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静脉压力增高(30%):
正常时肝窦压力十分低(0-2mmHg),门静脉高压时,肝窦静水压升高(门脉压力 lommHg,是腹腔积液形成的基本条件),大量液体流到Disse间隙,造成肝脏淋巴液生成过多。肝硬化病人常为正常人的20倍,当胸导管不能引流过多的淋巴液时,就从肝包膜直接漏人腹腔形成腹腔积液。肝窦压升高还可引起肝内压力受体激活,通过肝肾反射,减少肾对钠的排泄,加重了水钠潴留。
内脏动脉扩张(30%):
肝硬化早期阶段,内脏血管扩张,通过增加心输出量和心率等,将有效血容量维持在正常范围。肝硬化进展期,内脏动脉扩张更明显,导致有效动脉循环血容量明显下降,动脉压下降,进而激活交感神经系统、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增加抗利尿激素(ADH)释放来维持动脉压,造成肾血管收缩和钠水潴留。门脉高压与内脏血管扩张相互作用,改变了肠道的毛细血管压力和通透性,有利于液体在腹腔积聚。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20%):
肝硬化病人摄入减少,肝储备功能下降,合成白蛋白的能力下降,导致血浆白蛋白降低,进而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大量的液体进入组织间隙,形成腹腔积液。
其他因素(20%):
血浆中心钠素相对不足和机体对其敏感性降低、雌激素灭活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导致的排水功能障碍和前列腺素分泌减少,造成肾血管收缩,肾脏灌注量下降,肾血流量重新分布,均与腹腔积液的形成和持续存在有关。
胃肠积液是因腹部手术后,或因胃反等病,脾胃受损,运化输布失常,导致水饮停聚于胃肠而成。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
空肠憩室,巨胃窦症,间歇性胃痛,头昏,震水音,乏力,便秘,气短,腹痛,脘痞
1、起病缓慢,以脘腹痞胀,腹中水声漉漉,呕吐水液等为主症,或见腹痛,口渴,纳差,心悸气短,大便干结或稀溏,头昏目眩,神疲乏力,形体消瘦等症。
2、体查或可见腹膨胀,有压痛,中上腹有振水声,肠鸣音亢进,可闻气过水声等。
3、X线腹部平片可见腹部有液平面及积气。
1、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 ADA):在红细胞和T细胞中ADA含量最丰富,结核性胸膜炎(Tuberculous Pleural Effusion,TPE)时,T细胞活性增强,故胸水ADA多>45 U/L,有助于区别结核性或癌性胸水。
2、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 LDH)及其同工酶:测定胸腔积液LDH含量有助于漏出液与渗出液的鉴别诊断。
3、淀粉酶(asamyle,AMS):一般认为胸水的AMS水平可参考血清值,血清正常值为80~180U/L。
4、其他酶学指标:如溶菌酶(lysozyme, LZM),TPE中LZM含量>30 mg/L,明显高于癌性积液和风湿性积液。该项常与血清溶菌酶同时测定,然后计算比值。正常时胸腔积液和血清中LZM比值1者多为结核性[2]。TPE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on converting enzyme, ACE)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水平显著升高,而MPE中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的活性明显高于良性胸腔积液。
[辨证论治]
1、痰饮中阻症:脘腹胀满,自利,利后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肠间漉漉有声,或口舌干燥,大便秘结,苔白腻或黄,脉沉弦或伏,攻逐水饮。
2、脾阳虚衰证:胸胁支满,脘腹痞胀且喜得温熨,畏冷背寒,呕吐痰涎或水液,水入易吐,口渴不欲饮,心悸,气短,头晕目眩,食少便溏,形体逐渐消瘦,苔白滑,脉弦细而滑。温脾化饮。
①、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宜吃食物
1.宜吃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 2.宜吃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食物; 3.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油腻难消化食物; 2.忌吃油炸、熏制、烧烤、生冷、刺激食物; 3.忌吃高盐高脂肪食物。
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荤素搭配,合理膳食,忌辛辣,忌吃生冷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