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eyao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查疾病 > 中医科 > 中医综合 > 五更泻
概述:五更泻
疾病常识
1.病因

中医认为,此病主要由于脾肾阳虚所致。患者除应注重腹部保暖、忌食生冷食物外,适当食疗亦可收到满意效果。

病久渐虚,脾病损肾,则见脾肾阳虚。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不能蒸化致病。黎明之前,阴气盛,阳气未复,脾肾阳虚者,胃关不固,隐痛而作,肠鸣即泻,又称“五更泄 ”、“鸡鸣泄”;泻后腑气通则安;肾亏则腰膝酸冷,脘腹畏寒,形寒肢冷,四肢不温;肾阳虚衰,命门火衰,温煦无力,小便清长,夜间尿频;舌质淡,舌体胖有齿印,脉沉细无力,均为脾肾阳虚之征。

此症多见于由炎夏转入秋凉时期,男性多于女性,多见于中老年人。这类腹泻往往积年累月,给病人带来很大烦恼。

2.预防

1、注意保暖:五更泻多发生在夏秋交替之际,此时天气变化,早晚温差大,要预防五更泻就要当心着凉,注意腹部及下肢的保暖。晚上睡觉时,一定要用被子盖好腹部。

2、调整好饮食:日常饮食要以清淡、易消化、少油腻为主,不要吃生冷、不洁的食物,每天三餐都要定时定量,不要吃得太饱,也不要吃太少,以七八分饱为宜。

3、调整好心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生活中要做到乐观、开朗、遇事豁达。还要注意加强弱锻炼,如经常去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以强腰壮肾、增强体质。

诊断方法
1.症状

腹泻,腹痛伴腹泻,消化不良,大便不成形,四肢发冷,夜尿增多,乏力


证候表现:黎明泄泻,肠鸣脐痛,泻后痛减,大便稀薄,混杂不消食物,形寒肢冷,四肢不温,腰膝酸冷,疲乏无力,小便清长,夜尿频多。舌质淡,舌体胖、多有齿印,脉沉细无力。

2.检查

暂无相关资料。

治疗方法
1.治疗

治疗“五更泻”应温肾健脾、固涩止泻。方用四神丸加减。四神丸由六味中药组成: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生姜、大枣,可制丸服用,也可做汤剂用水煎服。方中补骨脂是主药,善补命门之火,以温养脾阳,辅以肉豆蔻暖脾涩肠,佐以吴茱萸、生姜以温中散寒,五味子敛酸固涩,另加大枣健脾养胃,诸药合用,成为温肾暖脾、固肠止涩之剂,用于“五更泻”每获良效。 若形寒肢冷等肾阳虚症状较明显,可酌加附子、炮姜,以增强其温肾暖脾之力;若久泻不止,身体虚弱,中气下陷,宜加黄芪、党参、白术、升麻等益气、健脾、升提之药;小腹疼痛较甚者,可加小茴香、木香以暖肾行气止痛。

2.护理

1、饮食规律,勿暴饮暴食,且忌食生、冷、肥腻食物。

2、注意保暖,勿着凉。

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3.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宜吃易消化的食物;2、易吃温补脾胃的食物。

忌吃食物

1、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2、忌食生、冷、寒凉食物。


1、补骨脂浸酒

取补骨脂60克,浸泡在500毫升白酒中,约一周后,每晚饮一小盅即可。或取补骨脂10克,猪腰子一对(洗净切成小块),入锅加水煎1小时,调味后分2~3次食用,隔日1次,连用数次,亦有一定疗效。

2、醋浸生姜茶

取适量生姜,洗净切成薄片,用米醋浸腌24小时即可。使用时,每次用3片生姜加适量红糖,以沸水冲泡代茶,经常饮用有止泻效果。

展开
疾病介绍

五更泄,又名鸡鸣泄,肾泄。病因是由肾阳不足,命门火衰,阴寒内盛所致。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回到顶部