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管上皮细胞病变(50%)
肿瘤的细胞形态完全与腺泡的浆液细胞相似,所以认为腺泡细胞癌发生于腺泡细胞,但在病变中见有闰管细胞,并有由闰管细胞到腺泡细胞过渡,所以认为腺泡细胞癌来源于闰管上皮。
疤痕组织癌变(35%)
周围型腺癌发生在和结核或梗死或其他损害相关的疤痕区的理论已经有很长时间了。疤痕癌的概念提示癌前病变上皮在疤痕区发生改变引起癌。然而一些研究者则提出疤痕继发于癌。
腺泡细胞癌术后复发率为20%~55%,淋巴结转移率为3%~11%,远处转移率为10%~12%,虽有发生转移及局部浸润倾向,但在涎腺肿瘤中,腺泡细胞癌的恶性程度是较低的,一般预后较好,5年治愈率均在88%以上,Eneroth等报告该肿瘤5年,15年生存率分别为90%和68%,Spiro等报告5年,10年,15年治愈率分别为76%,63%,55%,局部复发率为33%,国内张晓珊等报告5年,10年,15年生存率分别为95.83%,83.35%,60%,复发率为37.14%。
瘤细胞浸润,生长缓慢,结节
腺泡细胞癌是一种较少见的涎腺肿瘤,占涎腺肿瘤的1%~3%,占大涎腺肿瘤的1%~4%,占涎腺恶性肿瘤的5.1%~12%,据Garder报告,占大涎腺恶性肿瘤的7%~15%,发生部位以腮腺最多,几乎为腮腺所独有,但发生在颌下腺,舌下腺及小涎腺者均有报道,此肿瘤从少年到老年均可发病,但以40~60岁最多见,女性较男性多见。
腺泡细胞癌临床上类似混合瘤,常为无痛性肿块,偶尔有疼痛和面神经受累症状,病程较长,从几个月到数十年不等,肿瘤多为圆形,实质性,可有结节,中等质地或稍偏硬,少数呈囊性改变,活动,与皮肤无粘连,晚期可转移,以颈淋巴结转移最常见。
辅助检查有涎腺造影、CT、B型超声及放射性同位素扫描,但确诊要依据病理学检查。
(一)大体形态: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多数无包膜,但不完整。质地为中等硬度,切面呈灰白色。
(二)镜检:瘤细胞异型性明显,结构不一。有的呈实性团块或小条索状排列,有的可见腺腔形成,有的排列成管状或腺样结构。一般认为具有腺腔样结构者,分化程度较高,恶性程度较低。小条索及小团块之间的结缔组织多少不定,多者与硬癌相似,间质少而癌细胞多者可称软癌。
(三)生物学特点:腺癌具有高度浸润和破坏性生长特征。腺癌易侵犯血管和淋巴管壁,而出现较多的血行及淋巴转移。
主要是手术切除。由于腺泡细胞癌有薄层包膜,且常不完整,甚至包膜外常有小瘤体生长,故应做广泛切除,做包括有正常腮腺组织边缘的次全切除,或保留面神经的全腮腺切除更为适用。是否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应根据临床和组织学类型确定,一般需做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术后一般不需配合其他治疗,除非病变较广泛而有可疑残留时,可考虑做放射治疗。由于此瘤可能发生远处转移,因此有人主张后需行化疗。
1.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癌症晚期患者长期卧床,易发生肺部感染,应经常翻身,勤拍背,以利于痰液排出,同时也助于疏通气血,改善呼吸功能及缺氧状态。
2.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溃疡:癌症晚期患者,因机体抵抗力降低,进食少,口腔污秽腐臭,易引起口腔内感染,所以应每日用口灵口腔护理3次,防止口腔溃疡和口唇干裂的发生。
3.注意皮肤护理,防止褥疮的发生:癌症晚期患者由于长期卧床,皮肤受压部血液循环受阻,易致皮肤和皮下组织坏死。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2~3h翻身1次,骨隆突处每日按摩2次,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受压部瘀血发红除按摩外可用40℃的热水袋热敷,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床铺保持清洁干燥、平整、无渣屑。总之,预防褥疮应做到“五勤”,即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
宜吃食物
1.宜吃抗肿瘤的食物; 2.宜吃增强人体免疫力的食物; 3.宜吃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容易致癌的食物,如桂皮、口香糖、烤羊肉串; 2.忌吃腥发的食物,如羊油、鲢鱼、鲤鱼; 3.忌吃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如年糕、米粑、粽子。
加强饮食保健,增强机体抵抗力:癌症患者到晚期多数造成多器官功能减退,甚至衰竭。所以鼓励患者多摄入高蛋白、易消化、具有丰富营养的食物,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同时,忌吸烟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