吉兰。(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
加强家庭和社会对病人的照顾和帮助,进行康复治疗和训练。定向障碍和视空间障碍的患者应减少外出,以防意外。晚期患者需要照看,防止鲁莽行为自伤或伤及家人。病人预后较差,病程5-12年,多死于肺部及泌尿感染、褥疮等并发症。
宜吃食物
1.宜吃高蛋白食物; 2.宜吃高维生素食物; 3.宜吃高热量食物。
忌吃食物
1.避免油腻食物; 2.避免油炸食物; 3.避免高盐高脂肪食物。
遵循日常生活中正常饮食规律,最重要的是要根据医生给出的建议来进行正确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