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原因不详,据文献记载有胚胎残留,外伤,感染,内分泌紊乱以及遗传学说,但较多文献支持倾向于胚胎残留学说——并认为在发生学上,两种不同组织的交接部位都可能发生肿瘤,颅骨各部,或为膜内成骨,或为软骨内成骨(在发生学上,颅骨在发生骨化之前,须经过两个阶段的变化:①侵入脑泡的间充质增厚为膜;②继转化为软骨,凡由软骨发生骨化者,为软骨内成骨,如除额骨眶部及蝶骨大翼外侧部位的所有颅底各骨,凡未经软骨阶段,直接由膜发生骨化者为膜内成骨,例如除枕骨的一部分外的所有构成颅穹窿的颅骨,形成鼻腔各壁者基本属软骨内成骨,因而有称之为鼻软骨内成骨),骨瘤好发于额骨与筛骨之间,蝶骨小翼与额骨眶板之间或上颌骨内,骨瘤来源于膜性组织者,发展成坚质型骨瘤,来源于软骨组织者,发展为松质型骨瘤,同时来源于两种组织者(如上颌骨),发展成为混合型骨瘤。
(二)发病机制
骨瘤(osteoma)是一种良性病损,多见于颅,面各骨,由生骨性纤维组织,成骨细胞及其所产生的新生骨所构成,含有分化良好的成熟骨组织,并有明显的板层结构,骨瘤伴随人体的发育而逐渐生长,当人体发育成熟以后,大部分肿瘤亦停止生长,多发性骨瘤称Gardner综合征,同时有肠息肉和软组织病损。
肿瘤骨呈黄白色,骨样硬度,表面凹凸不平,覆以假包膜,显微镜下由纤维组织与新生骨构成,骨细胞肥大,基质染色不匀,成纤维细胞与成骨细胞均无恶性变现象。
食物是癌症患者康复的物质基础,重视癌症患者的饮食,提供合理充足的营养,就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提高病人对治疗的耐受力,保证治疗计划顺利完成,促进康复。
1、避免食用含有致癌物的食物如含亚硝酸盐类强烈致癌物的蔬菜,发霉食物,腌制、烟熏、火烤、油煎食物。
2、摄取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高维生素、高营养食物;多食用有利于毒物排泄和解毒的食物,如绿豆、赤小豆、冬瓜、西瓜等。
3、 宜多吃具有抗骨肿瘤作用的食物:山羊血、鲎、蟹、羊脑、海参、牡蛎、鳖、龟、沙虫、鹿血、大叶菜、麦片、小苋菜、油菜籽、沙枣、香芋、栗、野葡萄。
4、宜吃具有止痛消肿作用的食物:芦笋、藕、慈姑、山楂、獭肉、鹭肉、蟹、鲎、海龟、海蛇。
5、忌烟、酒。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葱、蒜、姜、花椒、辣椒、桂皮等。忌肥腻食物。
6、骨肿瘤患者由于肿块发生在躯干四肢等负重部位,一旦确诊常需要限制肢体活动即制动。骨肿瘤患者经过合理有效治疗,处于康复期时,可以适当增加活动,不过要量力而行,不宜过劳过累。定期复查,根据具体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功能的康复锻炼。
骨硬化,石骨症,肢骨纹状肥大
显微镜下见这种条纹是松质骨组织的凝集,结构上并无异常,骨的其他成份无病理性表现。
无症状,偶有关节轻度疼痛,肢体偶有长短不齐,但是否与本病有关则不明。
X线表现 为特征性,在全身大多数骨骼上,可见线状或带状的?密的条纹,自干骺端开始,一直延伸至骨干中段与长轴平行,在条纹之间,有密度减低区,条纹亦可进入骨骺,头颅,手及锁骨常不受侵犯,但跟骨及距骨可受累,在髂骨上的表现有特征性,自髋臼上方向髂嵴作扇形的放射状排列,有时亦可以呈斑块状或斑点状,骨皮质较正常稍增密,但无破坏,这种条纹的密度可以逐渐增加占至整个干骺端。
其诊断完全依靠X线。
中医疗法
病名。肿瘤之发于骨者。见《洞天奥旨》卷十一。多因肾气不足,寒湿挟痰侵袭骨骼,造成气血凝聚于骨所致。好发于长管骨的干骺端。良性骨瘤症状多不明显,发展缓慢。恶性骨瘤则表现为病初隐痛,继则疼痛难忍,入夜尤甚,肿块生长迅速,推之不移,坚硬如石,与骨相连,皮色紫竭,表面可有静脉怒张,并常伴有低热、消瘦、神疲、食欲不振等症。治宜补中益气,散肿破坚为主,内服肾气丸,外用阳和解凝膏。对恶性者应及时实施切除治疗。
骨瘤西医治疗方法
(一)治疗
骨瘤的生长伴随人体的发育而逐渐增大,发育停止后肿瘤亦多停止生长。无症状的肿瘤可以一生中未被发现。对症状轻者可采取对症治疗,不需手术切除;若肿瘤生长很快,或成年后仍继续生长,则需手术切除。对突出于骨外的骨瘤,可自根部切除;对在手术困难区的病损,不必做整块包囊外的界限切除,否则反而引起明显病废。
若患者无临床症状,可不予处理,但需临床定期随访观察;若患者有临床压迫症状,则需行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切除肿瘤组织和稳定脊柱,即肿瘤刮除和植骨融合术。
(二)预后
切除不彻底时易复发。
1.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宜吃食物
1.宜吃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 2.宜吃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食物; 3.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油腻难消化食物; 2.忌吃油炸、熏制、烧烤、生冷、刺激食物; 3.忌吃高盐高脂肪食物。
清淡有营养、流质的食物,如米汤,藕粉,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