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eyao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查疾病 > 中医科 > 中医综合 > 五硬
概述:五硬
疾病常识
1.病因

本病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气血未充,元阳不振,护理不当,保温较差,复感寒邪而致。阳气不得温煦肌肤四末,则身冷肢厥、体温不升;阳虚则阴盛,气化不利;水湿停滞则见皮肤苍白肿亮;寒凝气滞,气血瘀阻则肌肤僵硬,色呈紫暗,口周及指端青紫。

2.预防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

诊断方法
1.症状

强硬舌,红细胞压积偏高,鼻出血,关节强直,败血症,皮肤硬化,呼吸困难,水肿


 常发生在寒冷季节,婴儿出生后1周左右,多见于早产儿及体弱儿,有明显受冻史或伴有感染病史。患儿局部皮肤和皮下脂肪僵硬发凉,伴有水肿,不能用手捏起。体温不升,反应低下,不吃、不哭,气息微弱。严重者面颊、胸腹或全身肌肤僵硬、关节强直,口唇及指端青紫,或伴有肺炎、肺出血、败血症。

本病水肿多局限在患处,一般不波及眼睑、阴囊、手足心等处,可与新生儿水肿症区别。后者常因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营养不良症或新生儿溶血症等引起水肿,但症状出现较早,多在生后数小时或1—2日内发生,水肿波及范围较大,手、足、背、眼睑、头皮、阴囊等处均可发生,且伴有相应疾病的特有症状和体征,故能与本病相鉴别。

实验室检查:多数呈低血糖,红细胞压积升高。

本病的辨证应首先辨别证之轻重。一般而言;体温越低,皮肤硬肿范围越大,则病情越重;若见胸腹硬肿,呼吸困难,脉律不整,或口鼻出血者,尤为险证,相反,体温不甚低,皮肤硬肿仅见于小腿或大腿者,则病情较轻。

2.检查

 红细胞压积(HCT), 尿常规 ,血常规, 便常规, 体温测量, 神经系统检查。

治疗方法
1.治疗

本病治疗的总原则:以益气温阳,活血通络为主。  

儿童五硬辨证论治  

阳气虚衰  

【证见】 体温不升,面色灰暗,僵卧少动,昏昏多睡,气息微弱,肌肤发冷发硬,苍白肿亮,按之凹陷,硬肿范围较广,唇舌俱淡。  

【治法】 益气温阳。  

【方药】  

1.主方参附汤(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加减

处方:人参3克(另煎),熟附子3克(久煎),黄芪6克,茯苓6克,桂枝3克,干姜3克,丹参6克,炙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水肿甚者,加大腹皮6克、木通3克。气息微弱,脉律不整者,加麦冬6克、五味子6克。  

2.中成药 

(1)四逆汤,口服,每次5毫升,每日3次。

(2)生脉饮,口服,每次5毫升,每日3次。

(3)参茸片,口服,每次l~2片,每日2次。  

3.单方验方加味真武汤(赖天松等《临床方剂手册》)   

处方:熟附子、茯苓、白术各4克,肉桂3克,白芍2克,生姜1片。浓煎,分多次服,每日l剂。  

寒凝血涩  

【证见】 全身欠温,四肢发凉,硬肿范围较少,多见于面颊、臀、小腿等处,皮肤色暗发紫,或红肿如冻伤,面色晦暗,唇舌暗红。  

【治法】 温经通络。  

【方药】  

1.主方当归四逆汤(张仲景《伤寒论》)加减  

处方:当归6克,赤芍6克,细辛1.5克,桂枝3克,木通3克,桃仁3克,红花3克,人参3克(另煎),川芎3克,炙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  

水肿者,加茯苓6克。呕吐者,加法半夏6克、陈皮3克。 

2.中成药  

(1)复方丹参片,口服,每次1片,每日3次。  

(2)复方丹参注射液,每次4毫升,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3.单方验方  

(1)温阳益气汤(赖天松等《临床方剂手册》)   

处方:黄芪10克,红参、鹿角片、羌活、桂枝、当归、炙甘草各5克,麻黄3克,细辛2克。浓煎,分多次服,每日1剂。 

(2)新生儿硬肿症方(田风鸣验方)   

处方:红花、丹参、川芎、赤芍、威灵仙、荆芥、防风、茯苓、大腹皮、地骨皮、枸杞子、山茱萸各5克,甘草3克。浓煎分服,每日1剂。 

儿童五硬其他疗法  

1.外治法  

(1)复温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可用热水袋等置于包被内温暖,或由人贴肉抱儿于怀,卧于棉被中,使患儿体温逐渐上升。有条件者可用暖箱,自26℃开始,每小时上升1CC为宜,4―6小时逐渐升至30~32~C,不宜升温过快,以免引起突然死亡。  

(2)取韭菜150克,切成约3厘米长短,加少量水煮熟,然后加适量白酒,候温,用纱布蘸汁擦硬肿处,每日2次。  

(3)取当归、川芎、红花、赤芍、透骨草各15克,川乌、草乌、乳香、没药各7.5克,丁香9克,肉桂6克,共研末,加羊毛脂100克、凡士林900克,拌匀,涂于纱布上,再用热水袋加温后敷于患部,每日换药1次。  

2.针灸疗法

温灸关元、气海、足三里,或艾条配生姜片温灸患部。

2.护理

1、注意适当休息,勿过劳掌握动静结合,休息好,有利于疲劳的恢复;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抗病能力,两者相结合,可更好的恢复。

2、继续服用药物,做好护理。
3.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宜吃高蛋白质的食物; 2.宜吃高维生素的食物; 3.宜吃高钙的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酸性的食物; 2.忌吃刺激性的食物。


1、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

2、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饮食。

展开
疾病介绍

①《古今医统》:“头硬不能俯视,气壅胸膈,手足心冷如冰而硬,名曰五硬。”多因禀赋不足,真阳大虚所致。急用六君子汤加炮姜、肉桂、柴胡、升麻,以益气温阳固元。 ②《幼科铁镜》指肝受风邪,头颈手足强直的病证。治宜平肝熄风,可参照痉证治法。 ③《幼幼集成》指手硬、脚硬、腰硬、肉硬、颈硬。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