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eyao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查疾病 > 急诊科 > 蝎子螫伤
概述:蝎子螫伤
疾病常识
1.病因

蝎俗称蝎子,种类较多,其毒性大小不一,有的甚至完全无毒,蝎子螫人时,其毒液注入伤口,可迅速引起毒性反应。

2.预防

1.预防蝎子侵害应首先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清除砖瓦、石块、杂草枯叶,使蝎子无栖息场所。

2.夜晚活动以灯光或手电筒照明,防止在黑暗中直接以手触墙壁。

3.室内外蝎子密度高时,可进行滞留喷洒处理。

诊断方法
1.症状

流泪,剧烈疼痛,水肿,血尿,抽搐,血糖升高,头晕,麻痹,嗜睡,心动过缓


一般蝎螫伤(scorpionsting)后局部灼痛,麻木,红肿,出现水疱或出血,多无全身症状,但被毒蝎螫伤可出现头晕,头痛,全身不适,心动过缓,出汗,尿少,嗜睡,肌肉痛,痉挛,抽搐,胃肠道出血及呼吸中枢麻痹等,或有低血压和肺水肿。

刺伤局部常迅速出现剧烈疼痛,持续数分钟至24小时,但常无明显红肿,全身症状多见于儿童,病情进展迅速,有流泪,流涎,大汗,全身肌肉痉挛,高血压等,重症病例可发生心肌损伤,心律紊乱,休克,肺水肿,甚至呼吸麻痹而死亡,个别有血糖升高,糖尿,血尿,黑粪,甚至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2.检查

可有蛋白尿,血尿和糖尿等。

治疗方法
1.治疗

1、立即拔出毒刺,在螫伤上方(近心端)约2~3 厘米处,用布条或绳子将其肢体扎紧,用手自伤口周围向伤口处用力挤压,使含有毒素的血液由伤口挤出;或用吸奶器、拔火罐等吸取毒液;若救治者口腔粘膜无破损,也可用口吸出毒液;必要时请医生切开伤口,抽取毒液。捆扎肢体的布带每15分钟要放松1~2 分钟,伤口周围可用冰敷或冷水湿敷,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和扩散。

2、用石灰水上清液、3%氨水、5%苏打水或0.1%高锰酸钾液等任何一种清洗并冷敷伤口。

3、伤口周围可涂擦南通蛇药。

4、可用3%吐根碱1 毫升(切忌过量)、1%普鲁卡因作局部封闭,或仅用3%吐根碱从蝎子螫伤的针眼处注入少许,均可起止痛作用。

5、中毒严重者及幼儿应立即送医院救治。可用10%葡萄糖酸钙10 毫升静脉注射及10%水合氯醛15~20 毫升灌肠,或用氯丙嗪等镇静剂止痉挛。有条件可注射特效抗蝎毒血清,必要时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2.护理

1.加强营养,少食多餐。

2.注意休息,早起限制活动有利心功能恢复。

3.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

3.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宜吃清热解毒的食物;2.宜吃消肿止痛的食物;3.宜吃增强免疫力的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生姜;2.忌吃富含油脂的食物:如猪油、鸡油;3.忌吃腌制的食物:如咸蛋、咸鸡、咸肉。


1.合理膳食习惯:保持清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及水产品。

2.少吃生冷辛辣食物刺激性食物。

展开
疾病介绍

蝎子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种类颇多,毒性大小不一。我国东方毒蝎毒力相当于眼镜蛇毒,可致命。蝎子有一对毒腺和尾刺,刺人时毒液通过尾钩进入人体,蝎毒为低分子量、无色毒蛋白,主要毒作用为神经毒:胆碱能和肾上腺素能作用;尚有溶血,出血毒等作用,并可致急性胰腺炎和高血糖等作用。其神经毒素与神经细胞钠通道结合,使神经肌肉接合部、副交感神经、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和肾上腺髓质的突触前活性增强。 蝎尾部有毒刺,螫人时毒腺排出毒液可引起中毒,蝎毒是一种毒性蛋白-蝎毒素,对呼吸中枢有麻痹作用,对心血管有兴奋作用,严重者可以致死。此外尚可发生出血和溶血,偶有引起胰腺炎和血糖增高。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