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为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此种病毒在人体内可长期存在,由唾液或尿中排出,感染途径主要为接触传染,婴幼儿可经胎盘感染,多见于颌下腺和腮腺。
巨细胞病毒对人类的危害性很大,所以我们应积极预防其发生。
(1)进行有意识的身体素质的锻炼,提高机体免疫机能及抗病能力,特别是育龄期妇女,以减少巨细胞病毒对胎儿的严重危害。
(2)对于孕妇或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免疫力低下等患者要注意保护,使她们远离传染源。
(3)注意环境卫生,饮食卫生。
(4)乳汁中巨细胞病毒阳性者,不应哺乳。
(5)免疫防治,尚在研究和探索中。
黄疸,肝脾肿大,发烧,血小板减少,死产,衰弱
多发生于两岁以内的婴儿,成人也可发生,但极少见,经胎盘感染的胎儿,发育迟缓,并可引起早产,临床上无特殊的症状或体征,可有明显的肝脾肿大,溶血性贫血,黄疸,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神经系统受侵犯的情况,然而,由于此病无特殊症状,所以常在尸检时才发现,有报告死产儿涎腺中10%~30%有包涵体病的表现,成年人与体质极度衰弱有关,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发烧,肝腺肿大及淋巴细胞增多,感染期间还会出现免疫反应异常。
涎液,痰,尿液检查。
依靠在涎液,痰,尿液中发现特征性细胞,以导管上皮细胞内出现包涵体为其特征,此种细胞较大,直径可达30μm左右,胞核也大,直径为10~15μm,位于细胞基底部,包涵体在胞核内,或在胞浆的靠管腔侧,为圆形,大多数呈嗜酸性,酸性粘多糖染色为阳性,在含包涵体细胞的周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浸润,以后含包涵体的细胞可见变性,剥离,崩溃等现象。
暂无特效疗法,根据出现的临床症状对症处理。
1.发热
隆温,使室温控制在30℃以下,可采用室内放冰块.电风扇.空调等. 物理降温可用30%酒精擦浴,在腹股沟.腋下.颈部放置冰袋;也可用降温床或者冷褥. 消炎痛12.5~25mg,平均每4~6小时 一次. 也可用牛黄清心丸.柴胡注射液等中药。
上述方法效果不显时,可采用亚冬眠疗法,肌肉注射氯丙嗪及异丙嗪各0.5~1mg/kg/次,平均每4~6小时 一次,同时加用物理降温,使体温降至38℃左右。
2.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本病应及时求医,治疗上急性期严重病例应绝对卧床休息,防止严重出血,其治疗目的包括:控制出血症状,减少血小板破坏及提高血小板数量。治疗首选药物应为激素,可口服强的松,病情危急时可用氢化可的松静滴。并应用止血剂如安络血、止血敏、抗血纤溶芳酸、6-氨基已酸等,严重出血者,可输新鲜血液。有条件时也输血小板。
慢性型比急性多见,约占80%左右,以成人居多。其病程经过缓慢,出血症状以皮肤紫瘢为主,四肢较多,其次为鼻、齿龈、口腔等黏膜出血。一般出血症状较轻,广泛而严重出血少见。行血象检查时可见血小板减少,一般在50×109升以下。慢性型者治疗上用药大体与急性型相同,但对激素疗效而言,则不如急性型效果好。必要时,可考虑行脾切除术。
1.尽量让孩子保持安静,避免过分哭闹,保证充足的睡眠。
2.居室内保持空气流通,患儿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逗留,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3.加强营养,少食多餐。
宜吃食物
1.宜吃高热量的食物; 2.宜吃高维生素的食物; 3.宜吃具有增强免疫力作用的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2.忌吃热燥的食物; 3.忌吃油炸食物; 4.忌吃过咸的食物。
清淡饮食,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